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员队伍状况研究
2014-05-02李建臣
赵 梦,李建臣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河北省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员队伍状况研究
赵 梦,李建臣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及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优秀运动员不断在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使人们对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的关注逐渐加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位居榜首,充分体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一些集体球类及基础大项上竞技体育水平仍有明显差距。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评选“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简称在“基地”),与奥运会一致,以4年为一个周期,目的是为奥运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本研究以河北省新一轮被评为“基地”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河北省各“基地”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针对高水平竞技后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北省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员队伍状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国家图书馆及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网站上查阅了大量有关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及运动员相关方面的文献、书籍,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类,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多年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的专家进行访问,听取了他们对本次研究的设计与方法等方面的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利用每年一次的集中训练营机会,对河北省15所被评为“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学校运动员发放问卷,问卷采取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问卷回收率达100%。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有关“基地”运动员年龄、运动等级、学习与训练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归纳、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北省“基地”运动员年龄与性别情况分析
河北省“基地”运动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16岁之间,此年龄段的学生既是“基地”培养的主要对象,又是高水平后备人才的中坚力量,在竞技体育领域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年龄在13~14岁之间的运动员大约占调查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亦是“基地”培养的主要力量;12岁以下的运动员相对较少,大多处于基础训练阶段;17~18岁之间的运动员最少。河北省“基地”运动员的性别大多为男性,女性运动员较少,男女运动员比例失衡。
2.2 河北省“基地”运动员运动等级现状与分析
河北省“基地”中属于国家一级的运动员有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主要集中在女子铅球与跳远两个项目上;河北省“基地”国家二级的运动员有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项目主要集中在竞走、跳远、女子铅球、铁饼及短跨等几个项目上;河北省“基地”有发展潜力的优秀运动员有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3%,主要集中在中长跑、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等项目上。虽然河北省在举重等项目上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世界级运动员,但是,河北省“基地”拥有国际级及国家级健将的后备人才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地”的健康良性发展。(表1)
2.3 河北省“基地”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情况分析
2.3.1 河北省“基地”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现状及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运动员文化课缺失一直是影响我国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单项的高水平运动员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文化与身体素质“双优”的复合型人才。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正处于学习与锻炼的最佳时期,如何在训练的同时,抓好文化课学习,达到与其他同龄人相同的学历水平,为今后的出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当前我国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关键。对此,笔者专门对河北省“基地”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大部分运动员认为学习文化课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训练的同时不能兼顾学习,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质量,运动员认为学习困难的原因由表2可以看出:河北省“基地”运动员认为其文化课基础较差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原因的有7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2%;认为对文化课本身不感兴趣是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原因的有2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9%;认为自身精力有限,不能将学习与训练兼顾是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原因的有1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5%;还有5人认为其他方面的原因影响了其文化课学习。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河北省“基地”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困难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如何根据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实际情况,改变现有不利于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因素,应引起“基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2.3.2 河北省“基地”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的认识及文化课课余学习时间安排情况 调查得知:河北省“基地”大部分运动员都能清楚地意识到文化课学习对其自身的重要性,都想在训练的同时兼顾学习,但日常的训练早已使运动员浑身疲惫,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学习,所以真正将训练与学习安排得井然有序的运动员微乎其微。
在对河北省“基地”运动员文化课课余时间安排有如下几种情况。
调查得知,河北省“基地”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偶尔安排课余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占到调查总比例的71%;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的运动员只有11人,仅占调查总人数的9%;还有20%的运动员,几乎没有利用过课余时间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可见,虽然河北省“基地”大部分运动员都比较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但行动却与思想背道而驰。“基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运动员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课知识,以理论为支撑,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表1 河北省“基地”运动员运动等级分布情况
表2 河北省“基地”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N=120
2.4 河北省“基地”运动员集训与比赛情况分析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复合型人才,国家田径管理中心每年针对不同的田径运动项目进行1~2次集训,使全国各地的同项目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对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检测,分析差距,各单项“基地”教练员与运动员利用集训时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调查了解到,河北省“基地”除参与国家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每年组织集训外,每年自己定期举办相应的赛事,从实战角度全面提升运动员参与大赛的心理素质。以上情况均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提高及“基地”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5 河北省“基地”运动员今后的出路情况分析
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运动员由于长期的训练,一味追求高运动水平,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由于文化课的缺失,导致很多运动员退役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甚至没有工作,无法自给自足。为改变原有体制给我国体育之路带来的弊端,由“基地”将训练与学习“两手抓”,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问题。调查发现:河北省“基地”运动员今后的出路有如下几种情况:大部分运动员直接进入专业队、体育院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少部分运动员选择其他行业,就业渠道比较狭窄,对“基地”的生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从对河北省“基地”运动员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与传统体制相比,“基地”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更加注重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在训练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3.1.2 “基地”大部分运动员都能意识到文化课学习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基础较差等原因,使部分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失去兴趣,学校未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3.1.3 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仍是影响“基地”生源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北省“基地”运动员大多只能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领域,就业渠道相对比较单一。
3.2 建 议
3.2.1 生源是竞技体育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河北省各“基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对“基地”的宣传力度,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
3.2.2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寻找适合运动员学习、人性化的“弹性”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训练与学习的时间,引导运动员积极主动地学习,进一步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
3.2.3 多种渠道解决“基地”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优秀的运动员及时向上一级输送;对一般的运动员进行培养,以逐渐向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实用型人才靠拢为方向。
[1]俞继英,沈建华.21 世纪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8(1):1-6.
[2]尹立波,石涓,辛继水.河北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石家庄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术研究,2008(3).
[3]张亮,郭振,李越,等.我国高水平体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7).
[4]王刚,肖幼林.关于我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1(2):61-64.
G807.3
A
1674-151X(2014)07-025-03
2014-04-26
教育部田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项目代码:PXM 2013 014206 000024)。
赵梦(1988~),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