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摆起“谢师宴”

2014-05-02

人生十六七 2014年22期
关键词:老师学生

毕业摆起“谢师宴”

黄书满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谢师宴”也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大街小巷。谢师,无可厚非,而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还要注意方式与方法。在个别地区,学生以为高消费、大排场来取悦老师,殊不知这是铺张浪费!

毕业了,难道非要摆“谢师宴”吗?

事件:

镜头一:2013年6月14日,温州市某中学“谢师宴”开销惊人。经核算,不计场地租赁费及表演开销,仅吃饭就花掉了4.8万元。据悉,该“谢师宴”发起人系“班级家委会”,要求每个学生交1000元,会后根据花销情况返还300元,有意愿出席宴会的家长要额外交400元。该校老师在接受采访时称,学校对此事并不知情。

镜头二:2014年6月25日,天津某报刊登一则消息,“知恩谢师宴3888元/10位,金榜题名宴2888元/10位,新科状元宴3288元/10位……”这是一家酒店公布的“谢师宴”价位表。若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消费标准将是二三百元。

镜头三:2013年,沈阳的“谢师宴”也打起了价格战,泰山路上的湘菜馆打出了“本饭店接受谢师宴的预订,价位688元至888元”的条幅。德增街一家酒店的“谢师宴”价位为1088元至1288元。2014年,沈阳的“谢师宴”有所降温。一位家长说,一些学生通过网站团购的方式来宴请老师,这样做非常便捷,价格也较为便宜。

调查:

随着中考和高考的结束,餐饮市场上又迎来了“谢师宴”的消费高峰。在厉行节约的当下,今年的谢师宴会有什么变化呢?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老师和家长。

“你认为举办‘谢师宴’的原因是什么?”“真心感谢老师”的占65%,“不举办怕丢面子”的占35%。“你了解的‘谢师宴’一般在哪儿举办?”学生给出了三种答案:一是“在自己的家里”,占5%;二是“在普通饭店”,占70%;三是“在高档酒店”,占25%。“你认为该不该举办‘谢师宴’呢?”“应该举办”占70%,“无所谓”占25%,“不应该”占5%。“对于‘谢师宴’火爆的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毕业生刘阳说:“我觉得‘谢师宴’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而在毕业之季请老师吃顿饭也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顿饭算不了什么。不仅是毕业,像教师节、春节等,我们也经常邀请老师出来吃饭。有时是AA制,有时是老师结账,还有的是家长请的。这种脱离学校的师生聚会很好的,老师也不再那么威严了,就像家里人一样!”学生家长王女士说:“‘谢师宴’是学生报恩的一种方式,我赞同这种方式,因为这代表了学生的一份心意,给中学时代画上一个句号。但是,我不同意到高档酒店去消费,学生毕竟没有经济独立,也不能太爱慕虚荣,点到为止就可以了。”林先生是沈阳化工大学的一名教师,他的孩子刚参加完高考。他对记者说,今年不打算办“谢师宴”了,因为孩子已经给老师送过纪念品了。纪念品虽然不值多少钱,却代表了孩子的一片心意,这就够了。

短评:

谢师何必设宴

从古至今,“谢师”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近年来以宴请的方式引发的“谢师现象”有些变味儿。“谢师宴”规格越来越高,排场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其实,“谢师”本没有错,感谢恩师是每个学生应该做的,可昂贵的盛宴让人难以接受。家长李凤民说:“我和妻子都是普通工人,经济收入有限,而且老人还要看病。前不久,儿子向我要200块钱,说是要请老师吃饭。我问他怎么要这么多,他说,班里每个人都交200块钱,先给老师买礼物,再请老师吃饭。儿子还说,他们打算给老师买一台液晶电视……当时,我没有说什么,只好给他拿钱。毕竟儿子只有一次高三,不能让他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采访中,赵女士说:“孩子总算毕业了,拿点钱请老师吃饭,这很正常,之前也请过。”赵女士是五爱市场的一位私营店主,十年前就做服装生意,买卖越做越大,后来把女儿接过来上学。“我女儿是转校生,怕她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所以必须要和老师搞好关系。刚转学时,我就请老师吃过饭,还给她拿了两件新款衣裳。她很高兴,也表示会关照女儿。正如她所说,女儿当上了班干部。转眼间,三年过去了,还真要好好感谢这位老师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谢师观念”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而且,“谢师”的形式更加功利化。有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学生自然出手大方,把目光锁定高档酒店。这样一来,“谢师宴”就变味了。“谢师宴”本无可厚非,但也要讲究消费的尺度。那么,怎样才能使“谢师宴”更正规呢?关键在于学校和老师。学校应该规范老师的赴宴行为,老师也要从自身做起,严格约束自己,拒绝赴宴或尽量不赴宴。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默默奉献是“学正为师,身高为范”的体现。当学生宴请时,老师可以直接拒绝,而拒绝了,也就不会出现“谢师宴”火爆的现象。

