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李娜起飞在国际网坛

2014-04-29李景贤

海外文摘 2014年6期

今年1月25日,李娜在福地墨尔本,第三次向澳网“冲顶”,终于捧得迟来的达芙妮杯。两年半前,她在法网斩获第一个大满贯时,有位评论员形象地预言:“埃菲尔铁塔之后,这位中国网星还会有新的高度!”

腼腆的小将

2011年6月4日,李娜在法网一夺冠,我和老伴就给她发去贺电,自豪地说:“你这位网星是从塔什干升起的!”

让时间倒流到2000年夏天,我当时在塔什干当大使。6月10日,使馆收到国家体委发来的电报,得知易景茜、李娜、李婷3位女选手要来参加世界网球巡回赛塔什干站比赛。我想,网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我国选手前来参赛,应该大力支持,很快就专门召开馆务会议,之后又召集在塔什干的一些商界人士和留学生开会,研究和落实接待事宜。3个中国餐厅的老板争相为3位选手免费包饭,他们说:“让她们每顿饭都吃得饱饱的、好好的,打起来有劲儿!”6位留学生也兴奋地表示,回去后要组织啦啦队,为选手们加油呐喊。

13日零时过后,我国3名选手和3名教练,从莫斯科飞抵塔什干国际机场。在贵宾室等行李时,我和夫人与选手、教练们聊天。易景茜的话比较多,她是南京人,全国女单冠军。她说:“这次来,但愿能拿个奖回去,我今年都26啦,这把年纪对一个女网运动员来说,老了!她们俩还小,希望在后头呢,说不定哪天就会捧个大满贯回去!”李娜一听,腼腆地摇了摇头。

李娜、李婷的主教练是余丽桥,她介绍了两位选手的情况。两位小将与余教练一样,都是武汉人,一个18岁,一个19岁,配对双打有一段时间了,在国内外得到过几个冠军,但都是些小赛。这次来塔什干,对两人来说,是打大赛了。余教练强调说,二李这次不是为得奖而来的,她们还幼嫩,来见见世面罢了。另一名教练潘兵补充说,李娜这次还要参加女单比赛,也不是为什么名次,只是练练手。我颇有兴趣地问李娜在美国训练学习的情况,她还是那么腼腆,低着头说:“学打球呗,天天关在屋子里练。“我问,美国是个什么样子,还有印象吗?她答:”没有,没怎么上街。“我又问,英语说得怎么样?她答:”A little……Only(一点点,就这么多)。”十二三年过后,就是这个李娜,3次在墨尔本澳网决赛后,面对当地记者的采访,用英语对答如流,妙语连珠,幽默话语令人捧腹,引爆全场一阵阵喝彩声。我每次看电视实况转播,当见到这种欢乐情景时,当年那个羞答答的武汉小姑娘,似乎总会突现在我的眼前。我好生纳闷:这位女网名将的舌下生风,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在塔什干的起飞

女单比赛的结果,没有令人感到意外,易景茜在半决赛中不敌意大利选手。李娜首场便失利了,一见到我,低着头淡淡地说:“大使,输了。”我问,有遗憾吗?她答:“没有,不如人家。”

李娜、李婷的双打出乎意料的顺利6月17日,两人杀入决赛。中午在塔什干的中国餐厅,我和夫人陪两位小将吃便饭。我懂得,在决赛前夕,叮咛、鼓励一类话是多余的,最需要的是内心的宁静。我只是问余教练,对手的水准和状况如何。她说,对手是个国际组合,一位是当地人,另一位是乌克兰人,两人的比赛经验比李娜、李婷丰富,技术比她们全面,相互配合也比较好。不过,那位乌克兰选手年纪偏大,也许最后一次参加这类比赛了,求胜会心切,心切就可能心急,心急便容易失常。而李娜、李婷这次打决赛,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但愿这是她们手中的胜券。余教练这番知彼知己的点评,令我心里感到踏实。

下午两点,女双决赛在塔什干“奥连”网球场开始举行。1500多名观众顶着烈日,坐满了看台,不少人还买了站票,大喇叭向场外的听众进行实况转播。网球运动在乌兹别克斯坦比较普及,两年一次的总统杯大赛,吸引不少外国名将参加。

乌兹别克斯坦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总理卡拉马托夫,邀请我和夫人在主席台观看比赛。一开始,李娜、李婷的对手打得比较顺,6:3拿下了第一盘。我们的两位小将稳扎稳打,愈战愈勇,6:3扳回一盘。全场观众既为国际组合加油鼓劲,也为打得好球的中国选手喝彩。第三盘我选手4:1领先时,乌副总理有点急了,对我开玩笑说:“向大使阁下求个情,就让你们的小姑娘让一把吧!安尼娅(安娜的爱称,指扎波罗日诺娃,乌克兰选手)最后一次参加比赛了,就让她拿一回冠军吧!你们的小姑娘还年轻,日后夺冠的机会多着呢!”我也回给他一个玩笑:“很可惜,我这个大使可没有劝我国选手让球的授权,即使有,人家也不会理睬我的。”乌副总理一听,与我相视而笑。

