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4-04-30韩丹萍
韩丹萍
【摘要】目的 探析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把56例患者划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28例。给予常规护理组常规性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性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后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干预;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01-01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乳腺癌一经确诊,几乎100%的病例要经历手术治疗,>80%的病例要经历化学药物和(或)内分泌药物治疗,>60%病例要经历放射治疗,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昂贵、女性特征的改变及各种不良反应,均给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全面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心态,并且采取有针对性且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8周岁,最小年龄为33周岁,平均年龄为47.5周岁;1例患者未婚,12例患者分居、离异或丧偶,43例患者已婚。56例患者全部经病理切片检查得以明确诊断,均不考虑乳腺癌的分期及病理分型。把56例患者划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28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7.8周岁; 5例分居、离异或丧偶,23例已婚;心理干预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8.4周岁;1例未婚,7例分居、离异或丧偶,20例已婚;两组患者在婚姻、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并非具备任何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常规护理方法:乳腺癌患者在入院治疗以后,按照医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做好饮食、药物、引流管相关宣教及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
1.3心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实质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教育性和心理治疗性的途径,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斗智,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疾病带来的困惑等。本研究采用了以下三种常用干预方法。
1.3.1个体心理干预:主要采取与患者一对一、面对面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接受术前和术后全方位的心理干预,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睡眠、社交、性生活及避孕、用药知识、家庭支持和音乐治疗,护士按计划逐步讲解各项内容,演示患肢功能锻炼方法,详细解释术后形体的缺陷及弥补方法,解答存疑,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
1.3.2家庭心理干预:家庭是患者获得支持和帮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和场所。对干预组患者亲属进行癌症知识讲解,对家庭成员做好健康咨询,尤其是对配偶和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强调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患者的康复作用,消除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告知家属患者的心理特点,指导他们关心和帮助患者,给予患者温暖和信心,提供有效的支持,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促进患者康复[1]。
1.3.3集体(小组)心理干预及同伴干预:邀请已经康复的乳腺癌患者到现场做现身说法,以其亲身经历,产生共鸣可信,制定康复计划,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包括开展乳腺癌专题知识讲座,举办康复座谈会,派发乳腺癌的知识手册,来认识乳腺癌,了解乳腺癌,降低患者对乳腺癌的无知和盲目恐惧心理。组织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交换术后康复的心得和体会,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减轻术后心理不良影响。
1.3.4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3]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4]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各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级-4级评分,累计20个条目的得分乘以1.25得出标准分,分界值50分以上就可以诊断为焦虑、抑郁。分值越高,程度越重。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评定患者的生命质量:量表有34个条目,包括心理社会、生理、与医务人员关系、婚姻关系、性关系5个维度,分0-4级评分,量表得分越高,患者问题越严重,生命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分析采用成组分析两样本资料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其焦虑自评、抑郁自评及癌症康复总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尤其抑郁自评以及与医务人员的关系、性关系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提示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经常性的会出现心理障碍问题,对患者的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积极的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全面的关注及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充分的表明,对乳腺癌患者施加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矫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与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融洽家庭成员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干预之前,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癌症康复情况无显著差异,而干预组患者经上述疗法联合进行心理干预后,SAS、SDS和CABES-SF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信念和生活质量。与刘迎红[5]、任必勇[6]等文献报道的综合性心理治疗可有效的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相符。由此可知,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乳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护理人员在对乳腺癌患者实行心理干预的过程当中,应当在确诊后及时的介入早期心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便于不断的完善心理干预方案,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德英,代艺,董英莉,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12):3214-6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8.
