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研究述评

2014-04-29石世美董宏建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12期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对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四个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总结出上述四个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共同点与各自的特色之处,同时指出我国在对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列为一章,并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1]。为实现上述目标,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国在做好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同时,还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其经验,吸取其教训。

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深知向发达国家学习的重要性,因此,相关研究繁多。这些研究都涉及哪些研究主题?研究内容是否有价值?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哪些又是我们的研究盲点?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笔者选取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四个研究对象,以了解我国对这四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概况。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笔者将期刊来源设定为核心期刊,检索的主题分别是“美国”+“教育信息化”、“英国”+“教育信息化”、“日本”+“教育信息化”和“韩国”+“教育信息化”。

美国和英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这两国的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鉴于两国与我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在这两国施行有效的政策在我国不一定可行。为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选择性地借鉴与学习。

日本和韩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也走在世界前列。这两国与我国隔海相望,地域相邻的优越性使得彼此的文化背景相近,甚至有很多相同点。日本和韩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及有效措施可能更值得我国借鉴。

二、研究内容及各国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一)美国教育信息化

1.政策研究领域广泛、亮点突出

我国目前研究美国教育信息化的文献种类繁多,研究领域广泛,有关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的文献,有关于教师、学生、管理者的教育技术标准的文献,有关于儿童网络保护的文献,还有关于网络学习的文献等。其中,E-rate项目①和EDUCAUSE组织②是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亮点。

张欣、范如涌、安宝生在《中美基础教育信息化国家项目资金管理的政策分析》中提到,E-rate是美国联邦政府专门针对数字鸿沟而启动的国家项目[2]。E-rate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学校和图书馆给予资助,这种资助并非是给予直接的资金或实物支持,而是表现为申请者在购买符合条件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时可以享受折扣优惠[3]。在一定程度上,E-rate项目可以为学校建设提供支持,同时使学校形成竞争意识,以提高各学校的整体水平。检索出的文献还涉及一个专业协会EDUCAUSE。作为一个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旨在搭建“领导者、管理人员、各领域专家、IT 企业总裁”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由此影响和推动政府、企业、大学之间的合作与联盟,这是EDUCAUSE 实现自身使命,促进美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战略[4],也是EDUCAUSE能够引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日臻完善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我国缺乏专门负责政府、社会、学校之间交流与对话的类似机构。事实上,如果能设立这样的机构,学校的实际需求就会被直接反馈给政府和社会,有利于政府政策的高效执行,以及社会力量对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参与。

2.优先保证教师权利的同时对教师严格要求

美国非常重视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十年前,美国就已经从投资政策、技术支持、教育立法上优先保证教师的权利,并提出了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保持自身专业发展,在熟练应用各种技术工具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而且要求教师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这一点从美国对《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的颁布和修订上就可以看出。

张倩苇、张敏在《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中提出了对我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几条建议:建立专门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构和资格审查委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等;在培训中,特别应该让教师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法,提供典型案例供教师观摩学习,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边学边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5]

除此之外,美国还出现了网络教师培训模式,以弥补传统教师培训的不足。网络教师培训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所需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

3.高校信息化建设和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领先我国

笔者检索到的关于我国与美国教育信息化的比较研究文献共有7篇,其中包括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比较、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比较、课程标准信息化的比较以及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比较等。在中美两国,已建成教育局域网并接入互联网的高校比例都已达到较高水平,且两国的差别不大,但是,两国在校园内部建设及应用方面则存在一些差距[6],如为师生提供电子邮件账号、校园网站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务类别以及教学工具的应用等。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方面,我国与美国之间也有很大的差距,徐国庆在《中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中提出了两种解决途径:一是建设大型数据库;二是确立信息化信任感。在职业教育领域,我国师生对网络的使用远不如美国频繁, 这是因为前者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网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7]

