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巴黎恋人打开“中国死结”
2014-05-02撰文曹尔寅编辑王楠
撰文_曹尔寅 编辑_王楠
用巴黎恋人打开“中国死结”
撰文_曹尔寅 编辑_王楠
“法国绝对有一个‘中国死结’没有打开。”
在法国摄影界,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和亨利·卡笛尔·布列松都是摄像报道的先驱。与喜欢云游四海的布列松不同,杜瓦诺一生只以巴黎为创作中心。关于其作品,杜瓦诺说他的摄影完全是主观性的,展示的是他心目中的巴黎。
从30年代开始,杜瓦诺带着他的35毫米莱卡相机,不知疲倦地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人们从不躲避他的镜头,甚至甘愿充当模特。也正是有着这样的亲和力,杜瓦诺镜头下的人物真实、自然,他捕捉的幽默瞬间经常让观者忍俊不禁。
1950年,受美国《生活》杂志的邀请,杜瓦诺开始拍摄以巴黎恋人为主题的系列照片。在一家咖啡馆里,他被一对正在热吻的恋人所打动,于是一幅世界上最著名的接吻照片《巴黎市政厅前的吻》便由此诞生了。
并不为人所知的是,杜瓦诺与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也有过一段“姻缘”。1934年,22岁的杜瓦诺被雷诺(Renault S.A.)聘为工业摄影师,在巨大的工厂中,杜瓦诺无时无刻不在捕捉着经典,食堂里吃饭的工人们,满身油污的装配工,聚精会神钻研模型的设计师都是他镜头里的常客。
杜瓦诺的作品或许是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最好注脚。从他的作品中可以一窥雷诺汽车的黄金年代,同时也折射出法国当时工业机械化程度之高。法国从拿破仑时代就一直引领着欧洲工业的发展,其精英教育体制培养出众多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获得者。虽然今天法国的工业地位较昔日有所下降,但依旧位居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中国人爱将“浪漫”(romantique)一词和法国联系在一起,对法国的了解主要集中在文学或奢侈品牌上。法国人对此则不以为然,法国《解放报》在分析原因时称:“中国人对法国的印象仍停留在一个传统文化大国的框架内,并没有意识到法国也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技大国。”中国人谈到工业多半想到德国,其实法国的工业并不逊于德国,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的汽车制造、高速铁路、核电技术、“空客”……
如今,法国越来越重视在中国的教育推广,这也为法国形象的转型埋下了伏笔。正如《解放报》前驻华记者皮埃尔·阿斯基所说:“法国绝对有一个‘中国死结’没有打开。”而为了打开这个结,高傲的法国人也开始放下姿态,开始向中国推销自己。这次,他们把杜瓦诺搬到了北京。“杜瓦诺眼中的雷诺”摄影展所选地址依然透着法式文艺逻辑—他们在百年古刹智珠寺展出70多幅关于雷诺汽车的摄影作品。
>> 雷诺Vivasport在布洛涅森林。摄影_杜瓦诺
>> 五名快乐的乘客乘坐雷诺Vivasport。摄影_杜瓦诺
>> 香榭丽舍大街上的雷诺展厅。摄影_杜瓦诺
01 杜瓦诺肖像照。摄影_董德
02 在北京东景缘画廊,观众在观看罗伯特·杜瓦诺拍摄的雷诺汽车的照片。摄影_董德
>> 杜瓦诺为雷诺拍摄的汽车广告。摄影_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