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下台的原因
2014-04-29刘杰
现代阅读 2014年3期
在通用汽车公司(GM)的发展史上,曾有一段极为坎坷的历史,罗杰·史密斯总裁在其中扮演着关键因素。1981年,罗杰·史密斯是在日本汽车冲击美国市场,通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上任的。他具有领袖人物的气魄,有着无限的定力和永不言败的决心,同时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改革人物。
争议焦点:他设想这家公司只需技术精英和技术、机器人比人更有用而且成本低,普通人在他眼中都是多余的。管理专家多次提醒他,最重要的优势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人人参加管理。但他毫不理会这些。
史密斯认为公司亏损是员工工资太高造成的,他要求员工做出最大的牺牲,这一年普通员工没拿到一分红利,高级职工薪水也大幅度降低,而他自己加薪18.8%,年薪高达195万美元,此举引起了工人及管理层的不满,导致多次罢工。他在任7年,“通用”轿车市场占有率由原来的47%降至35%,创50年最低,头3年利润下降35%,员工士气一蹶不振,他也遭到罢免。今天看来,其与“社会责任”理念直接有关。
实际上,任何事情,“天时、地利、人和”都很重要,“人和”包括自身也包括外部。罗杰·史密斯在任期内,先后推行了与日本公司合作,实施了“神农计划”,制订了“土星计划”,促进了通用汽车公司成本降低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让通用汽车公司走上了一条长远发展之路,为后人打下了基础。他的副总裁曾这样议论他:“我从未遇到过对工作比他更胜任,而对人比他更漠不关心的人。”
罗杰·史密斯背影给职场的管理者留下很多思考。
(摘自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崛起密码:对全球80个标准化成功案例的全面剖析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