(二)英国教育信息化

1.政府、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促进信息化的发展

只有多种社会力量积极配合,互相督促,共同努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才能事半功倍。英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是在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利用网络技术改变教育方式——英国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一文提到,英国的教育信息化运作机制是分工明确、协调一致、控制有效的。总体来看,英国以政府的力量引导信息通信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因而形成了“学校实践—企业研发—转化为产品—进入由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这就为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空间[8]。该文还提到了相关的政策,如学校中的设备每三年就要更新一次,企业对教育产品给予优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进行调控等;除此之外,各种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资金方面的运作。于志涛在《英国ICT 国家教育计划及其启示》一文中提出了多元化的资金投入[9],如注重与企业的合作,采取银行贷款、福利彩票及学校自身探寻其他资金来源等方式。

2.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需求

许林在《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文中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英国在信息通信技术教育及学科教学应用中是如何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充分展示了国家及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费龙和马元丽在《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倡导个性化学习的策略,英国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更新、使用都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课堂教学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发展目标的。[10]

3.将教师培训作为政府行为,高度重视技术应用

英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成功经验有很多。钱家荣在《借鉴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 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的对策研究》中提出,英国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政府行为,启动了IT培训工程,在组织管理政策和经费等方面均予以保证[11]。此外,英国高度重视技术和信息资源建设,建设了全国学习网、教育科研网、教师网等一系列网站。这些都表明英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视与引导。

(三)日本教育信息化

1.基于“研究”,依靠“合力”,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黄松爱、唐文和和董玉琦在《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中概述了日本自2005年以来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信息教育培训、信息课程改革、为信息化的发展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及目标等内容。文章还提到,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单纯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还基于研究开展工作[12],这样就会使大学的教师参与进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可以施行的政策。张建武、赵国庆、张榕玲在《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研究》中提出日本统筹社会力量,构成发展合力[13]。李文英在《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中也提出日本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14];王保中、黄松爱在《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当前的举措与成果》中表示,日本很重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15]

2.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和教师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活用”

刘文和刘世清在《日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启示》中提出,日本教师培训的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培训内容,反思培训成果;孙立会和李芒在《日本小学教师ICT活用指导力研究及启示——基于日本文部科学省<小学学习指导纲要说明>的统计分析》中主要介绍的就是日本教师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活用”,其核心不仅仅是教师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还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自主学习[16]。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在这方面有待改进。我国的很多教师仅仅将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仅通过其呈现教学材料、完成教学过程,却没有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学和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的学习。

(四)韩国教育信息化

从文献数量上来看,我国对于韩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比较少,文献数量平均为每年1~3篇,1998-2002年以及2005年甚至没有一篇相关文章。作为与我国相邻的国家,韩国与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不仅如此,韩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发展也是举世瞩目的,我们有必要研究并借鉴其有益经验。

1.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明确

崔英玉、孙启林和陶莹发表的《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介绍了韩国教育信息化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以及整个发展过程。作者在文中明确表示,韩国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为了扶持信息产业,而政府扶持信息产业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7]。韩国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将会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革,因此,相关部门旨在通过发展教育信息化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2.“全民教育”与“彻底式变革”

对韩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特点的研究有5篇,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其中,李世宏在《试析韩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点》一文中提到了建设教育网站,网站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信息服务,如学习内容与资料等;网站还提供关于校园暴力、学校发展、职业指导等问题的咨询服务[18]。我们通常关注的教育信息化的对象只有教师和学生,但韩国还非常重视对家长的培训和引导。这一点在陈剑光的《信息化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中也有所提及,韩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妇电脑教室”活动,力争使200万家庭主妇能够利用网络购物、发送电子邮件、检索生活信息[19]。这些策略旨在将教育信息化发展成全民信息化,使每个公民都能切身体会到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从而形成一种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化环境,进而推动整个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在这一宏伟目标的引领下,韩国政府开始制定各个阶段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涉及范围广泛且内容具体,其重点放在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革包括教与学的内容、方法、模式等在内的整个教育体制上[20]。也就是说,韩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基础设施、教师培训、教学资源等的改进与提高上,还体现在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彻底变革上。

3.大投入,高要求,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邹菊、梅赵瑛的《韩国中小学ICT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一文中提到的两点内容值得我们重视。第一,关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韩国政府不仅实施了针对欠发达地区的补救措施,还制定了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优惠政策。例如,2000年,韩国政府向50万低收入家庭的中小学生提供了5万台个人计算机,并且可以在5年内免费上网[21]。这些做法体现了教育公平、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二,从2001年开始,韩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开设关于电脑教育的必修课,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崔英玉、孙启林的《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22]一文提到的主要问题是有关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的更新和维修,还有校园网网速慢、无人管理、无线覆盖范围小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文中说明了应对策略,如销售者对消费者进行简单培训、相关机构对教师进行多媒体培训、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与教育等。

