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merica美国的殡仪巨头

2014-04-29

海外文摘 2014年4期

美国妇女潘妮·达什的公公骤然过世,家里乱作一团,作为儿媳,她牵头张罗起公公的后事。达什向马里兰州附近的一家殡仪馆询问办葬礼的费用,答复居然是1万美元。这也太贵了吧!据美国国家丧礼承办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葬礼的平均花费为7045美元。

达什不由得担心起婆婆以后的生活。虽然婆婆每月都有退休金收入,但数额是固定的,随着岁数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多,没留下多少积蓄。婆婆百年以后该怎么办呢?由于公婆是犹太人,达什联系到了华盛顿犹太社区的葬礼委员会。委员会答复她,如果现在请他们办一个简易的犹太葬礼,花费不会超过2000美元。(价格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华盛顿犹太葬礼委员会与当地一家殡仪馆有合作协议。)但以后就不好说了,美国最大殡仪公司——国际服务公司(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简称SCI)有并购该家殡仪馆的意向,一旦并购达成,低价葬礼将难以再现。

SCI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目前有员工两万,市值40亿美元,是美国当之无愧的殡仪巨头。SCI在北美地区拥有1800多家殡仪馆和近400块墓地,遍布美国43个州,服务范围覆盖了全美80%的家庭。虽然已是殡葬业头号企业,但SCI还希望吞并行业老二——美国第二大殡葬连锁店斯图尔特殡葬公司(Stewart Enterprises)。据《彭博商业周刊》最近报道,倘若收购成功,SCI将拥有2168家殡仪馆,牢牢控制全美殡葬市场15%的份额。

华盛顿的犹太社团时刻关注此次并购。路易斯·查琳是犹太社团葬礼协会工作人员,她说:“一旦我们的犹太殡仪馆被收购,谁还会关心那些失去亲人的犹太家庭,在乎他们的感情,体谅他们的困难?对于商人来说,利益最大化才是硬道理。”

一个周二,查琳和达什还有一小群抗议者在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华盛顿总部抗议示威。他们在这栋灰色大楼外的人行道上竖起棺材,棺材上写着标语“死不起”。SCI的回应是,即便并购案通过,之前签订的低价合同仍旧有效,但新合同需以新价格洽谈。美国葬礼消费者协会负责人乔世尔·史洛肯认为,SCI的垄断地位将不利于消费者。他说:“丧葬业不同于其他连锁企业,你不能指望政府拿对付垄断企业的那一套来管束丧葬业。消费者不能接受GAP的价格,那就去奥特莱斯折扣店,GAP不会成为感情的羁绊。而丧葬业面对的都是失去挚爱的人,他们往往非常敏感脆弱,这时候让他们商谈逝去亲人的葬礼已是二次折磨,更别说砍价了,里面涉及太多的感情纠葛。”

自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以来,SCI逐步从家庭作坊发展为企业巨头,并购斯图尔特公司只是其发展的冰山一角。在过去10年里,SCI的业务量成倍猛增。2006年,SCI收购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奥德伍兹集团,将600家殡仪馆收入囊中;2010年,它接管北美基石集团;2011年,它购入美国最大的火化公司——海王星集团的大量股权,而后SCI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3年SCI的净利润高达1.54亿美元。“我们真是一颗摇钱树。”SCI财务高管福莱(Aaron Foley)在去年8月芝加哥召开的投资大会上说。而SCI创始人、董事长沃特利普(Robert Waltri)的说法则是:“不买我们股票的人就是不喜欢钱。”

SCI不是沃尔玛,它永远不会低价回馈消费者。据《彭博商业周刊》报道,收购海王星集团后,SCI在火葬设施、灵车、员工开支、遗体保存、棺材和花圈方面费用大幅减少。2013年11月,SCI更是收到了来自750位消费者的集体诉讼,控告SCI墓地服务低下、对死者不尊重。这些家庭称SCI的销售人员为了多卖墓地而猥亵坟墓,“SCI的信条是无论如何只管销售,公司严重缺乏监管。墓室和棺材被悄悄打破,尸骨散落在林间,以便出售更多墓地。”美国消费者保护协会也一直在指责SCI的捆绑式高消费,尤其是某些墓园超编卖墓地。

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人们对自己购买的服务根本不了解,大多数人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哪儿会有心思细细盘问。弗拉基米尔·布洛斯奇就是一个例子。2008年布洛斯奇的母亲意外去世,他将母亲的遗体送到离家最近的一家SCI殡仪馆。“妈妈走的那天,我感到万分无助,没有心思和工作人员谈葬礼的细节。”布洛斯奇说,“我也曾试图搞明白‘这一项是什么费用?’当时那个业务员冷淡地回答,‘你要是不喜欢我的安排,那就把尸体拉去别的殡仪馆吧’。可之前为把母亲的遗体从医院运到殡仪馆,我已经支付了500美元。”没办法,布洛斯奇只能接受了安排。葬礼后一个月,布洛斯奇慢慢从悲痛中恢复了几分,他默默地算了算葬礼的详单,发现居然花了9000多美元,其中一些项目他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气愤的布洛斯奇立刻投诉了那家SCI殡仪馆,却最终无果。直到今天,布洛斯奇仍然愤怒不已,“他们居然赚死人的钱!”

