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如何适应全球化发展

2014-04-29植木俊哉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1期

在思考一流大学的时候,我想起中国的一个成语——温故知新。我们首先要了解中日学术交流的历史,然后再思考大学如何适应全球化的发展。

大学应有三大理念:研究、开放、尊重实学。1904年,鲁迅先生曾在东北大学医学部(原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他也是东北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外国留学生。《藤野先生》就是鲁迅先生在仙台居住期间对当时学习生活的记录。另外,中国著名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都曾在东北大学学习过。我们不能忘记前辈们为日中学术交流所作出的贡献。1998年,江泽民同志访问过东北大学。今天在座的很多中国大学的校长也曾经访问我们学校。

近期,日本政府正在主导开展“全球30”项目,其目标是加强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提供对外国留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教育服务,营造日本学生与国际学生共同学习的氛围,培养高素质的国际人才。“全球30”项目指定13所重点大学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每年共投入23亿日元的预算,这个项目将会持续5年。项目学校会设立相关的英文课程,留学生的数目也会大幅增加,其中预计近50%的留学生来自中国。

我们很难定义一流大学。一流大学一定要有全球的网络,以及大学层面、社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每年,东北大学的校长都会来中国访问,与很多高校的管理者进行交流,建立社会网络。我坚信,日中两国将共同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