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有毒蕨类植物研究

2014-05-04李璟琦谢梓燚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石杉太白山荚果

左 茜,李璟琦,谢梓燚,贺 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陕西西安 710100)

有毒植物是指对人和家畜等能产生有毒害作用的植物,其致毒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苷类、萜类、酚类及其衍生物以及无机物、简单有机物和光敏感物质等[1]。有毒植物虽然可对人、畜和其它动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许多有毒植物也是具有特殊价值的重要经济植物,经过加工处理,一些有毒植物还可成为难得的药材、食材、植物源农药或饲料原料。所以,积极开展地区性有毒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不仅可以防止有毒植物对人、畜造成的毒害,还可以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化毒为利,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秦岭主峰太白山,是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据统计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蕨类植物21科40属110种[2]。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该地区有毒蕨类植物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多年野外实习、文献调查以及标本考证等方式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毒蕨类植物调查研究,从而为人们充分认识有毒植物,防止人畜误食中毒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有毒蕨类植物提供依据。

1 调查研究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毒蕨类植物,采用野外实地考察、室内标本鉴定和查阅整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种类、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统计。野外考察沿太白山北坡红河谷—小文公庙设置样线和样地,室内资料主要查阅了《秦岭植物志》[3]180-182《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4]196-202,并对采集到的蕨类植物标本进行考证。

2 结果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毒蕨类植物共有5科5属7种,分别占太白山蕨类植物科、属、种总数的23.8%、12.5%、6.4%。有石杉科石杉属植物蛇足石杉,木贼科木贼属植物问荆、木贼和节节草,凤尾蕨科蕨属植物蕨,球子蕨科荚果蕨属植物荚果蕨,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贯众,其形态特征、生境、有毒部位、毒性大小、主要有毒成分及中毒症状如表1。

表1 太白山有毒蕨类植物资源概况

3 讨论

7种太白山有毒蕨类植物全部为多年生草本,分布在400-2800m的不同生境下,有毒部位以全草或幼叶、根茎为主,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甙类化合物、酚类衍生物、萜类和挥发油类,毒性全部为小毒,可致人、畜有不良中毒反应,一般不会致命或造成器官伤害。

太白山7种有毒蕨类植物具有天然的药用价值。如蛇足石杉其所含的生物碱石杉碱甲是一种倍半萜生物碱,为高效、高选择性、可逆性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提高学习记忆力和改善老年人记忆功能的效果,对治疗重症肌无力和早期老年性痴呆有显著疗效[12]。木贼属植物全草均可入药,有清热利尿、止血消肿的功效,问荆不仅能够降低血脂、保护心肌,还可以补充血和胰腺中的硅,治疗各型糖尿病;木贼已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口腔粘膜溃疡、黄疸型肝炎等症;节节草也用于目赤肿痛、肝炎、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等治疗。荚果蕨和贯众均为根茎入药,有抗病毒、抗菌等活性,具有清热解毒、止血、驱虫的功能。

除了药用价值之外,太白山一些有毒蕨类植物还有食用、观赏等价值。如蕨的嫩叶用开水焯后凉水浸泡除去毒素可食,称为蕨菜,具有高蛋白、高矿物质、高赖氨酸的特点[13];根状茎可提取蕨粉,不但可食,还可作为酿酒的原料;黄美娥[14]等人研究还发现蕨叶、茎中的一种独特的非蛋白质氨基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分别为0.319%、0.141%,能抑制神经递质,并具有降压作用,是基础和临床医学中研究的热点之一。荚果蕨的鲜嫩卷曲的幼芽不仅散发出诱人的黄瓜清香味,可以食用,其植株形状优美,整株宛如雕琢着花纹的绿色漏斗,别有一番景致,可作为居室盆栽或室外背阴地栽培的观赏植物,其叶片纸质且较厚,也是用作切花配叶的良好素材。

[1]何明勋.资源植物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

[2]徐皓,王玛丽.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8,38(6):951-955.

[3]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岭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4-148.

[4]陕西省林业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蒋金和,刘莹,王利勤,等.蛇足石杉化学成分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0(3):59-64.

[6]李熙灿,杨小冬.问荆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6):633-635.

[7]朴惠顺,金光洙.木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77-1078.

[8]于红威,严铭铭,杨智,等.节节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11,42(3):450-453.

[9]许乐仁.蕨中毒的毒理学研究进展[J].贵州畜牧兽医,1995,19(1):20-24.

[10]矫艳春.荚果蕨的开发利用[J].生物学通报,2000,35(1):43.

[11]殷帅文,刘旻生,肖南,等.井冈山有毒蕨类植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61-2363.

[12]张磊,万谦宏,高文远.石杉碱甲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36(9):1422-1425.

[13]李青萍,常明昌,张浩.山西野生蕨菜营养价值初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19(1):31-32.

[14]黄美娥,于华忠,曹庸.蕨菜叶、茎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27(1):77-78.

猜你喜欢

石杉太白山荚果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太白山琐感
夏日太白山 九岳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FS4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HPLC法同时测定17种石杉亚科植物石杉碱甲、乙
人间仙境太白山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