相反,学生感谢老师完全可以不设宴,通过合影留念、赠送有纪念意义的物礼等,也能表达感激之情。这远比大吃大喝更有意义,也更让人怀念。

一位老师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我愿做阳光,给他们以温暖;我愿做雨露,给他们以滋润;我愿做土壤,给他们以生机勃勃的春天。”正是因为这种奉献精神,才使老师的形象更高大。如果老师将名利放在首位,通过补课、收礼等方式敛财,那就太不应该了。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理性消费,毕竟钱不是自己赚来的;而老师也不一定非得吃到大餐而喜上眉梢。“谢师”不一定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精神上的也必不可少。考上理想大学才是对老师的最好回报。如今,“谢师宴”只是学生消费的一个缩影,像名牌服饰、高端手机等也走进他们的生活。消费固然容易,但也要量力而行,千万别打肿脸充胖子!

形式:

谢师也可多样性

学生对老师的敬意是纯洁的、崇高的;老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无私的、博大的。所以,“谢师”不一定要宴请,还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体现:

1.合张影

毕业前,几乎每所学校都要组织师生合影,留下最后的瞬间。这种形式既传统又不过时,深受师生们欢迎。集体合影是最为常见的,而师生一起到公园里游玩拍照,也很新颖。中考结束后,某中学的王颖老师就接到学生的邀请,利用周末到公园游玩,并拍下大量照片。王老师说:“那天,我本来想陪家人回抚顺老家的,却接到班长打来的电话,约我一起逛公园。学生约老师逛公园,这倒很新鲜,我教了九年书,这还是第一次,一定要去的。而且,这是我教的第二个毕业班,对学生非常有感情。那天,有几个学生家长也来了,他们举起专业的数码相机,不停地抓拍。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们都是专业的摄影爱好者,拍出来的照片非常不错。”那天,王老师和每个学生都合影了,还吃到了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点心。陆明菲家是开蛋糕店的,她特意准备了几十份点心,还做了一个大蛋糕,作为礼物送给王老师。

这次出行,大家都非常高兴,不仅领略了自然风光,还交流了思想,表达了心意。这是一次难忘的聚会。

2.打电话

我们处在一个通讯发达的时代,足不出户便可以和外界取得联系。所以,当离开母校时,不妨抽空给老师打个电话,表达一下心中的感激。虽然这种方式比较俗套,可是通过话筒,我们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老师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心跳。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出人头地呢?他们默默地付出,并不需要回报,只要学生能健康成长就够了。每当接到学生的电话,尤其是毕业几年后仍和老师保持联系的学生,他们的祝福才是最有力的声音。“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谢谢您的帮助!”“老师,我放寒假了就去看您!”……一个电话、一束鲜花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感谢。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而作为学生,我们也要谨记自己的使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3.写封信

毕业前夕,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吧。之前,你也许误解了老师,或有些话难于当面说出来,那不妨拿起笔给老师写一封信吧。我想,当老师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他一定很欣慰,因为你说出了心里话。也许你还记着老师的那次批评,也许你对老师的表扬心存感激,也许你想告诉老师一个小秘密……将自己的情感写入文章,老师一定会接触的。

为了表达谢意,刘晨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其中,他这样写道:“敬爱的王老师,谢谢你三年来的照顾与关心,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语文是我的弱科,特别是写作一直令我头疼,可你没有放弃我,还帮我买作文书,并讲解写作方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的作文被当作范文,你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我,还让我把作文打印成稿,再复印给大家。王老师,你知道吗?那是我迄今为止最兴奋的一件事。你的鼓励让我喜欢让了写作,这次高考作文也得了高分,不然我的语文成绩不可能那样高!王老师,谢谢你!我会记住你的话,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一封信包含了无限的感激之情,这是难能可贵的。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其实,教育的本身就是爱的传递,而表达爱的方式很多,老师的鼓励就是一种爱,而给老师写信也是爱的表达。

4.小手工

每逢教师节,一些女生就会聚到一起,给老师做小礼物,这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习惯了。我们给老师做过中国结、小鼠标、笨笨熊等,礼物虽小可却代表了一份心意。每次收到我们的礼物,老师们都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她把这些小礼物都摆在办公桌上,所以有人称那是一张最温馨的办公桌。转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决定再给老师做一次手工,做一个三年五班像册。像册的第一页是班级合影,下面用两排小字,将每个人的名字写清楚。里面是平时拍的照片,每一张都富有性趣化、生活化,是高中三年的一个又一个回忆。有老师上课时的照片,有大课间的照片,有校园一角的静态写实,有同学嬉闹时的笑脸,还有同学认真做题时的思索状……而且,每一张照片下面,都配了一段文字。有这样一段话:“那天中午,班长替刘阳擦黑板,他太专注了,只顾上面了,脚下没注意,一下子踩到旁边的水桶,结果鞋子全湿了。班长一脸苦状,踢了水桶一下,结果不仅鞋子湿了,脚也肿了。这张照片就是班长受伤时的窘态,太好笑了!”