根据美国消费者保护规定,殡仪馆应列明每条服务项目及花费明细,不得一揽子收费。SCI经常因为收费不透明而遭指控,高收费、超卖行为使消费者怨声载道。对此,SCI公关部经理丽莎·马歇尔的回应是:“我们是业内最大的,处理的殡葬业务最多,遭投诉的绝对数量更多并不稀奇。”

对斯图尔特公司的并购让我们知道SCI壮大的脚步远没有停止,但这个消息只会让华尔街振奋,对美国消费者来说,他们绝不会有多开心。

殡仪馆8招

“诈干”你

1、藏起便宜棺材:

殡仪馆的“棺材卖场”犹如汽车经销店的展厅。一旦您强忍悲伤走进这个摆满棺材的房间,必须勇敢面对的,不仅是光鲜精美的各色棺材,还有令人咂舌的价格。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殡仪馆为消费者提供当前所有棺材的信息,包括产品说明和价格列表。要注意的是,稍微便宜一些的棺材有可能未被摆在现场,或者在色彩上毫无吸引力,殡仪馆试图借此打消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登录沃尔玛和好市多等零售商的网站,在线购买棺材盒可以省下不少银子。

2、“保护性”棺材:

说到葬礼诈骗,所谓的“保护性”棺材特别值得一提。殡仪馆可能企图卖给您一款特制棺材,据说里面设计安装了橡胶垫圈,可以防水,能够让您心爱之人的尸骨得到妥善保存,长期不朽。请记住,这全是一派胡言。实际上,棺材在收纳遗体上毫无用处,因为被埋入地下后,氧气和气体渗入其中,棺材会发生爆裂。通常情况下,殡仪馆会为每一副“保护性”棺材向事主开价700美元或更高的费用,他们甚至可能趁您不察觉的时候,拿掉橡胶垫圈并重新使用。

3、“强制性”防腐:

有些殡仪馆可能会跟您说,根据当前的现状,有必要对您心爱之人的遗体进行防腐处理,当然,这意味着您得掏出更多钱。但尸体防腐不属于强制性规定,除非尸体要在露天条件下转送到另一间殡仪馆,或者按照有些服务要求,必须开棺验尸。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条例规定,殡仪馆不得对尸体防腐处理收费,除非法律要求这样做,或者得到客户的明确认可。

4、追加销售:

虽然殡仪馆可能不再大肆推销棺材惹您生气,但他们仍有可能竭力想说服您购买更多产品和服务,而那些往往是您根本不需要的。一些购买过预付计划的客户或许会都收到“悲伤辅导师”打来的电话,怂恿他们进一步完善预付过的丧葬计划。同时要留意的是,您可能也会被要求在已购套餐项目之外再购买一项产品或服务。

5、预付诈骗:

这项服务似乎是一个好主意,但在实践中,它通常成为蒙骗客户的鬼花招。与殡仪馆签订预付合同的目的,原本应该保证在客户逝世时获得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但是一旦签约客户死亡,殡仪馆可能只提供一部分服务,他们声称自己需要应对通货膨胀,或者窃取预付资金,更有甚者,有的殡仪馆干脆原地蒸发,您的亲人只得自掏腰包支付丧葬费用。推荐做法是在银行设立一个“死亡支付”账户,它产生的利息可用于支付您身后的葬礼开销。

6、定价:

长期以来,殡仪馆无需对外公布和解释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标准,以至于消费者对自己实际购买和最终花费的金额一头雾水。上述葬礼规则强制殡仪馆必须逐项列出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并允许他们的客户只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殡仪馆能够而且愿意为您提供一揽子服务,但前提是他们事先必须分门别类地将每一项收费说个清楚明白。

7、火化:

直接火化可以使丧葬费用节省数百美元,但您要知道,当涉及到火化时,也可以有多种选择。美国法律没有要求尸体只能放在棺材中火化。但是如果有必要,您可以在火化之前,购买一副半成品箱子装殓遗体。因为火化尸体不需要在众目睽睽下进行,所以,殡仪馆不应向您收取防腐费。与此同时,您也不必购买价格不菲的特制骨灰盒盛放遗骸,火葬场可以将您心爱之人的骨灰放置在金属、塑料或纸质容器中。请向火葬场询问安葬的整个流程,包括如何找到您心爱之人的遗体。这听起来有点儿可怕,但必须确保在火化后,他们交给您手上的骨灰毫无差错!

8、落井下石:

“悲伤辅导师”这个词纯属用词不当,因为当事主处于悲痛之际,有人却在利用这种脆弱的情绪状态大发利市,狂赚昧心钱。在与殡仪馆打交道时,最好不要独自前往,而应与其他家庭成员、配偶或亲密的朋友一起来处理,让他们参与您与殡仪馆的面对面交涉。如果身边有一位值得信赖的人,就能防止您意气用事,帮助您在费用方面做出实用而聪明的决定,而不是单凭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为免除内疚,冲动地一掷千金,买回来一副5000美元的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