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上)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2014-04-29倪自稳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9期

一、成语诠释

大有裨益:形容益处很大。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半明半昧:形容一会儿明亮,一会儿又暗了下来。明,明亮;昧,昏暗。

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翩然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搜索枯肠: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苦窘。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

身历其境:亲身来到某个地方。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五彩纷呈:各种各样的颜色都一一呈现出来了,形容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悲歌慷慨: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谆谆教导:恳切、耐心地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

弹指一瞬:弹动指头的一瞬间,形容时间极短。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二、 文言词句积累

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2)反归取之(“反”通“返”,返回)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4)以土砾凸者为邱(“邱”通“丘”,土山)

2.词类活用

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3.古今异义

(1)而剑不行

古:不动 今:不可以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古:等到 今:达到;赶上;比得上;推及

(3)无自信也

古:不,不要 今:没有

(4)是吾剑之所从坠

古:这 今:判断动词

4.一词多义

(1)自无自信也(自己)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 (4)察明察秋毫(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2)度宁信度(量好的尺寸)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5)时余忆童稚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3)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 (6)神神游其中(感受,想象)神定,捉蛤蟆(心神)

5.重要虚词

(1)而置之其坐(代词,指量好的尺寸)

(2)至之市(动词,到……去)

(3)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指履)

(4)是吾剑之所从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指剑)

(6)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7)心之所向(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8)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9)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的动作)

(10)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斗”)

(11)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

(1)先自度其足(代词,代自己的)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代词,他的)

(3)遽契其舟(代词,那)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他)

(5)必细察其纹理(代词,它的)

(6)使其冲烟飞鸣(代词,蚊子)

(7)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

(8)神游其中(代词,代想象中的山林)

(1)徐喷以烟(介词,用)

(2)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承接,不译)

(2)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不译)

6.特殊句式

(1)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是一个判断句。主语是“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刻下的记号;谓语是“吾剑之所从坠”,意思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不亦惑乎?

“不亦……乎”,古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三、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1.《繁星》选自《巴金选集》,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著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冰心诗三首》选自《繁星 春水》,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3.《安恩和奶牛》的作者是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

4.《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5.《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6.《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作家。

7.寓言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和植物。寓言在创作上常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