这些小礼物不仅精致,还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我觉得这种“谢师”方式既直接又情真意切,很好地表达了情感。其实,“谢师”只是一种形式,不要过于苛求形式的奢华,简约的小礼物也能表情达意,这样不也很好吗?

后记:

⊙敬告学生:感谢恩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不一定宴请!

⊙敬告老师:师之美德,师之天职!师之高风亮节,不在“谢”处体现,而在“施恩不图报”。可以说,若过度受谢,必有碍于师德。

⊙敬告家长:该谢,有能力谢,则谢;无能力谢,勉强谢,大可不必。谢师,途径多条,非在一时,非在宴请。

⊙敬告社会:即使有“谢官宴”之类,也不等于非要有“谢师宴”,请给为人师者,留一美誉之处。

编辑/黄书满

在你是成功者、第一名时,相信自己和纪律是十分容易的;但你要做到的是,当你失败时仍有信念和纪律。

——所谓信念

无论你犯了多少错,或者你进步得有多慢,你都走在了那些不曾尝试的人前面。

——神之右眼

天才,只是一个通向成功的入场券,但是努力和坚持将是他的发展。

——萨顶顶

不管你现在的状况多么困难,你总是有一个选择,你是哭还是笑?你笑,这个世界就会和你一起笑。

——黄西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尼采

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也改变不了。

——《进击的巨人》

萨顶顶

徐小平

能将我们救出感情泥沼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如果你不知道振作起来,只是不断地催眠自己“我没办法、我放不下”,那么,你就真的注定“没办法、放不下”了。

——黄桐

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没有发挥出自己能力的极限。

——《疯狂广告人》

人,总不能因为摔了一次跟头就不走路了。那个每次看见你摔跟头、扶你起来、给你拍土、给你揉揉的人,能陪你一块儿说笑着接着往下走的人,就是亲人。

——《慢慢地陪着你走》

我对失败者的特征描述就是,失败者往往在犯错后不内省、不探究,觉得难堪,听不得批评,试图解释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用新的信息丰富自己并开始新的历程。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每个人都在找曾经的自己,好像“曾经的我”都是那样的美好。也许,只是因为时间和记忆自动过滤了当时的不美好而已。学会从“现在的我”找到自信和快乐吧,因为“现在的我”终有一天,也会变成“曾经的我”。

——毕淑敏

哪个男孩女孩没有做过上天入地、移山倒海的梦啊。只不过在生活面前,很多人慢慢放弃了自己的童年梦想,沦为失去梦想的人。有些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从来没有放弃梦想,于是,他们成为永葆青春梦想、永葆奋斗激情、能够改变世界、创造未来的人。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耍小聪明,答案只有一句话:不是素质,不是狡猾,是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无法从公共利益中获得个人利益。

——《中国人聪明的根源》

当你自己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之后,又何必去在乎别人以异样的眼光来看你。

——多丽丝·莱辛

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是上帝给的长假,这个时候就应该好好享受假期。当有一天假期突然结束,时来运转,人生才真正开始了。

——《悠长假期》台词

人在童年时期提出的问题,有的需要用一生来回答,有的终其一生也得不到答案。答案固然重要,懂得提问才是根本。

——中国科协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

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他就是不知道,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麦家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断头女王》

我发现我越老越幽默、越搞笑了。我年轻的时候,还会愤怒、烦恼。可现在对同样的事情,我学会了自嘲。我20多岁的时候,对自己的观点和信仰有点儿偏执,我现在老了,不再那么偏执、倔强,而是更加懵懂、无知。这使我谦卑。

——玛莲娜·柳薇卡

不要停止脚步,停下来就不知道该迈哪条腿了。

韩启德

——网友心得仰望天空,不仅要欣赏它的蔚蓝,更要在乎云的洁白。

——不要忽略点滴中的美

正如卢梭所言,教育应该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在我看来,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这些不确定性。

——法国当代思想家埃德加·莫兰

我觉得人生是一条漫长且困难重重的道路,但你不得不坚持走下去,要不然你就会被丢在路边。

——史蒂夫·麦奎因

无论多么难的事,如果你当一个旁观者,就觉得肯定很难,如果身体力行,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慢慢地过去。

——《搭车去柏林》

教养是什么?是迷茫与痛苦之中,仍能坚持窗明几净,仍能保持自我反省,仍能力求每天学习与进步,仍能对他人表示尊重、怀有亲善。教养不是空礼貌,它是让一个人拥有自信,获得他人尊重,坚持一生,成为习惯,化为性格,最后立于不败的命运。

——所谓教养

现在我遇见的每个笑着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他们只因坚持而成长。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轻松,没有压力,一切随性而为,但如果你那样去做的话,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和你作对。

——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

编辑/黄书满

猜你喜欢

老师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聪明的学生等
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