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道明:用心、用功、用力

2014-04-29丁品森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10期

16岁时,为了躲避上山下乡,陈道明进了天津人艺当学员,从此走上演艺道路。

1983年他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开始为人所知。那个末代的年轻溥仪,他琢磨了4年。

1990年,一部轰动全国的电视剧《围城》对于陈道明而言,是一个重要转折。他不仅因为入木三分的方鸿渐而家喻户晓,更因出演这部优秀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而与小说的作者钱钟书结识,并由此对演员和影视圈有了重新认识。

当时导演黄蜀芹看了他在《末代皇帝》的表演,印象很深,便找他饰演方鸿渐。

几经游说之后,陈道明答应了也演活了这个原只在小说里存在的人物。他用了“一惊一乍”表演法:总是神情落寞地游离于周边环境,每被旁人问到和提及时,都先是吃一惊,才回过神来。这个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也不断加强了人物性格:方鸿渐永远是一个游离尴尬的局外人。为了找出方鸿渐那句“李先生不得了,了不得”的神韵,在天津长大的陈道明练出一口尖声尖气的“上海普通话”,这种口音在方鸿渐耍贫嘴的时候更为生动,酸腐的小知识分子气尽出。

《围城》播出之后,钱钟书特意给陈道明写了一封信,说陈道明让他看见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因为《围城》,陈道明与钱钟书结识,并几次向他讨教,“他当时(对表演)一点建议都没有,就对我说随便弄”,可一老一少在一起却什么都聊。深居简出的老人同意了他边聊边录影的要求,陈道明留下了难得的2个小时的影音资料,也记住了钱先生的恬淡。

钱钟书家里,没有任何家用电器,陈道明印象最深的是:唯一出声的就是煎药的药锅子,一到点,那个药锅子就“噗”响一下。可他很羡慕钱先生家里弥漫的气息,那种闻得到书香,也让人感到安静的氛围,眼前是两位饱读诗书,却非常浪漫、非常懂得生活的老人,他看到了一种真实的从容。迷茫的年轻人突然感觉,在这样的文化人面前,自己什么都不是。“突然发现了自己特可怜,在学问面前,你特别可怜,你的自信也突然间特别无助。”

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他重新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存在才算是正常人?”

他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即使不求人表扬你,至少也争取叫人家少批评你。他给自己定下了未来希望成为的样子:一个满腹经纶却不炫耀的平凡人。

一旦甘愿放下名利的欲望,也就不需要去假装和说套话了。他给自己定下准则,在拍戏的时候用心、用功、用力,就行了。

陈道明驰骋影视圈30余年,可在少年时,却压根儿就没想过走演艺这条路。读中学时,遇上了“上山下乡”的大潮,他很害怕,就设法“逃”,正巧那时部队文艺团体常到他所在的学校招生,不属文艺骨干甚至连学校宣传队员也不是的他,便被几个特别好的同学“押”着去到了考场,岂料他竟阴差阳错地接到了录取通知书。这不仅使陈道明很纳闷,连他父亲也不由发出一声长叹:“接受这个现实,当个职业做吧。”从此,陈道明就当真把演员当个职业,认真地做了起来。而这一做,也就造就了一个当代中国很具实力的优秀演员。

追溯陈道明成功的足迹,解析他成功的奥秘,我们即可发现,陈道明自己所说的“用心、用功、用力”这6个字,正是他获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先说“用心”。“真情演戏,真性做人”,陈道明题写的这一条幅,正道出了他的“用心”所在和做人之道——明明白白我的“真”。这就正如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演戏和做人是紧密联系着的,都要坚持一个‘真’字,都要投入真情,下真功夫,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在实践中,他也确实是这样用心去做了。譬如在《康熙王朝》第45集中,陈道明演康熙,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廷斥群臣、痛责腐败时,就极为用心,将康熙对臣子们恨铁不成钢和对腐败的极度痛恨之情,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以致扮臣子的演员竟真的潸然泪下。

接着说“用功”。著名导演冯小刚说陈道明是演员队伍里读书最多的一位,这绝非夸大其词。陈道明家里最大的家具就是书架,上面摆满了书,大多是古典文学方面的,每一本他都读过,有一些还不止读过一遍。人们都夸陈道明气质儒雅,表演入微,而这不能不说跟他博览群书有莫大的关系。为了不受外界的干扰,陈道明还常常悄悄地躲到电影资料馆,一边啃着干面包一边翻阅中外电影资料,观看世界著名影片,揣摩那些大师的表演风格,从他们身上学习表演经验,感悟表演的奥秘。一位著名文学教授在跟陈道明一番交谈后,也禁不住对陈道明说:“过去我一直有个偏见,认为现在的演员都是绣花枕头,今天听你一番谈吐,这样的偏见没啦。不夸张地说,你在古典文学方面的知识水平,可以给博士研究生开讲座了。”

最后说“用力”。 接了《围城》剧本后,陈道明便反复读剧本,认真做笔记,准备了多种方案。除了做案头的准备,他还看了大量三四十年代的书籍、电影和图片,从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找准人物的心态、动作、表情。正因为陈道明如此“用力”准备,所以他在表演时就特别到位,丝丝入扣,让导演黄蜀芹都感到惊讶,并感叹地说:“这样投入又有想法的演员,怎么能不成功呢?”

一个原本对影视毫无兴趣、啥也不知的懵懂少年,到后来竟然成了中国影视界一位声名赫赫的大腕,这乍看似是不可思议,可细思却是势所必然,其关键就在陈道明在“用心、用功、用力”这几个方面作了非同寻常的刻苦努力。隔行不隔理,如果我们在学习知识和做各种事情时也能像陈道明那样去行动,那么我们就也同样会有获取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