[3]Reiche EM ,Morimoto HK ,Nunes SM. Stress and depression-inducde immune dysfunction :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ancer [J].Int Rev Psychiatry,2005,17(6):515-527
[4]胡雁,Ken Sellick. 癌症康复评价系统简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76-80
[5]刘迎红、田玉文、姚依坤,等。围术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6):93-5
[6]任必勇,唐仕友,刘雪芬,等。综合性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0,21(22):2107-8
【摘要】目的 探析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把56例患者划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28例。给予常规护理组常规性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性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后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干预;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01-01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乳腺癌一经确诊,几乎100%的病例要经历手术治疗,>80%的病例要经历化学药物和(或)内分泌药物治疗,>60%病例要经历放射治疗,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昂贵、女性特征的改变及各种不良反应,均给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全面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心态,并且采取有针对性且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8周岁,最小年龄为33周岁,平均年龄为47.5周岁;1例患者未婚,12例患者分居、离异或丧偶,43例患者已婚。56例患者全部经病理切片检查得以明确诊断,均不考虑乳腺癌的分期及病理分型。把56例患者划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28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7.8周岁; 5例分居、离异或丧偶,23例已婚;心理干预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8.4周岁;1例未婚,7例分居、离异或丧偶,20例已婚;两组患者在婚姻、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并非具备任何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常规护理方法:乳腺癌患者在入院治疗以后,按照医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做好饮食、药物、引流管相关宣教及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
1.3心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实质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教育性和心理治疗性的途径,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斗智,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疾病带来的困惑等。本研究采用了以下三种常用干预方法。
1.3.1个体心理干预:主要采取与患者一对一、面对面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接受术前和术后全方位的心理干预,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睡眠、社交、性生活及避孕、用药知识、家庭支持和音乐治疗,护士按计划逐步讲解各项内容,演示患肢功能锻炼方法,详细解释术后形体的缺陷及弥补方法,解答存疑,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
1.3.2家庭心理干预:家庭是患者获得支持和帮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和场所。对干预组患者亲属进行癌症知识讲解,对家庭成员做好健康咨询,尤其是对配偶和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强调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患者的康复作用,消除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告知家属患者的心理特点,指导他们关心和帮助患者,给予患者温暖和信心,提供有效的支持,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促进患者康复[1]。
1.3.3集体(小组)心理干预及同伴干预:邀请已经康复的乳腺癌患者到现场做现身说法,以其亲身经历,产生共鸣可信,制定康复计划,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包括开展乳腺癌专题知识讲座,举办康复座谈会,派发乳腺癌的知识手册,来认识乳腺癌,了解乳腺癌,降低患者对乳腺癌的无知和盲目恐惧心理。组织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交换术后康复的心得和体会,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减轻术后心理不良影响。
1.3.4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3]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4]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各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级-4级评分,累计20个条目的得分乘以1.25得出标准分,分界值50分以上就可以诊断为焦虑、抑郁。分值越高,程度越重。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评定患者的生命质量:量表有34个条目,包括心理社会、生理、与医务人员关系、婚姻关系、性关系5个维度,分0-4级评分,量表得分越高,患者问题越严重,生命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分析采用成组分析两样本资料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其焦虑自评、抑郁自评及癌症康复总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尤其抑郁自评以及与医务人员的关系、性关系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提示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经常性的会出现心理障碍问题,对患者的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积极的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全面的关注及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充分的表明,对乳腺癌患者施加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矫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与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融洽家庭成员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干预之前,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癌症康复情况无显著差异,而干预组患者经上述疗法联合进行心理干预后,SAS、SDS和CABES-SF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信念和生活质量。与刘迎红[5]、任必勇[6]等文献报道的综合性心理治疗可有效的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相符。由此可知,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乳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护理人员在对乳腺癌患者实行心理干预的过程当中,应当在确诊后及时的介入早期心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便于不断的完善心理干预方案,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德英,代艺,董英莉,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12):3214-6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8.
