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课程情意教育策略探析

2014-05-01相振伟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12期
关键词:情意技能比赛

相振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徐州 221116)

高职体育课程情意教育策略探析

相振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徐州 221116)

1 研究背景

体育教学包括技能、认知与情意教育三个方面,技能与认知教育聚焦于学生学什么,而情意教育聚焦于学生学习的价值,高职体育课程侧重技能传授,认为加强认知与技能教育,学生即能够自然产生情意表现,但很多学者发现技能和情意不存在显著相关,很多运动技能水平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形成持续的体育锻炼习惯,运动价值的理念缺失是主要的原因,即使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再多,如果在体育课上没有体验到运动的价值,缺乏运动兴趣及动机,也会导致学生倾向于“久坐不动”的静态生活方式。缺乏规律运动行为,对他们生活品质将会产生负面效益,那么,学习的技能再多也没有价值。所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体育教学特别是情意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课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体育课程情意学习成效显得尤为重要。

2 情意教育的理论探讨

情意是人类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与环境所持态度的考验,它包含情绪、感情、心情等属于情感的心理历程,也是行为的特征。简单地说,情意教育是在情感领域的教学,情意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的态度、兴趣、价值观、情感与欣赏,目标是通过增加自尊和自我概念减少学生的异化。情意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信念,价值,兴趣、行为来体现情感领域的特征。

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群体而言并不总是最有效的策略,也许更重要的是情意教育的结果。体育情意学习的成果是享受体育课程,参与体育及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在体育课程认知、情意、技能学习成效各层面与体育课程学习成效整体效果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各向度之间学习成效也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3 体育课程情意领域学习历程目标探讨

Anderson等所设计的情意领域学习历程,分为接收、反应、评价、组织与内化五层次(表1)。每一层次细分为2 ~ 3个子层次,层次愈低,表示情意行为愈单纯而具体;层次越高,情意行为越复杂也越抽象。就整体而言,情意行为是一个由接收外界刺激到品格内化的历程,它具有顺序性、前后连贯与累积性,对教学而言,它意味着情意教学也必须有系统、有组织地循序培养,才能达到整体目标。

根据Anderson等的情意领域学习目标结合高职体育课程,将五个目标分述如下,第一层次是接收,即体育课程带给学生的感觉、体会或学习动机。例如:篮球课程中参加分组比赛让学生非常快乐;第二层次是反应,即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愿意主动对所学运动项目做进一步的了解及参与的行为。例如:通过篮球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主动观看NBA视频,课余时间会参加篮球运动;第三层次是评价,即体育课程能够让学生获得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理念等方面的正面效益。例如:学生通过篮球课程的学习,在技能学习、比赛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朋友;第四层次是组织,即学生从体育课程中领悟到人生哲理、道德情操、精神与正面的价值观等。例如:篮球比赛中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五层次是内化,即学生把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领悟,迁移到运动场地外并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质。例如:学生在体育课程领悟到团队合作精神,迁移到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等方面。

4 高职体育课程情意教育策略探析

4.1 优化体育教学方案设计

高职体育课程包含多项运动课程,现阶段各项运动课程的方案设计大多数延续以往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模式,教学内容细化到分钟,基本是教师主导学生学习,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来学习运动技能,学生参与运动的自由支配时间过少,造成学生无法体验到运动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方案设计上,结合高职体育课程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技能教学时间(教师主导支配时间),延长学生自由练习及比赛实践支配时间,优化教学方案设计,以期培养学生课余运动锻炼习惯,为养成终身规律运动行为奠定基础。例如:篮球课程中,学生球投的很准,但不会打比赛,所以本课程结束时大多数情况下即是学生与篮球运动绝缘时,所以篮球技能学习是基础,篮球课程教学比赛是重点,也是学生养成规律运动行为的载体。

4.2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情意的培养很难依靠直接的教学行为而产生,而须通过体育课堂情境的感染或情绪的感动来实施,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学生的情意教育目标则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感染与感动法,体验学习法、角色扮演法、欣赏学习法等都是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法,加以合理应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体育课程情意教学目标。例如:篮球分组教学比赛中,不会打比赛的学生欣赏会打比赛学生的比赛教学活动;扮演篮球裁判员的角色;2-N对2-N(N≤5)人接局[一局n个球(N≤10)]比赛,体验团体合作精神;教师扮演“学生”角色,参与到教学比赛中,通过自身的示范,引导学生喜爱篮球运动,体验篮球运动带给他们的正负面效益(愉悦、沮丧等),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以应对未来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

4.3 加强非智力因素评价

学习评价是高职体育课教育评价的核心,包括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通过学习评价,有利于激励和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不是为了评定最终体育成绩为目标而采用的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是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评价,使教学过程进一步趋于合理的教学策略。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增强评价法与比赛评价法两种方法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评价。一是增强评价法,即依据学生的运动行为而使用正面或负面的刺激,分为正增强与负增强两种,正增强是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运动行为后,给予积极的刺激(语言、成绩等奖励);负增强则是学生做出非规范性的运动行为后,教师给予消极的刺激(语言、成绩等惩罚)。例如:在篮球比赛中,学生投球入篮框,要给与“好球、漂亮”等语言奖励,而在分组比赛中,失败的一组给予“五个俯卧撑”的惩罚。二是比赛评价法,采用比赛评价法评定学生期末体育成绩,与动技能成绩评定标准相比较,存在一定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累系统的课堂教学比赛经验支撑其将来在运动场地上坚持“比赛”锻炼,促使其养成规律运动行为,提升其生活品质。例如:篮球课程成绩评定中,教学比赛2 ~ N人一组,学生不分班级自由搭配N组,进行比赛,产生名次1 ~ N名,采取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学生适宜成绩的评价方法。

5 结 语

学生情意学习成效来源于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有效性的关键点是寻找学生的心理基点,做到教育真正“入心”,既需要认知、技能知识的理论学习,也需要教师情意教育的渗入,还需重视情意学习成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理论与实践教育密切结合。在未来的体育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研究情意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模式、评价机制等内容,完善学生健康情意的培养,使其认知与情意领域均衡发展,使其在情感、意志、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也是高职体育教育的重要改革思路。体育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创造性与启发性的教材内容,兼具认知、情意与技能三项教学目标,才能建构出有成效的教学情境,以达到体育教学目标。

[1] 杨辉.重庆市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成效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2(11):186-187.

[2] 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G807.4

A

1674-151X(2014)12-081-02

2014-10-28

2013-2014学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ES2013-15);江苏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编号:KT2011208)。

相振伟(1980~),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猜你喜欢

情意技能比赛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劳动技能up up!
选美比赛
拼技能,享丰收
心愿之选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