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2014-05-02王会战
王会战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1]。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产业转移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协作主要内容的背景下,该示范区的成立必将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对于三门峡所在的中原经济区与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来说,各地区区位优势都是相对的,资源优势各有千秋,劳动力成本相差无几,优惠政策大同小异。沿海产业固然要转移,但凭什么一定会转移到上述区域?三门峡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分别是什么?三门峡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如何选择?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利于三门峡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
一、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的内涵与条件
(一)产业转移的内涵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序列演化过程[2]。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跨区域迁移与投资,更多地体现为企业自发行为。
(二)产业承接的内涵
产业承接是指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为实现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积极接纳来自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承接与产业转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有产业转移就会有产业承接,产业承接是针对产业转移的承接。
(三)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的条件
1.产业梯度的存在
产业转移具有指向性,一般是从高经济梯度转移到低经济梯度,一些在较发达地区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优势再利用。
2.以市场机制为导向
产业转移是企业的自发经济行为,只有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的条件下,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为决策者提供理性判断的机会,为产业转移与承接提供内在动力与实现手段。
3.经济要发展到一定阶段
产业转移地与产业承接地要想成功对接需要一个适合的耦合机制,即两地的经济要有一定的协调性和互补性,而这种耦合机制是在两地经济都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实现的。
二、三门峡承接产业转移概况
“十一五”期间,三门峡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大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2010年末,三门峡一、二、三产业结构为8:68.5:23.5,与 2005年相比,二、三产业比重比“十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效益不断提高。2012年,三门峡全部工业增加值736.28亿元,比2011年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4.78亿元,增长15.0%。能源、铝、煤化工、黄金生产加工、林果加工等支柱产业的产品链条进一步拉长,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五大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左右,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稳步发展,消费市场持续活跃。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稳步推进,旅游、房地产、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2年,三门峡第三产业增加值270.03亿元,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3.21亿元,比2011年增长15.8%[3]。
2012年,三门峡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4个。合同利用外资79027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136.1%;实际利用外资74672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18.2%。2013年上半年,在项目签约方面,三门峡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3个。其中,工业项目35个,总投资262.4亿元,占签约总额的59.7%;三产服务项目22个,总投资144.6亿元,占签约总额的32.9%;农业项目6个,总投资32.5亿元,占签约总额的7.4%。在利用省外资金方面,新增省外资金项目64个,同比增长19.2%;实际到位资金13.3亿元,占省定目标的51.2%。在利用外资方面,合同利用外资20349万美元,同比增长100%。全市新批外资企业6家,主要涉及光热发电、包装设备制造、煤化工和生物科技等产业[3]。
由上可知三门峡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无论是省外资金还是外资,增速都很快。从产业来源看,三门峡承接的产业一般都是自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地区转移而来的,而且转移的产业在三门峡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并且对资源和劳动力的需求量比较大。
三、三门峡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一)三门峡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
三门峡地处豫西边陲,自古是通秦连晋、承东启西的咽喉要塞,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必经之地,国家铁路大动脉郑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我国高速公路网“五纵七横”中的连霍高速及310国道东西贯穿三门峡,三淅高速、209国道横贯南北。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三门峡在全省的交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资源禀赋丰富
三门峡物华天宝,资源多样。目前已发现的矿藏达66种,占河南省已发现矿种的60%。已探明储量的有50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省前3位的有31种,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潜在经济价值达2700亿元。黄(金)、白(铝)、黑(煤)是该市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储量、产量均为全国第二;铝矾土总储量达1.3亿吨,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全国最好的高铝耐火原料基地;原煤储量达26.9亿吨。三门峡西的温塘温泉日排水量达6000吨,水温高达62℃,内含4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灵宝是我国六大苹果出口基地之一,苹果年产量已达到6亿公斤;灵宝的大枣,卢氏的木耳、猴头、香菇、板栗、猕猴桃,渑池的仰韶杏和牛心柿饼等在全国都极负盛名。卢氏山区还有“天然中药库”之称[5]。丰富的资源为东部地区相关产业的转移奠定了要素基础。
3.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抓住有利时机,结合自身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道路,培育壮大了机械、电子、铝合金、轿车轮毂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产生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如湖滨果汁、义煤集团、金渠集团[5],这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人才、创新等优势,为东部地区相关产业的转移奠定了产业基础。
(二)三门峡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劣势
1.开放程度不足
三门峡地处河南西部,相对于东南部发达省份,三门峡制度与体制改革相对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导致社会开放程度不足。即便与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内城市相比,三门峡在政策优惠、政府执政效率、市场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开放性不足不但制约了本地产业的创新还限制了优秀企业的进入,使企业转移成本和运营成本大大提高,削弱了其他要素优势。
2.产业效益差
资源型城市“成也资源,败也资源”,常因资源丰富而搭上急剧繁荣的快车,但也会犯竭泽而渔的错误,短暂繁荣后重症重重,萧条比繁荣来得更为迅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三门峡三大优势资源黄金、铝矾土、煤炭保有储量分别仅剩168吨、3.25亿吨和10.58亿吨,可供开采年限分别不超过5年、10年和15年,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趋凸显[6]。自然资源导向型产业已连续多年占据该市GDP的70%以上,但是这些产业大多都是低效率低收益[7]。
3.产业集群实力差
由于与周边地区资源的相近性,加之行政区划的束缚,目前三门峡与周边各地区尤其是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趋于 “低度化”、“同构化”,譬如能源开采和加工产业在区域各地都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从而制约了产业聚集的资源集成效应,难以形成较大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对东部地区产业吸引力不强,同时面临着来自周边区域的激烈竞争。
(三)三门峡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机遇
1.东部产业升级
