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逾期增长率是考量银行股“神器”

2014-04-29傅航

证券市场周刊 2014年39期

半年报显示,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毛利率分别为59%、59%、4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后分别为22%、23%、21%,但是三家银行股价无一例外均跌破净资产。

为何拥有让普通制造业艳羡的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但银行股股价却如此萎靡?

在如何考量银行不良贷款上,重点应该放在贷款逾期增长率上,因为在确定一笔贷款是否最终为不良贷款时,掺杂了人为的判断因素,但是一笔贷款是否逾期却比较真实。

工商银行上半年已逾期但未减值756亿元,年初为435亿元,增长73.8%;已减值1057亿元,期初为936亿元,增长12.9%。已逾期但未减值增长率较高,说明贷款质量有所下降,值得投资者重视。已逾期但未减值中,1个月内约占71%,2-3个月内约占16%,1-2个月以内大约占13.4%。1个月内的逾期贷款较期初增长81%,2-3个月内增长72.9%,1-2个月内增长46%。可见逾期主要集中1个月内,虽然让人担忧,但尚感欣慰。另外,已逾期但未减值虽有756亿元,但其担保物公允价值却高达1107亿元,不过这个数据不必过于重视,因为到法院处置抵押物资产时,常常价值变化较大。

建设银行上半年已逾期但未减值323亿元,期初为149亿元,增长116.8%,可谓大幅增长。虽然其中少于90日的占比99.7%,也可以看出其贷款质量下降很明显。建设银行2013年全年已逾期贷款总额为867亿元,2012年为770亿元,同比增长12.6%。

招商银行上半年已逾期未减值抵质押贷款为140亿元,期初为96.9亿元,增长44.5%。招商银行未提供该数据详细资料,但其提供了已逾期的贷款和垫款上半年为450亿元,期初为329亿元,增长36.8%,其中上半年3个月内占比56%,3个月至1年内为29.3%,1-3年内为10.9%,3年以上3.5%。而在期初以上数据分别占比为51.5%、26.3%、14.4%和7.7%。可见,贷款逾期主要集中在3个月以内和3个月至1年内,增幅较高也集中在此区间。

从以上三家银行贷款逾期可以看出上半年整体经济不佳,贷款质量堪忧。那么历史上银行逾期是否也出现此种现象?

以2007年半年报为例,工商银行已逾期未减值为650亿元,期初为522亿元,仅增长24.5%;已减值为1320亿元,期初为1401亿元,下降5.8%。其中1个月内占比65%,1个月至2个月内占比14%,2个月到3个月内占比8.7%,3个月以上占比12%。

由于建设银行于2007年9月上市,未提供上半年财报,笔者以2007年年报为例。建设银行未提供已逾期未减值数据,但提供了全年发放贷款逾期数据,当年的年逾期贷款总金额为909亿元,而2006年全年为1032亿元,同比下降了11.9%。

招商银行2007年半年报仅在报表附注简单提到当年上半年逾期金额为20.3亿元,而期初逾期金额为30.5亿元,下降33.4%。未提供已逾期未减值数据,但招行在2007年年报里提及其已逾期未减值数据,2007年为28.2亿元,2006年为21亿元,同比增长34.3%。

在已经提供已逾期未减值的数据中,2007年上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相比,工商银行增幅分别为24.5%和73.8%。建设银行可比数据仅有已逾期贷款总额,2007年降幅11.9%,2013年增幅12.6%。招商银行2007年上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相比,2007年上半年已逾期贷款下降33.4%,而2014年上半年已逾期贷款增长36.4%。

为何选择2007年为参考年份?因为当时国内企业整体处于盈利的巅峰状态。从股价上也可以看出,当时市场对银行股抱有乐观情绪,以2007年9月28日股价来对照,工行、建行和招行当时的市净率为4.1、5.17和8.28倍。

因此,虽然比较银行股的数据很多,但是个人认为,投资者不宜被银行股表面高利润率和高收益率所迷惑,能否将贷款顺利回收,不出现逾期率大幅攀升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