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粽·情

2014-04-29刘俐杉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14年9期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年端午节前一天,外婆总要到集市上买一些粽叶回来,泡上一些上好的糯米,再准备一些棕色的麻线,然后坐在厨房的桌子旁,一个人静静地裹着一串串棱角分明精致可爱的粽子。那时候,我常常好奇地守在外婆身旁,目不转睛地看着从她手中创造出的一个个绿精灵般的粽子。

后来我到县城里读书,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吃到过外婆亲手包的糯米粽子。每年端午,只能和妈妈去超市里买回不知是谁包好的粽子。虽说超市里买来的粽子和外婆亲手做的粽子无论在形状还是味道上都不相上下,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

去年端午放假,我们一家回乡下看望外公外婆,我终于有了向外婆学习亲手包粽子的机会。“首先,把一片洗干净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再用勺子把配好佐料的糯米填进粽叶里,然后合上,做出形状,再用扎线捆好就行了。”外婆一边讲解,一边给我示范。可我无论怎么专心,却总是无法成型。见我如此笨拙,外婆只好手把手地教我。经过反复几次,我终于自信满满,相信自己可以包好粽子了。我独立试了几次,可还是包得一点儿都不像外婆包的那样棱角分明,精巧可爱。我有些泄气了,把粽叶一扔,转身准备离开。外婆突然哼起了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外婆动听的歌谣像条无形的绳索牵住了我的脚步。我问外婆:“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多麻烦呀?”外婆听了,笑眯眯地说:“这个风俗由来已久,是为缅怀爱国诗人屈原的……”听着听着,我完全融入到了关于屈原的故事里。

傍晚的最后一缕阳光斜斜地洒进厨房来,那斑驳的光影射在水中翠绿的粽叶上,发出一串串不规则却异常耀眼的光芒,让我瞬间感悟到了包的是粽子,吃的是一种情。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把粽子包好。在外婆的指导下,我专心致志地包了起来。一个、两个、三个……一个更比一个棱角分明,一个更比一个精巧可爱。

外婆让我亲手把自己包好的粽子放入沸腾的水中。粽子在水里上下翻腾,好像一叶叶扁舟正在破浪前行。过了不一会儿,粽子累了似的,不再翻腾,而像一个个知错的孩子般安安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外婆用筷子将一只只翡翠般的粽子轻轻地夹到盘子里,并把它们摆放成一个圆锥形。我迫不急待地抓起一只,用最快的速度剥开它翠绿的“外套”,大大咬上一口……“啊呜”,当我的尖叫声划破寂静的厨房时,耳边传来了外婆关切而又急促的声音:“小宝,没烫伤吧?”我含着眼泪,轻轻地点了点头。其实我已被粽子烫得很痛,但这种幸福的痛是永远也无法抗拒的。我禁不住又咬一口,并细细地品尝起来。这一次,我不仅品尝出了糯米的黏糯,粽叶的清香,白糖的鲜甜,还品尝到了外婆对我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指导教师:刘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