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留在他们身边
2014-04-29丽莎M.费恩
一对奇怪的组合
作为美国ESPN(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的一名专题片制作人,我总是在努力发掘运动员们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10年间,我走遍美国,记录了无数体育运动背后的感人故事。我采访过著名运动员如德里克·基特、迈克尔·乔丹,也采访过残疾的业余选手和病入膏肓的少年棒球联盟运动员,我分享过他们不为人知的痛苦,也幸运地见证了他们的荣耀时光。
4年前,达坦仁(Dartanyon)和勒罗伊·萨顿(Leroy Sutton)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林肯西部高中,摔跤垫上发生的一幕令我心潮起伏,久久驻足。
达坦仁是林肯高中最出色和最强壮的运动天才,他身高5英尺7英寸,浑身肌肉隆起,曾赢得多个体重级别的摔跤冠军。但他也是一个无家可归者,中午只能靠自助餐厅里的干酪棒和烂苹果填饱肚子。8岁那年,他的妈妈死于动脉瘤,他便随亲戚迁居到克里夫兰东部的一栋破房子里。至于房子具体在什么地方,达坦仁说不上来——因为他还是个盲人。达坦仁患有先天性的利伯氏病,导致他的视力严重受损,就连一个坐在几英尺开外的人,他也无法看清对方的脸。
坐在达坦仁后背上的,是他的室友勒罗伊·萨顿。勒罗伊之所以由达坦仁背着到处活动是因为他没有双腿,学校里也没有电梯。11岁时,勒罗伊被一列火车撞倒,尽管医护人员保住了他的命,却没能保全他的身体。他的左腿自膝盖以下被截肢,右腿自臀部以下被截肢。事发之后,他的母亲在负罪感的驱使下染上了毒瘾,最终离家出走,不知所踪,留下勒罗伊一人照顾年幼的妹妹。而他的父亲,在勒罗伊长大的这些年月里,一直被关在监狱。对于生活中的种种艰难与不幸,勒罗伊一直不解,但他已经学会用一笑而过来掩饰内心的痛苦。
一个没有腿的人,由一个看不见的人背着。起初我留在他们身边,只是因为这对奇怪的组合没法不引起我的注意。
除了在训练时二人是合作伙伴,达坦仁和勒罗伊还一起上课。在课堂上,他们总坐在一起。达坦仁会帮勒罗伊削尖铅笔,勒罗伊则会帮助达坦仁看清小号字体。每当我为他们的这种温情互动而感动时,他们也会来一段调皮的互动。
“你俩都完成家庭作业了吗?”老师问道。
勒罗伊回答:“达坦仁想尽力完成来着,可是他看不清作业。”
“所以勒罗伊做了一遍”,达坦仁说,“然后读给我听了一遍。”
说完,他们匆匆跑开,一连串的笑声在安静的走廊里回荡。达坦仁把一只手放在勒罗伊的轮椅上,一方面为自己导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他,像个大哥哥一样。
在这所充斥着问题学生和干劲不足的老师的中学里,他们的快乐尤为显眼。每天早晨,大量的非裔和拉丁裔学生涌入学校,很多人甚至被拦住搜身。这些人中既有小偷,也有怀孕的少女,在这个毕业率不到40%的学校里,开除和拘留屡见不鲜,但达坦仁和勒罗伊却“出淤泥而不染”。达坦仁还在他的书页里写上“必成大器”的字样,好像对自己的生理缺陷和周遭的恶劣环境并不在意。
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9年,当我决定把他们的故事拍摄成纪录片《勇往直前》(Carry On)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以往不同的是,这部纪录片并非讲述某位运动员的个人成就,而是记录一段友谊。为了通过摄影机细致入微地展现这段友谊,我需要让自己成为纪录片中的一部分。以往那种喊“数到三一起乐”或“下面我们将讲述一个温情故事”的手法都有些做作。这个故事要求我投入到“乐子”当中,和两位主角自然地互动。
起初我觉得这有些难度,因为我是在克里夫兰的另一群体——白人群体里长大的。虽然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离林肯西部高中只有8英里远,但为了远离“那所学校”和“那些人”,我的父母仍想方设法赚钱供我读私立学校,但我心里总会默默地产生疑问:“那边”的“那些人”到底有多坏?直到真正来到这里以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连一周都熬不过。
好在达坦仁和勒罗伊的友好消除了我的恐惧。在拍摄的5个月里,我和他们一起上课、训练。他们教我说一些“行话”,和我开玩笑,还向我畅谈了他们的奋斗史。也许是太久没人关心过他们,达坦仁讲的时候热情洋溢。而勒罗伊此前被亲人抛弃过多次,心中有所顾虑,不愿开口,不过他很快意识到,与别人分享他的过去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式。很快,我得到了他们的信任。
除了我,没人愿意走进他们的生活,赢得他们的信任,所以我选择继续留在他们身边。
摔跤赛季结束后,达坦仁和勒罗伊又在力量举上展开了竞争。勒罗伊是俄亥俄州卧推纪录的保持者,达坦仁则是蹲举项目的纪录保持者。2009年4月,达坦仁在力量举锦标赛上赢得冠军,还没来得及庆祝,他就发现自己放在看台座位上的随身物品全被偷走了。一同被偷走的还有他欢庆胜利的心情,和以前一样,还没来得及品尝胜利的幸福,他们就被剥夺了幸福的权利。
那个星期,我开车带着达坦仁把丢失的东西补齐:身份证、公交月票、手机……在办理身份证时需要出示出生证明,可这张证明早在父亲上一次被驱逐出住所时就被没收了。这些经历即便对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更何况是看不见的达坦仁。我跨越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界限,自掏腰包帮他补办了这些东西。达坦仁后来告诉我,我的举动让他一度认为,我是上帝派到他身边的。
