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居”——加利福尼亚州悄然兴起的时尚

2014-04-29苏菲·柯雅

海外文摘 2014年7期

加利福尼亚州的韦伯斯街与橡树街所穿过的街区就是当地“布波族”的聚集地之一。在这里有一栋外表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行人们路过时根本不会多看它一眼。当我们按了这栋房子的门铃之后,一位年轻的女士笑着从屋里走出来把我们迎了进去。欢迎来到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的Embassy群居房!群居,通俗的解释就是几个人合租下一栋房子,大家在里面过集体生活。您如果认为这些人是因为手头比较紧,迫于无奈才选择和别人合租房子,那您就想错了,在这里合租的人都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根本不缺钱。

进到他们的合租房我们看到:地板在壁炉火焰的映照下闪闪发亮,所有家具也都摆放整齐,一尘不染。这一切似乎都是想要告诉别人:他们的这种合租方式与人们通常设想的合租是截然不同的。大厅左手边是一间十分宽敞的客厅,住户们每周会在这里举行一次聚会。大厅前方是一间音乐室,右边是一间厨房,还有一间饭厅,里面摆着一张巨大的桌子,大概能坐20多个人,周末的时候大家就在这里共进晚餐,气氛十分融洽。集体活动结束后,住户们就各自回到各自的卧室,洗个澡,上上网,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Embassy里一共有15间卧室,有的卧室是一个人在住,有的卧室则是夫妻俩合住。只要还有空房,这里就随时欢迎新成员的加入。不过想入住是有一定条件的:需要提供本人一张正面照,然后要在其他住户面前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还要陈述自己入住的动机是什么。

这幢合租房的住户中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已经快40岁了。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有一份优越的工作,如工程师、建筑师、律师以及公务员等等。还有几个人则是用家里的电脑办公。托尼是这里的住户之一,他的办公地点就是自己的房间。托尼是一名英国律师,不久前,他创建了一家互联网律师事务所,主要是在互联网上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虽然是在家里办公,但他公司的规模正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好。2012年12月,他搬进了这幢合租房,他说:”这种生活方式实在是太赞了!我觉得要不了几年,全世界的人都会想过这种生活。”

群居生活讲究的是“合拍”二字。虽然是合租,但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租金其实并不便宜,有的合租房需要住户每人每月交付3000欧元的租金。不过租金对于这些想要过群居生活的人来说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他们最关注的是合租者的质量。“一般来说,人们都是用经济实力这个既实际又简单的标准来选择群居对象,经济实力相当或相近的人会选择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杰伊·斯坦迪什说。2013年年初,这位伯克利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硕士在他们学校附近租下一栋房子并把它改造成了群居房,取名为Sandbox,里面一共能容纳8名住户。对他来说,群居生活既是他喜欢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商机。他和Embassy里的一名住户以及建筑师托德·泽西共同创立了“敞开大门”发展联盟,秉着为人们提供开放式、分享式与集体式生活的理念,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和方案。

“敞开大门”发展联盟与一家房地产公司合作推出了一项建房计划,核心内容是在旧金山推特(Twitter)公司总部不远处建一栋大型群居房。“每一名住户都会拥有一间配备有独立卫浴的卧室和一间小厨房,每一层楼都有公共的生活区和娱乐区,”杰伊·斯坦迪什说,“每一层楼的人会在一起过群居式生活。合租会让他们的生活产生很多交集,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住户之间很有可能会擦出爱情的火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品味、文化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选择与自己合拍的同住者,这样一来,这种新型生活方式的优点就突显了出来——你的身边永远是一群与你合得来的伙伴,而不是以前那些你无法控制的邻居。

这种生活模式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以后可能会更加商业化与规范化,并将向纽约和芝加哥这种大城市,以及欧洲地区拓展。现在,加利福尼亚州所有这些热衷于群居式生活的人可以通过Embassy的网站进行联系与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群居房。不过,这家网站在首页用很大的字体标出了他们面向的人群的类型:喜欢过集体生活,想象力丰富,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看来,那些收入微薄的人暂时是无法跻身这个时尚的“群居圈”了。

[译自法国《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