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能会被误读的楼市“私房闲话”

2014-04-29孙华良

新民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楼市开发商绿地

孙华良

其实我一直想低调处世,但我做人的秉性,从业的阅历,专业的经验,日积月累铸成了一种颇具个性的腔调。我知道他人对这种“腔调”会褒贬不一,我也真的无可奈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味,只有自己咀嚼。确实,我大约1990年就任《新闻报》“房地产市场”专刊主编,屈指可数应该算是上海滩最老资历的房地产媒体人。之后又干起房地产营销的营生,领略了二十多年的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起伏跌宕,应该算是上海滩最资深的房地产营销“砖家”。

对于这种难得的楼市从业经历,不少人劝我著书立传,或者写些逸闻轶事。我一直不敢下定决心写的原因,是怕有博取名声之嫌,同时,也怕撰写不慎误伤他人。新民晚报“新民楼市”和《地产品》杂志创办者程友进一直不断鼓动我开设个人专栏,撰写上海楼市的发展经历,我一直内疚地婉拒……

如今,我主编的《新民周刊》“新地产专刊”已出版八期,一直想为自己主编的“新地产专刊”写一些可读性强的异类文章,但却迟迟不敢开篇。今年2月份我决定给著名的房地产市场专家于丹丹女士开设个人品牌专栏——“丹丹观点”。在与丹丹的交谈中,她一直诚恳地劝说我写一些可以给地产人传承的阅历经验,这才使我下决心撰写“主编楼市杂谈”专栏。之所以称之为杂谈,可以理解为个人的闲言噪语,可严可宽,可叙可议。即使误伤他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老地产人的流言蜚语而已,或者可以解释是为博取关注而故弄玄虚。

楼市杂谈基调如此,任何“腔调”也就不足为奇啦!

别人说摩羯座的人比较执著认真,或者说比较固执,我自认为亦是如此。

话说今年1月份,新民周刊创刊15周年特别报道要采写“影响力十五人”,其中有马云、郭广昌、姚明、葛剑雄等顶级海上闻人。房地产行业影响力人物初定为绿地集团张玉良,并让我操刀撰写。

“选张玉良为行业影响力人物我没意见,但让我写他的专访或传记,我一点没有感觉。如果让我选择,我认为倪建达、周忻、卫平这三个人,对行业是有正能量影响力的。理由是倪建达是上海国营房企市场化转型最成功的典范;周忻是上海房地产流通领域的成功整合者;卫平是最具社会跨界影响力的行业成功人士。”我坦诚表达观点。

《倪建达:德建而道达》的文章在《新民周刊》刊出之后,获得极高的赞誉。据悉,杂志出版当天倪建达亲自到书报亭买了一本……

其实,人物文章写得出彩,除了文字功底之外,更是一种对人物的深刻感悟和理解。我与倪建达相识二十多年了,不仅目睹“房地产少帅”的历程,而且熟谙他的坚韧性格和魅力人品。其实,还有许多素材可以勾画出更精彩的倪建达。有一次,闲聊时,周忻和倪建达比,是谁最早与我结识,结果是倪建达赢了。

我不写张玉良专访,绝无任何贬义之念,毕竟绿地集团是世界级企业,张玉良是国家级地产大佬,容不得我半点非议。最近绿地集团借壳上市更是引起市场的热切关注,新浪网为此采访我,让我发表观点。

“绿地集团借壳上市代表着国企做强做大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对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肯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绿地集团作为上海房地产企业的龙头企业,要在市场化进程中,起到正能量的示范作用。从房地产专业角度进行评论,我认为绿地集团还有待提高之处在于:要致力于打造上海的综合品牌社区和品牌楼盘,树立起国际化品质的新形象。在我的印象中,绿地在上海没有很出彩的楼盘作品。要致力于整合上海房地产流通领域的优势资源,塑造专业化的营销服务体系。绿地今年4000亿的经营目标中,有2400亿是房地产项目。目前,绿地的房地产项目大多数还是以自行销售为主,缺乏社会专业营销资源的整合优势。而目前位居全国房地产企业前列的万科和恒大,绝大多数楼盘是采取销售代理模式,这种成功经验是值得绿地借鉴的。此外,坊间流传对绿地集团对下游合作企业付款周期超长的做法颇有微词,对绿地集团的企业美誉度是有损伤的。”我如此坦诚地回答。

