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2014-05-04安春姬
安春姬
[摘 要]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自觉地运用语言艺术,促进政治课教学尤为。当前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设法改进。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工作原本就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育人的艺术。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政治课与语文课不同,不需要像语文课教学那样去咬文嚼字、去注重艺术。实际上,不仅是语文这门讲授语言及文章的学科需要在授课中讲究语言艺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都是离不开语言艺术的。政治课,如果讲课过程中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去强化语言艺术,这门课程因为枯燥,便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这种情况下,在高中的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有意强化语言艺术,以此推动政治课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政治课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1.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其他形式取代的。因为课堂始终是一种弥散着语言的环境。据教学研究统计,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中,平均有60%到70%的时间是教师讲话,即使新的课改课堂中,也有30%到40%的时间是教师讲话。通常来说,教与学包含的语言活动主要有讲授、解释、提问、讨论、回答、复述、概述、纠错等等。另外,表达彼此关系、维持课堂气氛或纪律的话语,都是课堂语言的组成部分。可见,教学语言是构成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
2.教学语言水平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直接综合的反映着教师的素养,它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和标准度影响到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准确度有明显的关系,这是由于最初呈现的概念和最后提供的有效反馈,都有赖于教师表达的清晰准确程度。(2)教学语言的严密度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语言的内在逻辑性,可将所表达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而教师语言的逻辑混乱,造成表达不够严谨、周密、条理,只能使教学内容漏洞百出,词不达意,直至自相矛盾,陷于困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3)教学语言吸引的程度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富有个性化、高度幽默的语言,感染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决定学生对语言的接受程度。
3.教学语言影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教学影响,不仅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教学语言,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且还是榜样,学生会模仿老师语言,教师给学生作出了用运语言最直观、最有效、有声无形的榜样,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其次,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其思维能力的高低,好的口才,源于大脑的思维组织能力,会说在于会想,生动形象的语言源于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概括的语言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再次,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教学语言就是学生的审美对象,使之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想象,丰富审美情趣,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二、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基础要求
1.要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笔者认为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学生,长时间地生活在校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看电视读报的时间都很少,针对这些情况教师有义务调动语言的艺术功能,补充新知识。
2.语言要有材料数据。教材通篇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高考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所发布的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3.理论的表述要深刻。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随着实践的发展,这门学科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发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把握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及时了解新的信息,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4.知识条理要清晰。高三复习到“经济常识”第一课时,由于内容较多理论性强,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困难些,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讲清一些问题,自然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笔者认为可以先将课本知识的逻辑线索清晰的罗列出来,再辅之以简明扼要的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
5.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幽默是使教师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洁明了,会使人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如有的学生在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的整洁、条理,试卷成了大花脸,使阅卷教师不高兴,进而影响到考试成绩。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课堂上就说,有些同学真了不起,能让包公在自己的试卷上表演。学生在哄堂大笑的同时,领悟到了卷面的整洁的重要性。
6.方式灵活,提高兴趣。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任务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次“兴奋与抑制”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语言的驾驭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当学生处于兴奋期时,这时注意力集中,教师要适时抓住教材的关键词语,以最简炼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当学生处于抑制期时,这时会出现打盹、说话等现象,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讲一些国内大事、哲理性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冯莉芳.谈教师的教学语言[J].继续教育研究.2008(08)
[2]马永远.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成功(教育).2008(03)
[3]朱洪杰.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语言的转变[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04)
[4]陈蔼琦,曾淡君.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教师语言的语用功能[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
[5]秦金华.语文教学语言特征浅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