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迁怒于马来西亚民众
2014-04-29于景浩
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发生至今已经20余天了,机上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音信全无,其中半数以上的乘客是中国人。中国乘客的家属们和中国民众,对于马航和马来西亚政府在此次事件处理上的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迁怒于马来西亚民众,号召抵制马来西亚产品、抵制赴马来西亚旅游,绝非理智之举。
事实上,马来西亚民众在整个事件中没有任何过错,他们也是事件的受害者。别忘了,还有30多名马来西亚乘客在飞机上。
马来西亚民众一直以来都在为所有乘客祈祷。记者在马来西亚采访期间,航班失联事件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报纸、电视台的报道,马来西亚很多英文媒体每天用几乎2/3的版面来关注这一事件。在电视节目空隙,总能看到用英文和马来文打出的“为MH370航班上所有乘客祈福”的公告。一些马来西亚人和记者私下交流时,甚至表示:“我为我国政府在本次救灾行动中的表现感到羞愧。我觉得我们应当向中国人道歉。”在马来西亚报纸上,记者读到了一篇报道:一群穆斯林小学生,冒雨为失联航班举行祈祷仪式。
2014年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40周年,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国的。1974年,在冷战的大背景下,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而当时主导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正是现任总理纳吉布的父亲。由于两国政府之间的这层关系,在纳吉布2009年访华期间,中国曾送给他一件特别的礼物——当年周恩来与拉扎克签署联合公报的照片。由此足见中国政府对马来西亚率先同中国建交这份情谊的珍视。
不仅中马两国政府有着传统的友谊,两国人民也有着长期的友好互动的历史。马来西亚近1/4的人口是华裔,他们多数是几个世纪前就迁居马来西亚的中国人的后裔。虽然他们迁居已经好几代了,但依然保有十分完善和相对独立的华文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无所不包。去过马来西亚的人都会为马来西亚华人流利的普通话、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上优美的文字感到惊奇。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水平在东南亚国家中无疑是最高的。书同文、语同音,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国的感情无疑也是十分深厚的。早到抗日战争,近到汶川地震,马来西亚华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募捐。
不仅是华人,记者在马来西亚数次采访期间,均感受到马来西亚各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不久前,记者前往太子世界贸易中心参加马来西亚政府有关失联航班的新闻发布会。由于不清楚会场具体的位置,在门外,记者向一名马来西亚人询问。令记者十分感动的是,这名与记者素不相识的马来西亚人竟然直接带着记者走了上百米远,找到媒体中心后,还没等记者道谢就离去了。
马来西亚主体民族是马来族,他们多是穆斯林。记者在马来西亚期间,认识了出租车司机班德罗。班德罗是虔诚的穆斯林,在他的出租车上,放着一本精致的《古兰经》,车窗上贴着用美术体阿拉伯文书写的《古兰经》箴言。班德罗对记者说,他每天要祷告5次,一年365天,从不中断。同记者聊到失联航班时,他说,他每天都在为MH370航班上的乘客祈福,“虽然我不认识他们,但我希望他们都能够平安,感谢安拉”。班德罗还热情邀请记者一起到他做祈祷的清真寺参观并拍照。
马来西亚有善良的人民,中国民众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把自己的愤怒加诸马来西亚人民身上。因此,对于国内部分网民甚至演艺界明星、公众人物呼吁抵制马来西亚产品,我们感到十分遗憾。除了发泄情绪之外,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造成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