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比持平 同比改善

2014-04-29刘毅

证券市场周刊 2014年39期

截至9月25日,2499家A股上市公司(剔除金融股)中共有964家公司公布了2014年三季报业绩快报,占比38.6%。

其中,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明确增长的数量占比为51.97%,略增、预增、扭亏的比重分别为26.45%、19.81%、5.7%,另外在占比12.7%的续盈公司中,假设有一半的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那么业绩同比增长的企业数量占比则达到了58.3%。

2013年三季报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明确增长的数量占比为57.8%,上市公司2014年三季快报业绩好转的公司占比较2013年同期整体有所提升,但相比较于2014年中报58.7%的同比增长幅度略有下降,显示上市公司净利润整体改善情况环比略有弱化。

总体增长 分化明显

我们用公布了2014年三季报业绩快报净利润上下限或者净利润增速上下限的公司数据,假设净利润为业绩快报上下限平均值(暂无公司公布三季报,以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告为基础),同时剔除2013年三季报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总计样本941个),计算出各个行业净利润相比较于2013年前三季度的变化情况。样本全体2014年三季报实现净利润较2013年同期增长20.62%。上市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业绩较2013年同期有明显好转。

分行业盈利规模来看,下游行业整体较好,上游较差但环比好转,中游行业分化明显。与2013年三季报业绩相比,26个申万一级行业中18个行业净利润在2014年同期有所增加,8个行业净利润较2013年同期有所下降。

其中,交通运输(1985%)、休闲服务(590%)、通信(98%)、有色金属(68%)等行业净利润增速相对较高,而重资产行业中的钢铁(-42%)、采掘(-4%)以及一些轻资产行业如商业贸易(-44%)、食品饮料(-10%)、纺织服装(-8%)等行业整体表现仍然相对较差,但值得关注的是,钢铁以及采掘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相比较于2014年中报环比有边际改善(2014年中报业绩快报钢铁及采掘净利润同比分别为-327%、-57%)。

机械设备、化工、电气设备、纺织服装盈利堪忧,采掘、钢铁有所分化。预告扭亏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电子等行业,扭亏公司在行业中占比较高的行业包括钢铁(6.06%)、电子(3.62%)、采掘(3.33%)等;预告首亏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采掘、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电子等行业,而预告首亏占比较高的行业包括采掘(10%)、家用电器(6%)、农林牧渔(5%)、钢铁(3%)等;预告续亏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房地产、建筑材料、钢铁、机械设备等行业,续亏比例高的行业包括钢铁(6%)、建筑材料(4.4%)、化工(2%)、房地产(2%)等行业。

而公告预减和略减的公司当中,机械设备、化工、电气设备、纺织服装等行业盈利能力仍然较差。

扭亏改善 行业不均

在已经公布2014年三季度业绩预报并且有2013年季报数据的941个样本中,2014年及2013年中报亏损公司数量分别为166家和144家,而到第三季度,2014年与2013年扭亏的公司数量分别为44、22个,对应环比扭亏公司占比由2013年的15.28%上升到了2014年的26.5%,意味着2014年第三季度亏损情况相较于2013年略有改善。

从行业上看,传媒、家用电器、通信、交通运输、采掘等行业扭亏公司占行业亏损公司比例较大,而钢铁、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等行业截至三季度扭亏公司占比较小。

从环比扭亏公司数量来看,化工、交通运输、轻工制造等行业扭亏公司数量较多。三季度以来,煤炭行业限产政策频出,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使得煤炭价格有所企稳,煤炭企业盈利小幅好转,但煤炭的价格企稳及钢价的持续下行给钢铁企业盈利带来压力。

作者单位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链接:

业绩支撑 不惧寒流

本刊特约作者 荀玉根/文

进入四季度,从行为金融角度,投资者对市场阶段性调整的担忧加大,害怕过去3年的故事重演。我们对比过往,认为2014年的本质不同是增量资金入市,过去下跌的业绩号角在2014年可能吹不响,即便行为金融角度的部分存量获利了结,影响也有限。

四季度波动并非常态,过去两年源于业绩

季节性担忧渐起,事实上四季度并非黑暗期。经历7月以来快速上涨后,投资者对四季度的行情担忧渐起,过去3年深刻的记忆是,四季度市场有一跌。市场的担忧多源于较大的累积涨幅和年度考核下的行为金融。统计1991-2013年、2000-2013年指数季度表现可见,四季度市场涨跌概率各半。过去3年四季度市场的确均遭遇了一波下跌,尤其是创业板、中小板跌幅明显,其中2011年是熊市末期的最后一跌,2012-2013年源于存量博弈中基本面不佳。

过去两年四季度小盘领跌源于业绩预期差。2012-2013年A股市场是存量资金博弈的震荡市,成长股结构性走牛,从行情演绎节奏看,成长股在前三个季度的累积收益明显。A股的年度考核收益特征使得存量资金,四季度的风险偏好降低,业绩成了行情的试金石,而且三季报披露后公司全年业绩基本尘埃落定,业绩能否达预期更清晰了。2012年、2013年10月三季报的结果显示,创业板、中小板的盈利预期差很大(实际增速与一致预期差值),从而触发了下跌,从指数表现看,创业板指、中小板指跌幅大于上证综指,可印证此逻辑。

本轮行情不同过往,业绩预期差在改善

本轮行情是增量资金的趋势性行情,不同于存量资金的博弈。2012-2013年A股市场没有明显的资金流入,存量资金博弈时,年度考核制度下场内资金的投资行为对市场影响明显。本轮行情的中期逻辑在于利率下行背景下,政策托底、改革加速推升风险偏好,有新增资金入场。7月以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融资余额、QFII/RQFII规模均在增长,显示新增资金不断涌入股市,万得全A指数已经创12年来新高。这与过去两年有本质不同,即便存量资金出于年度考核的获利了结行为对市场带来冲击,但有增量资金入场对冲下,此行为的冲击影响将大幅减弱。

过去下跌的业绩号角,2014年可能吹不响。过去两年四季度创业板领跌均源于业绩不达预期,但2014年有两点不同:第一,本轮行情的演绎更依赖利率下行和改革加速;第二,目前看三季报预告显示的业绩预期差在改善而非恶化。截至10月12日公布三季报业绩预告、业绩快报的公司共1049家(其中9月30日后公布的115家),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披露率分别为15.5%、100%、26.7%。以中小板为例,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均值为11.9%,中报为6.4%,中小板指数成份股分别为14.9%、7.7%,中小板指数权重股分别为14.2%、7.3%,均回升。中小板指数成份股2014年一致预期净利润同比为32%,盈利预期差为17个百分点,相比历史上5-50个百分点,处于中下水平,且比中报时收窄。

应对策略:政策撑场,继续酣战

托底政策进一步消除经济硬着陆的向下风险,偏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利率下行趋势延续,政治稳定性高和改革政策助推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市场趋势不变,四中全会和沪港通仍是短期市场的催化剂。展望四季度,2014年以来,增量资金驱动的趋势性行情将有别于过去两年的存量博弈,且目前三季报业绩预告显示预期差在改善,即便行为金融角度的部分存量获利了结,影响也有限。

股市的中期逻辑未变,向上趋势延续,保持高仓位,政策密集期仍以政策为投资主线。四中全会相关依法治国和改革类主题,如国企改革、军工、体育,受益于沪港通开闸及估值切换的医药、白酒,受益于北方雾霾天气的环保,受益于房贷新政的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