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的环境效应分析

2014-04-29李贝贝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热带雨林枯枝雨林

李贝贝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意思是: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本文将结合具体例子,为同学们解决森林环境效应类问题提供解题思路。

一、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

例1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2)城市与乡村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 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解析 (1)读图可知,①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袭击的作用。(2)城市乡村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放氧除尘、吸毒杀菌;降噪隔音、减轻污染;划分车道,隔离交通的作用。由于道路绿化带面积小,所以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不明显。

答案 (1)C (2)A

点拨 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表现有所不同,例如: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城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作用;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风侵袭,保护海岸和农田等。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分析

例2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下左)。

材料二 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模式图(上右)。

(1)分析材料一中乙处植被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千克/平方米·年)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材料三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二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

(4)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 (1)材料一中根据经纬度和轮廓特征,可以判断乙处为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的影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对水循环的影响,二是对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的影响,三是对气候的影响,四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材料二中甲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方法一:看生物量。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生物生长旺盛,生物量比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大;方法二:看养分储存最多的量。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植物生长较慢,所以生物量较少,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枯枝落叶较多;土壤冻结时间长,所以土壤中储存的养分较少,物质养分的流动也较少。反之,低纬度地区生物量较多;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枯枝落叶趋于减少。(3)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极其旺盛,以至于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4)森林可以调节气候,但由于该地区雨林被大量破坏导致亚马孙流域大气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减少。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的原因,要从来水和排水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使地表径流增加;二是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导致排水不畅。

答案 (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差异: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较小。

原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降水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

(3)雨林储存的养分最多;枯枝落叶分解释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

(4)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进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三、雨林环境脆弱性的表现

例3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2)题。

(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2)图中表示的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endprint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解析 气候是影响生态系统养分比重的最主要因素,气温、降水直接影响动植物的生长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生物生产量就少,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枯枝落叶的分解量就越少,土壤中的有机质也较少;纬度低的热带雨林地区,生物生产量大,但气候湿热,生物分解作用强,枯枝落叶的数量少,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也少。③为低纬地区,生物量最大,生物生长最为繁茂;②为中纬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如我国的黑土、黑钙土均为优质的耕作土壤;①为高纬地区,受气候和发育程度的影响,土壤质地较粗,枯枝落叶的腐烂分解慢。

答案 (1)A (2)D

点拨 雨林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土壤贫瘠和养分集聚在植物体内两个方面。地上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而地上部分也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1~2题。

1. 探究结果表明( )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读下图,回答第3题。

3.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4~6题。

4.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6.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endprint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解析 气候是影响生态系统养分比重的最主要因素,气温、降水直接影响动植物的生长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生物生产量就少,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枯枝落叶的分解量就越少,土壤中的有机质也较少;纬度低的热带雨林地区,生物生产量大,但气候湿热,生物分解作用强,枯枝落叶的数量少,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也少。③为低纬地区,生物量最大,生物生长最为繁茂;②为中纬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如我国的黑土、黑钙土均为优质的耕作土壤;①为高纬地区,受气候和发育程度的影响,土壤质地较粗,枯枝落叶的腐烂分解慢。

答案 (1)A (2)D

点拨 雨林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土壤贫瘠和养分集聚在植物体内两个方面。地上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而地上部分也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1~2题。

1. 探究结果表明( )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读下图,回答第3题。

3.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4~6题。

4.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6.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endprint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解析 气候是影响生态系统养分比重的最主要因素,气温、降水直接影响动植物的生长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生物生产量就少,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枯枝落叶的分解量就越少,土壤中的有机质也较少;纬度低的热带雨林地区,生物生产量大,但气候湿热,生物分解作用强,枯枝落叶的数量少,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也少。③为低纬地区,生物量最大,生物生长最为繁茂;②为中纬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如我国的黑土、黑钙土均为优质的耕作土壤;①为高纬地区,受气候和发育程度的影响,土壤质地较粗,枯枝落叶的腐烂分解慢。

答案 (1)A (2)D

点拨 雨林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土壤贫瘠和养分集聚在植物体内两个方面。地上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而地上部分也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1~2题。

1. 探究结果表明( )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读下图,回答第3题。

3.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4~6题。

4.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6.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endprint

猜你喜欢

热带雨林枯枝雨林
枯枝下的“刺”客
热带雨林“斑秃”之谜
鸟落枯枝
雨林里有一群霸
向雨林出发吧
雨林里有条沸腾河
雨林求生记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不是枯枝,是艺术品
生命的一种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