[3]Reiche EM ,Morimoto HK ,Nunes SM. Stress and depression-inducde immune dysfunction :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ancer [J].Int Rev Psychiatry,2005,17(6):515-527
[4]胡雁,Ken Sellick. 癌症康复评价系统简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76-80
[5]刘迎红、田玉文、姚依坤,等。围术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6):93-5
[6]任必勇,唐仕友,刘雪芬,等。综合性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0,21(22):2107-8
【摘要】目的 探析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把56例患者划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28例。给予常规护理组常规性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性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后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干预;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01-01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乳腺癌一经确诊,几乎100%的病例要经历手术治疗,>80%的病例要经历化学药物和(或)内分泌药物治疗,>60%病例要经历放射治疗,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昂贵、女性特征的改变及各种不良反应,均给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全面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心态,并且采取有针对性且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8周岁,最小年龄为33周岁,平均年龄为47.5周岁;1例患者未婚,12例患者分居、离异或丧偶,43例患者已婚。56例患者全部经病理切片检查得以明确诊断,均不考虑乳腺癌的分期及病理分型。把56例患者划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28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7.8周岁; 5例分居、离异或丧偶,23例已婚;心理干预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8.4周岁;1例未婚,7例分居、离异或丧偶,20例已婚;两组患者在婚姻、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并非具备任何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常规护理方法:乳腺癌患者在入院治疗以后,按照医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做好饮食、药物、引流管相关宣教及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
1.3心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实质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教育性和心理治疗性的途径,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斗智,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疾病带来的困惑等。本研究采用了以下三种常用干预方法。
1.3.1个体心理干预:主要采取与患者一对一、面对面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接受术前和术后全方位的心理干预,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睡眠、社交、性生活及避孕、用药知识、家庭支持和音乐治疗,护士按计划逐步讲解各项内容,演示患肢功能锻炼方法,详细解释术后形体的缺陷及弥补方法,解答存疑,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
1.3.2家庭心理干预:家庭是患者获得支持和帮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和场所。对干预组患者亲属进行癌症知识讲解,对家庭成员做好健康咨询,尤其是对配偶和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强调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患者的康复作用,消除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告知家属患者的心理特点,指导他们关心和帮助患者,给予患者温暖和信心,提供有效的支持,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促进患者康复[1]。
1.3.3集体(小组)心理干预及同伴干预:邀请已经康复的乳腺癌患者到现场做现身说法,以其亲身经历,产生共鸣可信,制定康复计划,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包括开展乳腺癌专题知识讲座,举办康复座谈会,派发乳腺癌的知识手册,来认识乳腺癌,了解乳腺癌,降低患者对乳腺癌的无知和盲目恐惧心理。组织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交换术后康复的心得和体会,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减轻术后心理不良影响。
1.3.4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3]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4]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各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级-4级评分,累计20个条目的得分乘以1.25得出标准分,分界值50分以上就可以诊断为焦虑、抑郁。分值越高,程度越重。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评定患者的生命质量:量表有34个条目,包括心理社会、生理、与医务人员关系、婚姻关系、性关系5个维度,分0-4级评分,量表得分越高,患者问题越严重,生命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分析采用成组分析两样本资料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其焦虑自评、抑郁自评及癌症康复总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尤其抑郁自评以及与医务人员的关系、性关系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提示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经常性的会出现心理障碍问题,对患者的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积极的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全面的关注及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充分的表明,对乳腺癌患者施加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矫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与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融洽家庭成员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干预之前,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癌症康复情况无显著差异,而干预组患者经上述疗法联合进行心理干预后,SAS、SDS和CABES-SF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信念和生活质量。与刘迎红[5]、任必勇[6]等文献报道的综合性心理治疗可有效的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相符。由此可知,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乳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护理人员在对乳腺癌患者实行心理干预的过程当中,应当在确诊后及时的介入早期心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便于不断的完善心理干预方案,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德英,代艺,董英莉,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12):3214-6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8.
[3]Reiche EM ,Morimoto HK ,Nunes SM. Stress and depression-inducde immune dysfunction :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ancer [J].Int Rev Psychiatry,2005,17(6):515-527
[4]胡雁,Ken Sellick. 癌症康复评价系统简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76-80
[5]刘迎红、田玉文、姚依坤,等。围术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6):93-5
[6]任必勇,唐仕友,刘雪芬,等。综合性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0,21(22):2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