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2014-04-29
最近,我在幼儿园的车类活动区(主要用于幼儿骑小车)实施了“考小驾照”的活动。我们设置了一个小驾照考场,考场上规定了行驶道路和停车场,行驶道路上设置了交通指示牌和人行道,还利用一些辅助材料搭建了小桥、树林、小山坡、S型路线,等等。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不断地增添新的辅助材料,增加幼儿骑车行驶的难度。幼儿考小驾照的具体方法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做考官,一个考场可以有一到两位考官,考官戴着考官证。来考试的幼儿带着考试的表格,通过哪个考场的考试,该考场的考官就盖章表示通过。考试要求从易到难。如考场1是考直线行驶,幼儿注意避让“行人”;考场2是考S型路线的行驶,幼儿绕着障碍,掌握平衡行驶的技能;考场3是考交通规则,按照指示牌要求规范行驶。通过了三个考场考试的幼儿可以凭考试表格领取“驾驶证”。有了“驾驶证”的幼儿就可以到车类区游戏了。考小驾照的游戏不仅提升了幼儿骑小车的技能,还培养了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及时、有效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教师如何能随时随地记录下幼儿的点滴表现呢?小小的便笺条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在活动室的醒目位置贴上一张大大的“班级幼儿名单”,然后将便笺条和笔放进自己的口袋。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时拿出便笺条记录幼儿的相关情况,并及时贴在“幼儿名单”上。如果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专项的观察,比如“区域游戏的观察”,只要将“班级幼儿名单”的备注中标注上各个区域的名称即可,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便笺条表示不同的区域或者不同的观察内容,如红色表示美工区,绿色表示科学区,蓝色表示幼儿的交往情况,等等。一段时间下来,教师就可以根据便笺条上记录的内容,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做分析和评价。便笺条还可以放入幼儿的“成长档案”中,留下幼儿成长的足迹。
刚入园时,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都比较欠缺,午睡时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乱扔,衣服和裤子乱放。尝试了多种方法后,我选择了用儿歌来帮助孩子们养成自理的意识和习惯,并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如睡前脱完鞋,孩子们一边轻声念着“小鞋子,排排坐,我睡觉,你休息”,一边把鞋子摆放整齐;脱完衣服时念“小门关关紧,两手抱一抱,再来点点头,最后弯弯腰”,儿歌念完衣服也叠好了。边念儿歌边自我整理衣物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简单、有趣又朗朗上口的儿歌成了小班幼儿自理意识和习惯形成的好帮手。
我班为每一位幼儿都提供了储物柜,用来存放他们的外套和书包等物品。尽管教师常常提醒在关闭柜门时要注意安全,但是幼儿关闭柜门时夹到自己手指的情况时有发生。怎么消除这一安全隐患呢?我和孩子们一起做了个小实验。我把粉笔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比一比,是粉笔硬还是小朋友的手指硬。孩子们都很好奇,大家一起摸一摸、按一按、比一比,都说是粉笔硬。然后我拿着粉笔放在活动室的门框处,请一位小朋友来关门,随着关门声,大家看到粉笔断了,粉末落在地上。接着又用储物柜的门试一试,看到了一样的实验结果。孩子们很惊奇,都说“可不能把手指放在门缝”。那么,如何避免夹到手呢?通过讨论,孩子们发现把右手藏在背后,用左手轻轻开关柜门就不会夹到手了。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都习惯了先把右手背在身后,再小心翼翼地用左手开关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