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成功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
2014-04-29黄煌辉
编者按:2013年10月26日至27日,以“两岸高校:追求卓越与协同创新--大学制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3所大陆院校,以及台湾成功大学、政治大学等21所台湾院所的70多名大学校长、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下设大学制度建设与治校管理、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与追求卓越三个分论坛,旨在为两岸高校搭建一个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两岸高等教育的互动交流,共同繁荣两岸高等教育事业。与会者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海峡两岸大学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本刊特刊登论坛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今天很高兴跟各位谈谈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为了便于说明,特以成功大学的发展为例,让各位与会者了解成功大学80余年来的发展过程及设立各种不同学院时之考虑,另外也把成功大学近20年来最成功的创新成果与各位分享,希望可以与各位贵宾共同讨论切磋,让海峡两岸各大学在未来有更宽广的发展方向。以下谨就报告的事项分节说明。
一、成功大学之发展
1931年,日本政府在台南成立台南高等工业学校,此为台湾第一所工业学校,当时大部分的学生为日籍生,仅有少部分特别优秀的台湾学生能够就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南高等工业学校于1946年改制成为台湾省立工学院,这是台湾第一所以工程为主的大专院校。历经10年的努力,台湾省立工学院于1956年又改制为台湾省立成功大学,当时拥有文理、工、商三学院。1971年,又改制为成功大学,并扩充至文、理、工、商四学院。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成功大学均着重于理工领域。为了让成功大学朝向综合性大学迈进,台湾在1983年投入巨资,设立了台湾公立大学第二所医学院;同时,为兼顾社会软实力之培养,成功大学于1997年正式成立社会科学院,以期科技与人文能获得平衡发展。由于成大工学院规模十分庞大,不仅为台湾最大的学院,可能也是世界最大之工学院,为了让工学院中不同属性的学科获得充分发展,乃于2003年由工学院衍生出电机信息学院及规划与设计学院。另外,为了配合医学院的发展,更于2005年成立生物科学与科技学院。迄今为止,成功大学已拥有九大学院与一所大型附设医院,不仅是台湾两所完整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另一所为台湾大学),而且这十年来已被认定为台湾之顶尖大学,肩负台湾高等教育的重任。
二、成功大学的学科建设特色
成功大学的发展主要以工学院为基础,1982年来为台湾培育了众多的工程技术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贡献更是有目共睹。台湾产业界的领导阶层几乎都是成大的校友,奠立成功大学以工程科学为主之特色。然而,为了顾及学校全面性之发展,1983年乃成立医学院及附设医院,形成了成功大学目前以理工医为发展主轴、人文社科为辅,科技与人文兼具之综合性大学。另外,由于成大得天独厚的校区环境,九大学院与附设医院皆集中在主校区内,不仅有利于跨领域之研究与整合,也便于培养教育学生多元专长,对于本校发展高等教育有极大优势。在本校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已设定2021年迈入亚洲顶尖大学的目标,并预计于2031年成功大学创校百年之际,跻身为世界级顶尖大学。
虽然目前成功大学已是台湾的顶尖大学,但是本校仍秉持教学为首之理念。因为唯有培育一流的人才,才能成为一流的大学。为了维护教学质量,本校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内涵,同时对于学生受教应具有高度的热忱。各系所课程要进行严谨的规划与整合,除了专业课程外,更应注重跨领域课程之设计。至于教材内容,则应符合学术发展并能契合未来之需求。同时,为推动研究与创新,除了鼓励校内教授深化基础研究外,更应考虑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之效益。因为高水平之论文未必有优质专利及卓越技术产出,然而优质之专利及卓越技术必有高水平论文之支持。由于成功大学工学院的务实特色,除能维持优异的基础研究成果外,更造就了数年来成功大学在产学合作及智财权之收入高居台湾第一的地位。
三、成功大学研究系统介绍
一般来说,台湾的大学都设有研究发展处,负责推动研发工作并订定相关法规与考核研发成果之任务。但是,由于执行与管考均在同一单位,其功能发挥自然受限,而且亦有“球员兼裁判”之嫌,另因公立大学的研究发展相关业务受制于公务体系规范之限制,无法以最有效率、最有弹性的观念推动研究发展的业务,所以公立大学的研发成果进展通常较为缓慢。
为改善上述之缺失,成功大学于1993年成立了财团法人成大研究发展基金会。因为基金会系属法人身分而不需受到公务机关之约束,所以在处理相关研究发展业务及经费核销处理时均能以最快速、弹性的方式配合教授执行研究业务之需要,而产生极大的效应。由于成大拥有此基金会,20年来已建立了良好的运作机制,并引导成大的研究业务欣欣向荣、大幅成长。同时,于1996年由本人亲自撰写计划书呈报教育部门核准后成立的研究总中心,亦为台湾所有大学唯一负责执行推动研究工作之一级单位。此研究总中心完全负责研究发展处原列之研究推动任务,而让研究发展处专注相关法规制定与研发成果之考核,两个单位相互配合、独立运作,此为成功大学近20年来在产学及研发工作突飞猛进之主要原因。同时,研究总中心藉由雇用专任研究人员,从事专职研究业务,与校外企业单位紧密结合,不但委托研究计划件数快速增长,而且专利与技术推广亦获得十分优异之成果。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 Education,THE)之调查,2012年成功大学在产学合作项目成绩为99.9分,在全世界排名第10;2013年高达100分,名列前茅。可见,研发系统的建置对于大学研究业务的推动具有关键性影响。在此,谨将成功大学之经验提出,供各校参考。
四、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学术竞争力
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初期由于考虑主客观条件及社会需求,所设置之大学自然锁定于某些特定领域。之后,随着时日增长,大学也逐渐扩充。此时,大学的领导者必须冷静客观地分析大学未来的发展走向,才能走出学校特色。如果一味随着社会潮流盲目扩充发展,而未能延续展现大学特色,长期以往,自然无法吸引优秀的教职人才与学生。反之,大学若具有重点特色且能符合社会需求,其培养之人才自然会受到职场社会的欢迎,从而降低学用落差,经过长期发展,其学术竞争力也必将随之增强。
大家都了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需要长期投资,而且不可能无限制地由政府提供资源。为了弥补未来高等教育所需的经费支持,帮助产业界提升竞争力,“产学合作、制造双赢”为世界各国高教体系必走之路,学界可以应用其研发能量争取资源与研究题目,同时亦可协助产业界解决问题,降低研发成本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此互补互利的情况下,才能维持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质量,并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五、结语
西方国家的大学早已走向法人化或自主化,其目的是让大学能够更有效率,有更弹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日本与韩国也在积极推行大学法人化。为提升大学竞争力,台湾与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体系都应快速推动大学自主自理,摆脱公务官僚体系之束缚,让大学充分发挥教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功能。最后,要特别提醒大学的领导者,不论您领导的是何种型态的大学,办出大学的重点特色当为第一要务,再以此为基础,慢慢扩充至其他领域学科,才能将大学带往永立不衰之境界,并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尊重与欢迎。
编辑 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