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底播种

2014-05-03撰文供图李丹

海洋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海产品海参陆地

撰文/供图/李丹

海底播种

撰文/供图/李丹

李 丹三级文学编辑

2000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工作,任导演,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得奖项。其中影片《万世根基》获长春电影节金麦穗奖,《高效低排炉灶炕》获国家广电总局科技进步(影视类)二等奖,《海底播种》获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

生活在海边的渔民能不能像在陆地上那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描写耕作艰辛和农作物来之不易的古诗,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中国人世世代代在土地上播种、收获农作物,那么生活在海边的渔民除了进行传统的捕获,在野生资源越来越匮乏的条件下,他们能不能像在陆地上那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几年前我在大连的一次采访中了解到:獐子岛的海产品主要来源于近海水域,当地渔民采用底播增殖的生产模式,相对于沿海地区的养殖户来说,这是一门新技术。那么这种生产模式与人们常用的虾池养殖、围堰养殖相比有什么优势?会给渔民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同时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影片中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使这一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带动更多渔民增收,进而促进大众消费,我们的影片才能更有意义。于是,我揣着好奇心开始收集资料。

明确主线:海底播种。就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让海产品在自然海域里任其生长。待它们生长3年以上,通过潜水员进行采捕。这期间不投放任何饵料和药物,因此最接近自然状况,可以与野生的媲美,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野生资源。

每部影片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线,所有的知识点都围绕这条主线来讲,这样观众才能看得懂。这条主线就是贯穿整个影片的主题。主题是影片的灵魂,结构是它的外壳,结构要以主题而设定,主题要通过结构来展现。

目前我国海产品养殖主要有三种养殖模式:底播增殖、虾池养殖、围堰养殖。底播增殖是把经过人工培育的苗种直接撒播到海底,就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让海产品在自然海域里任其生长。待它们生长3年以上,通过潜水员进行采捕。这期间不投放任何饵料和药物,因此最接近自然状况,可以与野生的媲美,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野生资源。

虾池养殖和围堰养殖主要是利用人工设施和海水涨落进行海水交流,由于这两种养殖模式水位较浅,水温偏高,可以随时投放饵料,例如海参生长较快,一般两年就可以收获,但是这种海产品质较差。同时由于这两种养殖模式属于近海养殖,海水不够通畅,容易受到污染,出现病害后投药较多,容易导致药物残留,人们食用后容易影响身体健康。

在多次向大连海洋大学的常亚青教授请教后,经过提炼,我决定围绕“海底播种”这四个字做文章,将影片主题确定下来。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主题线索,对这部影片的整体结构也有了确切的想法。

中国所有水产品当中,海参是一个最具产业价值的品种,所以,在设计影片结构时以海参作为主要的叙述对象。

我从目前我国进行底播增殖的海产品中选取了4个品种,即:海参、海胆、鲍鱼、扇贝。这4种海产品各有所长、各有千秋,但在影片里不能占有均衡的位置。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中国所有水产品当中,海参是一个最具产业价值的品种,全国海参年产值已经超过100亿元。所以,我在设计影片结构时以海参作为主要的叙述对象。以“选种—育苗—海域选择—播种—收获”这样的线条展开叙述。最后落点定位在这种生产模式对保护环境、为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由此,整个影片的框架结构就出来了。

水下拍摄难度是陆地上的好几倍。单说拍摄时间,以陆地上的植物为例,正常用一天甚至半天就能够拍摄完成它的生物学特性,那么表现水生生物的困难就非常大。

《海底播种》借鉴了纪录片的结构模式,全片分为开始、纠葛、发展、高潮、结尾5个部分。《海底播种》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海底播种?海底播种的主要对象、人工培育种苗的方法、海底播种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等。海底播种的几个重要环节包括:海域的选择和改造、苗种的培育、人工播种、防治天敌等。

当然,拍摄这部影片的难度很大,过程充满了挑战性,用20多分钟时间要表现这4个品种的海底播种,就意味不同的季节不停地拍摄,犹如在陆地上拍摄小麦、水稻、玉米和大白菜一样,属于不同季节的不同产物,而且水下的拍摄难度是陆地上的好几倍,抛开耗费经费不说,单说拍摄时间,以陆地上的植物为例,如果平常我们用一天甚至半天就能够拍摄完成它的生物学特性,那么表现水生生物的困难就非常大。除了遇到在陆地拍摄会遇到的天气变化问题外,我们还经历了海上风浪、水下暗流等困难。首先加大了水下拍摄的难度,其次增加了在渔船上拍摄时镜头摇晃的问题。

创作的日子是快乐的,也是倍受煎熬的日子,从最初坐在电脑前剪辑,抬头凝视窗外,不觉中晨曦显现,又见夜空,不知连续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日子……

我最初的想法是以纪录片的方式拍摄的。在影片的编排上,我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只考虑纪录的过程,没有与整体片子结合起来,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例如,影片的开头我是这样处理的:

画面:大海的早晨 飞翔的海鸥

字幕:大连

解说:进入6月的大连还没有挥去清晨的雾霭,獐子岛的养殖户们就到近海开始工作了。这个季节,他们能捕捞到什么呢?

画面:身穿潜水服的两个渔民以漂亮的动作跳入水中。

字幕:15 分钟以后——

接下来影片带着悬念,画面里展现的是潜水员将一个大袋子托到小渔船上,其他人帮忙将袋子接过来,只听“哗”地一声,一大堆海产品被倒在甲板上,有海参、海胆、鲍鱼、扇贝等,都是个顶个的大。

接下来就是揭开这些海产品是做“种子”用的谜底。

海底播种的增值投资回报率比较高,一般是1∶3~1∶8,同时,由于它的产品是在自然的环境下生长的,类似于纯野生的产品,所以产品质量很好。另外,它对于改善近海的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民的收入意义重大。

为了表现这个新技术,我在影片中介绍了海底播种对种苗有什么要求?怎样才能培育出品质好的参苗?鲍苗?什么时间才能进行海底播种?海域怎么选择?播种后的产出情况如何?对渔民增收、生态水域的修复又有什么作用呢?影片进行了一一解答。

乍看这种叙述方式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在整体感觉上还是出现了问题。整体气氛差别不是很大,结构不够清晰,节奏感不强,还有一些镜头欠缺,所以片子并不好看。那段时间,情绪掉到了低谷。如何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于是我从本子入手,开始反复修改,做减法,砍掉一些舍不得的情节和镜头。

最后经部门主任唐健更加细致的修改,突出了重点。特别是对这种生产模式的故事叙述有了明确的选择。比如开头的处理,首先把矛盾冲突放到了最前面:“随着粗放式养殖技术的普及,池塘底质恶化,饵料及病害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单一式的养殖模式,造成了近海水域养殖资源的浪费和有机质污染的加重。”

而且贴切的片头音乐,一下就把紧张的气氛营造起来了。相比开始设计的开头节奏快,阐明单一生产模式的弊端,抛出改变现状的紧迫性,非常抓人。影片从宏观切入,微观渗透,从中国受众的思维习惯、沟通习惯和接受习惯出发,用环环相扣、娓娓道来的方式,使影片更具吸引力。

(责编:姜周熙)

猜你喜欢

海产品海参陆地
新时期海产品无机砷检测与含量控制策略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感谢海参
古今八珍之葱烧海参
海参易变弯,掺了糖
课例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交易总额超3000亿元
存虾皮,放瓣大蒜
海参
有壳海产品的营养与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