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是块宝贝,就别放错地方

2014-04-30李桂平

中华儿女 2014年7期
关键词:当官爱因斯坦胡适

李桂平

最近翻看报纸,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历史公案:爱因斯坦曾被邀请出任以色列总统。据说事情是这样的,上世纪50年代,以色列建国之初,鉴于爱因斯坦在国际上的巨大声望和作为犹太人的身份,以色列曾多次邀请他担任该国总统,但都被爱因斯坦一次次拒绝了。他可不是沽名钓誉,故作姿态,他在婉拒的声明中坦率地说:

“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的能力,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这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知人者智,知已者明。

平心而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真正了解一个人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一点察言观色的本领,再加上一点生活的经验就足够了。而要做到“自知”,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即使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往往也不能“对症下药”,给自己开一剂良方,让一切的问题迎刃而解。

原因在哪儿呢?这个世界上的诱惑太多。尤其是名利面前,绝大部分人轻易说不了那个“不”字。于是,芸芸众生随波逐流者多,趋炎附势者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者层出不穷,量力而行找准位置者凤毛麟角。

由此而带来的结果是:有表面风光无限实则蝇营狗苟痛苦不堪的所谓成功者,有看似平庸卑微其实举重若轻洒脱自然的所谓失败者。

人生的终极意义其实是追求内在精神的自我完善,而不是跟着时尚疯跑到头来忘了为什么出发的盲目与尴尬。

在现代文化史上,胡适绝对是个大人物,很多方面都有开创之功,比如说新诗、戏剧、哲学等等。可惜胡适忘了自己本质上是一个文人的事实,却热衷于做官。从委员做到顾问,从大学校长做到驻美大使,事没少做,话没少说,成果却是惨淡。伤心悲凉之余,曾经形象地形容自己是“当了过河卒子,只得拼命向前”。尽管晚年又回到了书桌前,可因为黄金年龄都耗费在迎来送往的官场上了,如果没有在当官前那十几年的文化贡献,恐怕如今谁也不知道他胡适之究竟是何许人也。

胡适做官,就是典型的宝贝放错了地方。他对自己文人的弱点看得不透,或者心里明白而嘴上不服。还是正如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唐德刚了解他:搞政治,他不敢造反;搞外遇,他不敢越轨;搞文化,他虎头蛇尾。

试想,如此的一个人,能当得了大官,能创造出惊天伟业吗?别的读者可能不清楚。作为一位有着30多个博士头衔的留洋才子,硬是让小脚太太江冬秀收拾得服服帖帖,就不能不说是一个明证。在这一点上,他比起徐志摩都差得很远。

类似的例子还有当过外交部长的叶公超,当过文化部长的王蒙……哦,对了,当过副县长的著名相声演员牛群也绝对算得上一个例子。

与此相比,爱因斯坦的“自知之明”就实在让人佩服了。他除了自谦之外,那番声明可以说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各行各业高度行政化醍醐灌顶般的教导。人都希望能往高处走,也固然需要自信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有些事情并不是只靠满腔热忱就能够解决的。像我国古代那位“大名垂宇宙”的李白,可谁都知道,他几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来取悦君王和贵妃还可以,真给他权力,让他治理国家,我看够呛,“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只是妄想罢了。

今天的年轻人,很多都想当公务员,剩下的则争先恐后要创业。仿佛人生只有当官和发财两条路,却忘记研究自己究竟哪里才有可能发光。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不足,聪明的人会扬长避短,将个人优势发挥到极致。假如觉得自己是块宝贝,那可要看准了,千万别放错了地方。

猜你喜欢

当官爱因斯坦胡适
“官必上”
敬 佛
官必上
当官要有什么样的“官样”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黄侃妙试胡适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胡适的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