辩论中的发现
2014-05-04王玉侠
王玉侠
口语交际一般是指交互双方面对面(或通过通讯工具)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或者进行信息传递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既强调了信息化社会中口语交际能力在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口语交际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表述,还体现了以听说为核心、以交际为目的的多样化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指出口语交际不仅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在待人接物、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充分说明了口语交际的“交际”内涵。
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一次辩论会,是第五组教材专题“科学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辩论的主题是“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正方的立场是“利大”,反方的立场是“弊大”。备课时我有些犹豫,想到这样的课恐怕不好上,大家都知道,这一班的孩子课上不爱发言,胆小、沉闷、等待是他们一贯的表现。再加上农村孩子家庭条件有限,在查找资料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这样形式的口语交际课实践较少,尽管他们跟我这个老师算是比较亲近、放松的,但是孩子们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思维定式如此,让我还是不免有些担心。当然课要照常上,更要用心备。于是我在提前近一周的时间就把学习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先给学生分好组,共六组,每两组进行一次辩论。同时确定各组的辩题,一方是科技的发展利大,一方是科技的发展弊大。通过抓阄的方式确定各组的中心辩题,明确任务后,让学生们各自回去查找资料,各组确定中心发言人和相关辩手,也要准备好辩题陈词和总结。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口才,在课前我让学生根据辩论点去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辩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到了星期二的语文课,我走进教室,引入辩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鴿、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a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随即板书: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辩论开始了,第一轮是蒋欣雨组和伊佳蕾组。
首先正方蒋皓月陈述观点:对方辩友好,我的观点是“科技发展利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现在,人们生活变好了。用电话加强了沟通,用汽车、摩托车加快了生活的节奏,用电饭煲、煤气做美味可口的饭菜。电视在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一句话,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反方伊佳蕾:可对方辩友,你们难道没有发现环境污染这个最直接,也最显眼的坏处吗?
反方张俊:我来补充。人民生活节奏是加快了,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塑料的用量也与日俱增了。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溶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难道不是科技发展的弊端吗?所以我认为“科技发展弊大”。
正方蒋皓月:电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更广泛,我们在佛山发一封信到美国,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我们还可以在英特网上和天南地北的亲朋好友聊天、游戏;可以在网上读新闻、看电影,听音乐;可以听老师上课,查找资料,还可以足不出户购物、医疗、急救……这样看来还是利更大。
反方杨佳琪:在古代,没有这些人们一样生活得很好,而且吃的都是绿色食品。足以说明不用科技,照样生活。
正方:那么,古人还吃生肉呢,你也吃吗?
杨佳琪:古人吃生肉能活,我当然也能吃,也能活。
这时,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有唏嘘声,喝彩声……大家越辩越激烈,甚至充满了“火药味”,谁都不肯让着谁,真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直辩到脸红脖子粗。时间关系,老师叫停了第一轮的辩论,双方进行了陈述总结。回到座位上的双方辩手仿佛还意犹未尽。
第二轮是李傲组和翟然组,其中的翟然和李傲唇枪舌剑,不可开交。第三轮是张凡组和刘宇组,张凡说明科技发展利大,刘宇强调科技发展弊大,张凡说:“如果科技发展弊大的话,那么你使用什么查找的资料,还不是依赖电脑这个高科技吗?”刘宇说:“我不否认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但是其中的弊端更大一些。” 张凡:“科技改变历史,我们探讨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是不需要质疑的,因为就是利大!利大!利大!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虽然的确有一些弊端,但比起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利处,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叶障目,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科技发展,无可厚非,就是利大,这是辨题唯一的答案!谢谢!”这一句话,把刘宇组的同学说得哑口无言。急得台下的翟然直嚷嚷:“刘宇,快说呀,真完蛋!你倒是说呀。”
课堂上的掌声此起彼伏,在这样的你争我辩,你来我往中,我们结束了这次的口语交际辩论会,教师做最后总结: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大胆进行辩驳,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相信: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地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这次口语交际课在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带给了我诸多的意外和惊喜,让我感触颇多。
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学习在兴趣的动力驱使下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这节课下课都很久了,同学们仍然还在兴奋的状态中,似乎还有很多的话没说完,没说得尽兴。在激烈的辩论之后,我让学生安静下来,给学生一个自我剖析、自我反思的过程,评价一下自己小队的得与失,再评一评对方小队的得与失,谈一谈哪些地方在下次的辩论赛中值得借鉴,哪些地方稍做怎样的修改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回顾整个过程,学生有所收获、有所顿悟。之后,我让同学们说说这次辩论会的体会,大家畅所欲言:有的说这次辩论会很成功,有的说这次辩论会很精彩,有的说这次辩论会很激烈,有的说这次辩论会很过瘾……最后我们又评选出了最佳辩手,有伊佳蕾、杨佳琪、蒋皓月、翟然、李傲、张凡、刘宇、衡越等等。同学们希望这样的辩论会还要继续下去,追着问我:“老师,这样的辩论会啥时候还进行?”那迫不及待的心情溢于言表,简直就是跃跃欲试。这足见学生对这样的课程有着多浓的兴趣,让我喜出望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我知道,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的组织教学并不完善,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辩论的应对也都还相差甚远。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通过这堂课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肯定自己的平台,在这里他们证明了自己,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一定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我甚至企盼这是给学生希望,给教育希望的一个起点,让学生能从这一点出发,发挥自身的潜能,成长为一个个各具所能的优秀人才。如此,我心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