“这种观点你敢署你的名字吗?”新浪网女编辑问道。

“为什么不敢!我是从专业角度来评论的!”其实我也不想惹事,也婉拒了她几次此类话题采访。但被她女性的磁声一激,我那讨厌的“腔调”又蹦哒而出。也不知她会如何描叙我的评论了。

还好,我有一位熟知的兄长与张玉良私交甚密,那位兄长很赏识我的出色才华和秉直个性。早年他常向朋友介绍我是“恶脾气记者”,以后简称我为“恶记者”。如果真的为此而产生他人不悦,寡人只能请他出山为我“兜底”啦!

其实,楼市中购房者始终是弱势群体,真的可怜。无论是法律还是舆论,都很难保护这群弱势群体的实际利益。比如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买卖双方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开发商手里。尤其是装修房的质量问题,令购房者苦不堪言,据悉,上海消费者投诉60%是关于房屋质量问题。

“新地产”专刊创办之初,我就想开设曝光类栏目,想充当“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臣。但一直犹豫没有开设,自己检讨反省有几点顾虑。其一,自己弃文从商多年,熟谙行业深浅。出手不是一剑封喉,也肯定刀刀见血。万一置他人于死地,怕引火烧身。其二,自己混迹楼市多年,难免留下一些口舌。万一刺痛他人而反戈乱击,也会给我制造麻烦。其三,自己年迈体弱,已丧失搏击的胆识,见不得血腥,勇气肯定不如当年持记者证时的决斗士。

记得好多年前,我在《新闻报》写了一篇批评泰和新城东小区的文章。东小区姓徐的开发商率群人闯入报社兴师问罪,激动之时扬言:“你敢出报社门,打断你的腿!”

那时三十多岁的我年轻气盛,当场反击:“好的,我敢做敢当,一小时后楼下见!”我当场拨通一位开发商兄弟电话,让他率领建筑民工来救援。也许是那位姓徐的开发商没想到我这位文弱书生会大义凛然地反击,只好在众人的劝说下见好收场。

而如今我肯定没有那种反击的勇气,所以也迟迟不敢开设“曝光”栏目。

前几周陪一位好朋友去处理江湾翰林楼盘装修房质量问题,其经历确实让我感到购房者太可怜啊。但又能拿开发商怎么样呢?

“你认为质量有问题,要么退房?要么打官司!”开发商盛气凌人的姿态,视投诉者如草民一般。

江湾翰林是瑞安房产公司下属的楼盘,瑞安房产公司的老板是罗康瑞。我曾翻出过我与罗康瑞采访合影的照片,说明我与瑞安房产公司还是有友好渊源关系的。我曾作为瑞虹新城营销智囊团成员,应邀去香港住太古城民居,深入了解香港人的户型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推广瑞虹新城的“港式户型”。

但这次我朋友购买的江湾翰林装修质量确实有问题,已整修两个月还迟迟不能交房。开发商见我是“行业老法师”,态度马上变得诚恳,但经济赔偿问题肯定没门。真的,哑巴吃黄连嘛,心存不甘。要退房吧,肯定有经济损失。目前上海普遍存在装修房的质量问题,其结果是开发商赚了超额利润,购房者受了意外伤害。

我一直不喜欢购买装修房,无论是多大牌的开发商,因为干活的还是工人。如果开发商没有责任心和良心,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出了问题,最终还是开发商说了算,确实让人难受。endprint

猜你喜欢

楼市开发商绿地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开发商瞄上了长租公寓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开发商的户型图您真的看懂了吗?
还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