不久后,摄制组去阿克伦拍摄勒罗伊儿时的街坊,考虑到当地的治安问题,一名警察协助我们完成拍摄。“欢迎来到莱尔德街”,这名警官趾高气扬地说,“我们管它叫‘莱尔德国’,因为出生在这里的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他们只会嗅着毒品的味道,从一栋房子搬到另一栋房子,上上下下折腾。”这里的房屋残破不已,街道上到处都是到了上学年纪的孩子。“你们能活着走出来,真是太幸运了!”警官说道。
我留下,是因为我的心情沉重无比,两腿迈不出抽身离去的步伐。为什么达坦仁和勒罗伊的人生总是笼罩在乌云之中,我祈求上苍不要对他们如此苛刻。
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那年夏天,我迫不及待地完成了《勇往直前》的制作,祈祷着能有一个观众愿意对两个孩子施以援手。出乎意料的是,片子在8月份播出之后,有数百人回信了。从非洲到英格兰,从爱达荷州到伊普斯维奇,观众发来的电子邮件塞满了我的邮箱。我感动得哭了起来。他们不仅寄来了钱,还分享了他们的观后感。达坦仁和勒罗伊不再是“透明人”,他们的经历唤起了无数人的关爱之心。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回复了近1000封电子邮件,管理寄来的善款,帮助达坦仁和勒罗伊修改演讲稿,填写奖学金申请表,协调参观大学的诸多事项,最重要的是要确保他们不会饿着肚子。每次当我与他们分享新进展时,达坦仁总会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你”,还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但勒罗伊始终面无表情。我对他说:“勒罗伊,如果你不喜欢这样,你应该讲出来。我可不想把我的期望强加在你身上。”
“当然没有,一切都挺好的。”他说。
“可是通常来说,当人们说‘一切都好’时,会露出笑容”,我说,“每次我打电话告诉你好消息时,你总是很淡定,我甚至都不确定你是否在听电话。”
“之前从没有人打电话告诉过我好消息”,他说,“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勒罗伊告诉我,圣诞节是他最不喜欢的节日,因为妈妈会把火箭筒泡泡糖和玩具包好藏起来,不让他发现。所以他从不知道什么是快乐,自然也就不会用语言对快乐作出回应。“但我心里是高兴的。”他补充说,“我的梦想可以实现了。”
我留在他们身边是因为我自那时起就发誓,要向勒罗伊的人生里填充1000件美好的东西,直到他绽出笑容。
见证他们的成功
2009年11月,多亏了ESPN慷慨大方的观众,勒罗伊来到亚利桑那州,在柯林斯学院学习视频游戏设计。我本来还担心他不能独自完成学业,但他一次又一次地消除了人们对他的怀疑。他不仅是他家里中第一个读完高中的人,2013年8月,他还成为了家里第一个获得大学文凭的人,他成功摆脱了噩梦般的过去。
2010年3月,达坦仁收到了美国奥组委的工作邀请。教练们肯定了他的运动天赋,并邀请他住进科罗拉多州多泉市的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练习残奥会的柔道项目。一时间,他像是中了乐透彩票一样,住所、运动项目、导师、学校和医疗保障都有了。当我去科罗拉多看他时,他还自豪地给我展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床。
“一流的柔道运动员都是从很小的年纪开始训练的,达坦仁起步比较晚,不知道在2016年残奥会开始前,他是否能赶上训练进度。”教练有些担心地说,“他需要努力训练并且建立起夺冠的信心。”2012年,达坦仁在伦敦残奥会上夺得铜牌,我和勒罗伊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光荣时刻,并坐在前排为他庆祝。此时的达坦仁站在了世界之巅。在那个意想不到的夜晚,达坦仁哭着说,“像我们这样的人,从来没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他的眼角泛着泪光,泪水浸湿了我的肩膀。
他说的没错。从贫民窟出来的瞎子和没腿的孩子是不会有机会念大学的,更不会赢得奖牌,但他们获此殊荣当之无愧。这也是我留在他们身边的原因,因为他们也有权利得到关怀和救赎。作为“另一个世界的人”,既然能够减轻他们心灵上的痛苦,我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
不离不弃
听闻这个故事的人对我赞誉颇多。的确,我帮他们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扫清了追梦路上的一切障碍,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还鼓励他们勇往直前,现在的我们更像是一家人。
2009年,当他去看眼科医生时,我要求达坦仁把我的名字写在同意书上,这样的话,我就可以随时查看他的就医记录。后来,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我才知道,在同意书上的与病人关系一栏,达坦仁写的是“守护天使”。
我留在他们身边是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尽情地为之生活每一天;
我留在他们身边是因为我们只有进入他人的世界,才能改变世界;
我留在他们身边是因为我爱他们!
[译自美国ESPN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