被“篡改”的获奖感言

结果,李娜、李婷以6:4拿下了决胜盘,全场掌声雷动。乌副总理邀我一起到球场上颁奖。他先把两个摆放在李娜、李婷面前的硕大奖杯,象征性地颁给我国选手。这两个奖杯是瓷制的,一米三四高,估计每个有二三十斤重,颁奖者自然不可能将其抱起来,亲自交到获奖者手中。我仔细端详了一下这两个独特奖杯,发现蓝底上印着鲜红的吉祥图案,看着吉祥图案我就想,这一对奖杯也许传递出了一个良好祝愿,祝刚刚从这里“起飞”的中国小将,日后“飞”得更远、更高。

随后,乌副总理宣布:有请中国大使颁奖!只见得一礼仪小姐举着一个A4纸大小的牌子向我走来,牌上写着:6700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我心算了一下,670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有五万三四千元。这可是个大奖啊,便很高兴地将其颁给站在右侧的李婷,她随即与右侧的李娜一起捧着。

我走到麦克风前,兴奋地说:“这个奖是有价的,也是无价的。这是对中国两位年轻选手拼博精神的奖赏!”

乌副总理也走到麦克风前,停顿了两三秒钟,才带着一种神秘表情,对全场观众说:“安尼娅和伊拉今天没法儿不输。”观众一听愕然。他卖了个关子,让大家猜猜个中原因。停了几秒钟,他更神秘地说:“三打二,不公平啊!”观众们越听越糊涂。副总理慢悠悠地向大家解密:“我刚才为什么说‘三打二’呢,让我来念念这张纸上写着的名单:李娜、李婷,还有李景贤,中国大使阁下,这不是‘三’吗?而且还是‘三李’啊!刚才比赛时,大使就坐在我身边,双方对决那一百多分钟,大使阁下不断地喊‘李娜’、‘李婷’,声音都喊哑啦,可见,他也加入到中国女双队伍之中!”全场笑声、掌声一大片。

随后,乌副总理请我国选手发表获奖感言。李娜、李婷你推我推的,不敢走到麦克风面前。他于是就问李娜:“您想不想当个大一号的冠军,甚至更大的,拿个大满贯?”小姑娘愣了一会儿,问我:“大使,我怎么说?”我对她耳语道:“不想当冠军的,不是个好运动员!”李娜这句感言,由我译成俄语,立即引得一片喝彩声。

当天晚上,我在塔什干的长城饭店,为李娜、李婷举行庆功宴,六七十位同胞参加,把一个三四十平米的餐厅都给挤爆了。同胞们举着酒杯,排着长龙向李娜、李婷祝酒,说得最多的赞语是:真棒!好样的!我没有发表长篇祝酒辞,只是说:“余丽桥教练告诉我,在世网巡回赛中,李娜、李婷为咱们国家夺得第一个冠军,我国网球选手走向世界,今天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我还告诉大家,在颁奖仪式上,翻译李娜那句感言时,将其“篡改”为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元帅的,不是个好士兵!”

余丽桥教练对李娜说:“大使亲自给你当翻译,多光彩啊!大使翻译李娜那句感言时,篡改得很妙。假如大使当时让李娜说什么拿破仑,什么士兵的,她很可能听不大懂,反而讲不好。”接着,我请两位小将对“自己人”发表获奖感言。李婷对大家表示感谢后,说这次能拿到冠军,没想到,怎么也没有想到!从前也得过奖,那都是些小奖。李娜也感谢大家后,兴奋地说:“今天的奖好重啊,都有好几十斤(指瓷制奖杯)。”

我问李娜、李婷,这次得到的6700美元奖金,每人能分到多少?两小将都摇头,李婷说:“大使你问余指导。”余丽桥教练说她也说不准,大概两人拿小头,(网球)中心得大头吧。记得10年后有一次在澳网赛中,李娜拿奖金进行调侃:“240万啊,是税前吧?这点奖金,奶粉钱呗!”

第二天,乌兹别克斯坦最权威的报纸《人民言论报》,就上述赛事发表了长篇报道,标题用了乌副总理在颁奖仪式上说的那句俏皮话:“三李”打伊拉、安尼娅,“不公平”!作者赞扬中国选手的顽强拼搏精神,还指出: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中国大使、中国选手一起联手,把一个颁奖仪式打造成一场鲜活的演出。对李娜 “引用”那句拿破仑名言,作者更是赞赏有加。

专攻女单 一飞冲天

我问余丽桥教练,李娜这次来,参加了女单、女双比赛,日后会不会两项都打?她说:“不会的,会选一项专练。从方方面面条件看,李娜日后专攻女单为好。”李娜听后高兴地说:“好啊,余指导,就让我打女单吧!”

李娜从塔什干“起飞”,到女网四大满贯两次摘冠,耗费了13年半时间。她这一路走来,方方面面都比较坎坷,看来,命运不总是眷顾她的,但她总是不懈地坚持着。2013年4月29日,这位中国女网一姐,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我与李娜虽只有一面之缘,但对它一直十分珍惜。她13年前在国际网坛起飞的点点滴滴,我至今仍历历在目。我们搞外交,她打网球,走的不是一股道。不过,道不同却理相通。她的刻苦训练、不懈坚持、率真坦诚、幽默表达、成熟技艺,都给我们这些从事外交工作的人以启迪,乃至无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