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学美术教学的探究
2014-05-04张双燕
张双燕
[摘 要]美术课程是人文素养的完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美术被大家公认为对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最有效果的课程之一。这篇论文就中学美术的教学在学校、老师、学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而成。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策略
学习美术可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我们用一些纸张、画布及颜料来描绘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时候,既抒发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感情,又可以得到美得享受。这时候,当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同时,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怎样把我们所拥有的知识更好地给学生们讲授?怎样让学生们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接受?这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我决定了自己的论文方向,对中学美术教学的探究,希望借此提升我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使中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为一名四有人才。
现有的美术教学有很多的问题,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存在何种问题:
一、学校与教师方面
1.美术学科重视度不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为提高升学率,美术学科往往得不到重视,一直作为副科来对待,尤其是初中的学校侧重于应试教育,重智育轻素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几乎成了至理名言,相反的音体美就成为了小三门。一些主科老师占用美术老师的上课时间,致使美术老师的上课时间不能够得到保证。还有就是美术学科在实际教学中跟美术教育的预设有很大的不同,美术学科被迫地处于从属和不被重视的地位。
2.课程资源开发有所欠缺。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不仅指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至课外、校外,甚至国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课程资源可分为目标资源与教学活动资源。
3.教师讲解过于片面。在中学教育朝着知识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其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隐形性。有些教师孤立学科的教学,只想把美术方面的知识告诉学生,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少知识的延伸性,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倾向于表面。
4.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倾向。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使学生的绘画技能进一步提高。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但有时候教师忽视了学生个性独特倾向,不能准确引导学生,导致学生失去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得不偿失。
二、家长和学生方面
1.不太注重美术学科。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不学美术没有关系,认为美术只是生活的非必需品,离开美术生活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即使发现孩子有绘画的天赋,也只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予支持孩子画画,家长大多都认为学习画画的孩子是不务正业,既浪费钱又耽误学习。所以即便自身就有一定天赋和兴趣的学生,面对家长这方面的压力,也会逐渐淡化学习画画的兴趣。
2.学生的程度不一。现在很多乡村小学,学生生活很单调,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音、体、美等课程,升入初中后的学生都是来自各个乡村小学的学生,这些乡村学生程度千差万别,有少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但也有部分学生一点儿基础也没有,造成教师在授课上有很大难度。
3.学生没有绘画的学具。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有很多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而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都需要必要的材料,如颜料、画笔、剪刀、多种纸张等,几乎每堂课的要求往往都不一样,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者家长不予支持,或者学生不予配合,认为没有必要买,这诸多的困难使得美术课也难以开展。
4.学生缺乏绘画的兴趣。现在大多数中学生在学习压力下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抵触、消极等心理问题,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世界中美的事物的发现。而美术正是教授学生如何认识美,感受美,发掘美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过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讲解或说教,而中学生正处在叛逆的阶段,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腻烦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
根据以上谈到的问题,我们的应对策略:
一、教育工作者方面
1.改变教育观念,积极互动教学。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办法,以模块式的课程构造,实行学分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就比如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我的美术老师是刚大学毕业的,她跟之前的老教师的授课方法不一样,她改变传统的灌输的教学观念,变成积极与我们进行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我们爱上这门课程,我也因此喜欢上美术。
2.采用多元化的知识授课现在是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系统,当我们讲授美术时,要适当地拓展一些除美术外的历史知识等。比如我们在介绍加梵高的向日葵时,如不了解它的历史、宗教、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史,我们几乎无法解读向日葵的艺术内涵。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美术教师,就应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的挑战。
3.增强与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进行沟通交流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和学校管理者都认为美术是一個很没用的科目,不加以重视。我们要积极地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意识到美术是一门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美术学科性专业,通过老师向学生传授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 最后,以学生们自己的喜好来开展出入,今后才会有所成就。经常地联络家长,告诉他们学生的进步,分享学生胜利的喜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坚定意念,营造好学习美术学科的环境。
二、相关教育部门方面
实行课改计划,传统的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在教中国画时,先引领学生探究性欣赏名画,要与古诗词学习,书法学习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文修养,从而进入更高的欣赏境界,使学生先发现美再绘画美。
探究性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美术这个学科,美术的地位也在进一步地提升。
通过这篇论文,我了解到现在美术学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我发现美术老师对于美术学科的发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我今后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去对待我的学生,使他们拥有发现美得眼睛,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以最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程明太 美术教育学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