三、 研究结论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共同点

第一,上述四个国家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面都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配合,认真执行各项具体措施;各种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尽己所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第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大,其中财政性投入占有很大的比重。四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也鼓励学校主动寻求投资来源。第三,重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将教师置于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不仅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资,也逐步改进培训内容;不仅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锻炼计算机操作技能,还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培训,推动传统教学发生彻底变革。第四,越来越重视对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建立大型的网络资源数据库,且数据库建设从注重硬件设备逐渐向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转变。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色之处

美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重视,这一点从美国颁布的各项法律中就可窥见一斑。从克林顿到布什再到奥巴马,每届政府都会制定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这种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的做法,使得美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英国则着眼于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凸显人性化,注重学生实际需求与素质教育。

日本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虽然二战使日本的政治和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日本的教育信息化还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与其战后政策以及具体的实施情况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很重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鼓励学生基于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及讨论,进而将其转化成一种内在意识。

韩国的目标很明确,发展教育信息化就是为了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且韩国奉行“全民教育”,不仅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培训,而且也关注对家长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能的培养。

四、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上述四个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政策解读、特点剖析、比较研究、现状分析、趋势预测、经验借鉴等。但是,笔者认为,这些研究还不够,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关于失败案例的研究文献较少。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期,遭遇一些困难,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第二,大多数研究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涉及某一项政策或措施的深入研究较少。例如,《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启示》一文偏重理论、政策研究,而缺少对政策实际效果的调查与追踪。

第三,对日、韩两国的相关研究较少。根据笔者检索到的文献,关于美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有78篇,关于英国教育信息化的有32篇,关于日本教育信息化的有25篇,关于韩国教育信息化的有18篇。从研究数量来看,我国对美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对日、韩两国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加强对亚洲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

注释:

①E-rate(Education Rate)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向中小学学校和公共图书馆提供电信和网络方面服务的折扣资助。该项目作为《1996年电信法》(The 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的组成部分,于1996年通过国会立法,经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成为法律。

②EDUCAUSE组织由两个专业协会于1998年合并而成,一个是成立于1964年的大学校际交流委员会(Interuniversity Communications Council,EDUCOM),另一个是成立于1962年的高等院校系统交流组织(College And University Systems Exchange,CAUSE)。EDUCAUSE组织以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之发展为使命。十多年来,伴随着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发展而不断壮大,其功能不断扩展,影响力日益提高,目前拥有17000个成员,分别来自2226个组织机构,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2][3]张欣,范如涌,安宝生.中美基础教育信息化国家项目资金管理的政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6):48,49.

[4]刘永贵,郑旭东.专业协会在大学创新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成功之道探秘[J].复旦教育论坛,2009,7(1):29.

[5]张倩苇,张敏.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4):52.

[6]宋建军,邢娣凤.中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6):59.

[7]徐国庆.中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2):84.

[8]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考察团.利用网络技术改变教育方式——英国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3(12):20.

[9]于志涛.英国ICT国家教育计划及其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6(9):75.

[10]费龙,马元丽.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59):26.

[11]钱家荣.借鉴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的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51.

[12]黄松爱,唐文和,董玉琦.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6(235):93.

[13]张建武,赵国庆,张榕玲.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2):105.

[14]李文英.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2):42.

[15]王保中,黄松爱.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当前的举措与成果[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191):50.

[16]孙立会,李芒.日本小学教师ICT活用指导力研究及启示——基于日本文部科学省《小学学习指导纲要说明》的统计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5):73.

[17][20]崔英玉,孙启林,陶莹.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3):48,52.

[18]李世宏.试析韩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2):17.

[19]陈剑光.信息化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8):145,146.

[21]邹菊梅,赵瑛.韩国中小学ICT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3(195):74.

[22]崔英玉,孙启林.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254.

编辑 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