近些年来,随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由用地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升值、能源紧缺所导致的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使得许多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边际成本大幅增加,边际收益下降,要素成本的快速提升成为东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的瓶颈,加上中国出口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遭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倾销诉讼等贸易保护行为,更加使东部许多产业陷入困境。因此,加快产业升级,占据全球高端产业链已成为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唯一路径。
2.政策利好
三门峡是跨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区。中原经济区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个国家级经济区的叠加,使三门峡正处于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两大国家战略的交会地,成为国家区域发展各种优惠政策的富集带,成为沿海和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带。相比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依托黄河建立的跨省域的产业示范区,包含三门峡在内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的优势体现在它可以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必将使三门峡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占有一定的政策优势。
(四)三门峡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威胁
1.东部地区的内部转移
在全国范围内不但东中西部存在着经济梯度现象,而且在各个省份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经济梯度,尽管与东部省份相比,河南省的差距明显,但是在东部省份内部依然是天壤之别,例如:苏北与苏南地区,珠三角与粤北地区就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这些地区由于与转出地空间距离短,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各种运营成本与内地类似等因素,近年来已成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2.东部地区的保护主义
虽然产业转移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等原因,目前东部地区对于产业转出一直比较冷漠。由于业已存在的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且在稳定就业,推动城市建设等方面为转出地提供保障,当地政府不愿轻易放弃已经建立起来的优势产业。
3.来自周边的竞争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与周边地区资源相近,产业结构相似,与周边区域在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中一直保持势均力敌的态势。因此,三门峡在立足自身禀赋的同时,必须大力改善各种劣势,否则,优势将会被削弱,劣势将会扩大。
四、三门峡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
(一)三门峡承接产业转移的依据
1.中西部地区主要承接产业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指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应该总体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8],如下表所示。
2.中原经济区重点发展产业
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区位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支持中心城市重点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县城重点发展各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形成有序承接、集中布局、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发展壮大中原经济区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高成长性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改造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化工、有色、钢铁以及纺织等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群,支持三门峡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9]。
3.三门峡“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
根据《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三门峡将围绕“三化”协调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通过打造铝及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以果蔬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三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发展能源、煤化工和清洁燃料、黄金生产及加工三个省级产业集群,培育新材料、生物产业、光伏及新能源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门峡承接产业选择对比表),把三门峡发展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三门峡”建设,在产业升级、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在加快高端产业发展和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上取得突破,争取在创新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创新发展的先行区[3]。
三门峡承接产业选择对比表
(二)三门峡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
国家发改委赋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承接”和“五个着力”。“三个承接”是:示范区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推进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合作承接。“五个着力”是:第一,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中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水平;第二,着力在承接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第三,着力加强环境保护,严格产业准入门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第四,着力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步伐;第五,着力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设中西部地区重要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合作发展先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8]。
综上所述,三门峡在产业承接选择上,既要立足本地现实优势,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导向,又要目光长远,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抓住国家产业发展动向,培育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综合考虑之下三门峡应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食品加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为重点承接行业。
结语
承接产业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体的共同参与与努力。在政府层面,主要负责制定支持产业转移的相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注重宏观指导;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加强三门峡产业带、产业集群建设,发挥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优势产业为核心,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化人力资本建设,建立开放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在企业层面,主要包括充分发挥三门峡现有企业的自身优势和潜力,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有选择、有重点地审慎引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通过技术学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三门峡市政府.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EB/OL].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2/05/22/010308664.shtml.
[2]何立胜,汪桂霞.产业转移、产业承接、产业升级[J].当代经济,2006(06).
[3]三门峡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smx.gov.cn/.
[4]三门峡交通运输网.http://www.smxjt.com/.
[5]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http://www.smxgtzy.gov.cn/.
[6]三门峡市:大开转变的新型之门[J].暸望,2012(36).
[7]史宝银,马守国,李跃峰,等.河南三门峡:资源型城市致力产业升级[N].中国日报,2012-07-05.
[8]“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概念解读[EB/OL].http://www.smx.gov.cn/jinshanyu/648.htm.
[9]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1-10/07/content_1963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