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和风尚的回归

2014-04-29阿古真理

海外文摘 2014年5期

昭和文化穿上身

东京,浅草。酒吧街的夹道内藏着一块小小的招牌,上面写着“时髦男女御用品”。顺着招牌箭头的方向看去,只见两栋建筑之间的小路深处有间小店。那就是二手店“东京萤堂”的入口。

店铺所在原是食堂工作人员的宿舍,整栋房屋分作几个小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摆放着复古的包、帽子、洋装、日式服装、食品、餐具等等。室内照明光彩夺目,给人一种身处异世界的感觉。

41岁的店主稻本一郎看着商品为我们解说:“店里有许多昭和初期的东西。我去别的地方旅行时总会到温泉或小餐馆收集信息,发掘旧物。橱柜里落满灰尘的宝物只需稍作整理,就能美丽如初。此外,店铺本身也需打理。我每天都会擦玻璃,每周清洁一次地板,实际动手去做很重要。”他认为旧物有着现代制品不具备的魅力。

“就说行李箱吧。上世纪30、40年代英国产的行李箱既大又重,这件日本昭和时期的制品则非常轻巧,带子也做工精细。很漂亮对吧?据说明治年间刀匠等手艺人没了工作,转而开始制作这样的作品。进入明治时期后,日本开始引入西洋文化。等到昭和初期,‘和洋折衷’文化应运而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件精工细作的产品被制作出来并获得珍视,直到今天它还可以使用。”

稻本一郎的语调充满了热情,他的职业生涯相当迂回。成长于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他从专科学校毕业后,便进入了旅行社工作。两年后,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他辞去了原来的职务,换了20几次工作。刚开始接触二手物品网销这一行业时,他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只有欧洲的二手名牌物品才能卖出高价吗?正在这时,昭和时期的日本制品引起了他的注意。“就连小小的饰品都相当精致,体现了制作者的精巧手艺,饱含着他们的心血。这些旧物成为了构筑未来的启示,我想将前人的智慧传达出去。”

从2002年起,稻本一郎每年都会组织赏樱花活动,大家身着昭和初期的服饰共赏美景。参与者从最初的几人增加至几十人。为了给大伙提供一个聚会的场所,他灵光一闪,开设了“东京萤堂”。店铺开张后,他的人生变得越来越美好——他遇见了后来嫁给他的女子。“我妻子从前总说她不擅长招待客人,现在她却做得比我还好。前段时间她接待了一群法国游客,销售额达到了20万日元,而且对方没讲价。”

最近3年,“东京萤堂”的客人明显增多。最近店里还出现了20多岁的年轻人。稻本一郎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昭和初期的文化,而他的这种想法已经得到了响应。

搬家住进老房子

20岁的名幸直人来自神奈川县。高中时他喜欢上了上世纪60、70年代的乡村音乐,通过查询当时著名的学生运动,他回顾历史,了解到昭和初期的书生文化。

为了成为一名配音演员,名幸离开家乡来到东京。他从古董市场和古着(指在二手市场淘来的经典款式,是真正有年代的而现在已经不生产的东西,是当时时代的缩影,有着特殊的价值)店淘来昭和初期的和服和家具,卖家口中的昭和故事让他入迷。

2012年,他搬到了残留昭和余韵的浅草老房子。打工时,他会在工作装里面穿上白衬衣和背带裤,相当时髦。下班后则将衣服换为男式和服,再配一顶帽子。他特意尝试将古着搭配得帅气:“一旦习惯了柔软的棉毛材质,穿上现代服装就会觉得不适。合成纤维吸汗性差,既不凉爽也不保暖。”现在他正在寻找古着店的工作职位。

近些年来,日本出现了许多昭和背景的影视作品,例如去年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起风了》。弥生美术馆的藏品包括明治时期至昭和时期出版的美术品。工作人员内田静枝分析认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人对昭和时代的日本着迷,是因为人们在学校学习的大多是现代知识,旧时代华丽多彩的文化令他们惊喜不已。

内田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的城市景观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楼拔地而起,郊区出现了许多和洋融合的房屋。能成为这些房屋的女主人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昭和时期留存至今的服饰、杂志展示了和洋融合文化,而在当时只有中流以上的人才能享受这些。现代人对那份高贵十分憧憬。在来本馆参观的人群中,年轻女性正在不断增多。”

记录老建筑和旧式料理

35岁的山崎良枝住在长野县上田市,是一位全职太太。她对建筑物非常着迷。到今天为止,她已到过日本的数千个地方拍摄建筑照片。

良枝小时候,生于明治时期的祖母常常给她讲述从前的故事。旧时代的浪漫氛围十分吸引她。后来她进入东京一所大学学习建筑设计,从那时起她对建筑物产生了兴趣。在校期间,她参观了许多老建筑,昭和时期的建筑物中常见圆形窗户或圆角,她喜欢这种设计感强且略带趣味的风格。

2006年,她回到家乡,目睹了当地一家古老温泉洗浴店被拆的过程。她认为必须记录下那些未被录入文化遗产的建筑物,于是开始积极地拍摄老建筑。翌年,良枝结了婚,丈夫和她有着相同的爱好,两人一起寻找日本的老建筑。丈夫在网上检索地图,确定目的地,良枝则负责摄影,并在博客上进行相关介绍。

现在良枝将自家房屋也装饰成昭和风格,身处喜欢的环境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她打算开一家复古风格的咖啡馆。

45岁的山本直味是东京板桥区的一名业务员。2006年她产生了复原昭和美食的想法,现在她的博客日志已超过了200篇。她说:“菜谱是实用类的书籍。料理如果只是记录在图书馆中,却不能被人们品尝到,那就太遗憾了。”

山本最初的梦想是成为漫画家。14年前她从北海道来到东京,为了收集漫画题材,开始阅读昭和初期面向主妇的杂志,并开设了个人博客。虽未能发表自己的漫画作品,她却因此迷上了制作旧式料理。去年11月,她将博客内容整理成册,出版了《温故知新的尝试》一书。她期待着昭和料理再次吸引人们的目光。

从今起回到原点

日本时髦女孩协会代表浅井佳由今年38岁,她选择了彻底的昭和生活方式。找房子时,她对中介说“请给我介绍最旧的房子”,于是她找到了现在的住所——建于1982年的公寓。厨房里摆放着古老的小炉子。她不看电视,不用手机。屋内摆放着旧式家具和从旧书店淘来的书籍,一走进去就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当被问到生活是否有不便的时候,浅井回答,她现在的生活规律是每天买新鲜的菜,几乎用不到冰箱。她照着昭和初期的菜谱做饭,所用的调料等也都与旧时相同。“过去我也吃快餐,现在则是食用新鲜食材,住在木造的房屋中,身体变得非常健康。要知道,我以前患有鼻炎、哮喘和特应性皮炎。”

2004年春,浅井参加了稻本一郎组织的赏花活动。当她按昭和时尚剪短头发,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大家纷纷表示这个发型很适合她。受到朋友们的鼓励后,浅井决定向昭和生活靠拢。2007年,她成立了日本时髦女孩协会,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200人。

现在,在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状况下,一次性商品充斥市场,连锁商店占满各个街区。虽然生活方便,幸福的人却很少。或许正因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决定从今开始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昭和初期的日本。

[译自日本《AERA》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