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微基金主动退出叫好
2014-04-29王群航
11月1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发布《关于终止工银瑞信安心增利场内实时申赎货币市场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的公告,由此,该基金将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基金市场上第二只由基金公司主动提议终止基金合同的产品,这对于促进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在新形势下的规范运行与繁荣发展,有着承前启后、开创未来新常态的创新意义。
主动终止合同是最优选择
为什么要主动终止工银瑞信安心增利的合同?
原因在于:第一,小众产品,后发劣势。货币基金近两年超快速发展,规模过千亿元已不是新闻,规模最大的已超过5000亿元。但货币基金的细分类别——场内货币基金数量占比不足十分之一,近半数规模不足10亿元,两只最先成立,也是规模最大的基金超过100亿元,并已形成固定的客户群体。场内货币基金仅适合少量场内特定客户的投资需求,一旦形成固定的交易模式,便有较强的渠道依赖,轻易不会更换品种。工银瑞信安心增利恰好属于当年的赶时髦产品,且成立时间相对较晚。
第二,规模太小,不便运作。截至第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为0.0201亿元。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工具,包括现金、通知存款、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银行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剩余期限(或回售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中期票据;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券回购、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中央银行票据、短期融资券,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本基金投资的其他货币市场工具。上述绝大多数项目,该基金由于规模太小而无法投资。
第三,难以管理,业绩垫底。根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统计,截至第三季度末,该基金前三个季度的收益率仅为1.0532%,在同类基金中排名最后一位。三季报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在该基金的投资组合当中,在“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项下的配置为136.04万元,占基金资产总值的比例为62.39%;“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70万元,占比为32.1%。这两项资产在报告期末的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仅为3天。由此判断,前一项资产或许是作为活期存款躺在银行账户上,这是该基金绩效垫底的根本原因。
第四,管理成本太高,多方利益受损。工银瑞信安心增利作为一只正规的产品在运作,必然要产生各种必不可少的固定费用和常规运营成本,而该基金所能够提供的管理费、托管费等收入,对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来说都微乎其微。为充分提高工作效率,促使每一只产品的边际效用最大化,终止基金合同,对相关各方来说是最优选择。
截至10月31日,工银瑞信旗下共有5只货币基金,有3只是2014年发行的,尤其是近两个月各发行了1只,由此来看,该公司还会继续努力在货币基金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化资产管理服务。
另外,这后3只基金的预设发行期限都是4个工作日,这充分显示出该公司在货币基金方面的综合实力。这种实力主要源于该公司旗下第一只货币基金,也是规模最大、业绩最好的货币基金――工银瑞信货币近一年多来的良好绩效感召力:该基金在2013年以4.38%的收益率在同类基金里排名第1位;2014年前三个季度以3.752%的收益率在同类基金里排名第12位,如果考虑到收益获取的稳定性、规模大小等因素,该基金的绩效仍是市场中领先的。
或直接赎回,或投票赞成
根据公告,对于该基金拟主动终止基金合同一事,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将以通讯方式召开此次持有人大会。
工银瑞信此次披露的公告四个亮点:第一,“基金管理人将自权益登记日的下一交易日开始持续暂停投资人申购”;第二,“自持有人大会决议公告日起,基金管理人将设置自行赎回期,基金份额持有人可在自行赎回期间赎回本基金份额。自行赎回期自本次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公告日起不超过5个工作日,具体见基金管理人届时发布的公告”;第三,“自行赎回期限届满后的下一工作日,本基金即进入清算程序,基金管理人不再接受持有人提出的份额赎回申请。本基金进入清算程序后,停止收取基金管理费、基金托管费和基金销售服务费”;第四,“考虑到本基金清算的实际情况,从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本基金的清算费用将由基金管理人代为支付”。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对于此次主动终止基金合同事宜的诚恳心态。为此,我们给予广大投资者的决策参考建议是:或直接赎回,然后换购该公司旗下其他过往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或者参加持有人大会,投票赞成终止基金合同。
对于市场上现有的100多只小微基金,我们重申一贯不变的投基建议是:最好不要申购,以免被卷入到清盘的漩涡之中。
新常态已露尖尖角
8月8日,付诸施行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稍后,《关于实施〈运作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第六条对上述法规作了进一步补充:“《运作办法》第四十一条中,连续六十个工作日自《运作办法》实施之日起计算。”至此,中国公募基金市场退出机制的制度安排已基本成型,尽量不损害投资者利益,合理、稳妥地退出将是今后基金市场的常态。
从8月8日开始到11月7日,将是第一波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到期。至此,那些小微基金要按照新法规的要求给出一个交待:或者是之前找来帮忙资金短暂持有一下,然后再维持一轮“六十个工作日”;或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从市场实际情况看,前种方法成本较高,如果相关基金一直没有良好的业绩表现,这样的玩法难以持久;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主动终止基金合同或将成为一个新常态。
从首只成功主动终止基金合同的汇添富理财28天债券型基金,到现在的工银瑞信安心增利场内实时申赎货币基金,都是大公司在创新性地执行着主动终止基金合同。截至三季度末,工银瑞信旗下基金资产总规模为2267.1亿元,在全市场中排名第3位;汇添富旗下的基金资产总值为1035.46亿元,在全市场中的排名第11位。这表明,大公司之所以大,与其自身素质包括对于新政策的充分理解和运用,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既然注册制已让新基金发行大为便利,那么,对于经市场检验证明不好的基金,为何不及时终止合同呢?
目前,很多基金公司都会或多或少地遭遇小微基金的烦恼。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在经过多番努力后,依然无法做大相关基金的规模,必然会对相关的基金产生其他的想法,因为这些小微基金对基金公司的边际利润贡献为负值,信披等固定成本不变,管理这样基金的公司都处于赔本维护的状态。因此,从公司经营的角度看,及时处理掉这些负担,符合公司经营的基本原则。
小微基金出现的共性原因主要在于:(一)某些产品的投资方向与设计定位带有明显的历史印迹,在遵守契约、合规管理的情况下,这些基金的业绩无法靓丽。(二)有些类型产品的出现是某一特定市场环境下的特定需要,之后,由于有了更好的产品类型可以替代,原先的产品类型便大量走向低迷。(三)有些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缺乏人才的原因,旗下的基金或大部分、或长期业绩长期不好。(四)有些公司由于自身经营策略的转变,对某些类型的产品,不再将其作为发展和管理的重点。总之,小微基金的共同特点是收益率不高,业绩排名长期垫底,投资者普遍不喜欢,不再申购。
从2013年开始的备案制,到现在的注册制,基金数量快速增加,但与此同时,培养基金经理的速度远远落在后面,这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一拖多”的情况,以新基金《招募说明书》中的披露为依据,最多的曾有一个基金经理拟管理第10只基金的情况出现。在2013年新发行的基金里,首任新基金经理的占比为19.54%;截至8月12日,首任新基金经理的占比仅为16.59%,呈现出不断减少的局面。因此,及时清理掉一些小微基金,净化市场正变得越来越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