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好中职英语第一课的有效策略
2014-04-29王瑞珍
王瑞珍
摘 要: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比一般的高中生大很多,他们对学科教学的接受与否,往往取决于对任教学科老师的喜欢程度。因而,在中职学校能否上好第一堂课,直接关乎教师今后在这个班级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成败。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四个方面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上好中职英语第一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先入为主;中职;自主性;选择性;英语第一堂课
常言道:“善始者,事半成。”任何成功的学科教学,第一堂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表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对他人产生“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式。因而,“教師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特别是中职学生,他们与一般同年龄的高中生有所不同,因不必参加高考,没有升学压力,也就不用像高中生那样,对所学的学科,爱学不爱学都必须认真学,否则就会面临考不上大学的危险。而中职生不存在这种危险,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比一般高中生大得多,他们对学科教学的接受与否,往往取决于对任教学科老师的喜欢程度,要么“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学老师所任教的学科;要么“厌屋及乌”,因不喜欢老师而根本不听老师所上的课。因此,在中职学校,上好第一堂课,直接关乎教师今后在这个班级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与成败。
那么,作为中职学校的英语老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呢?根据笔者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可以着重从下面四个方面努力:
一、研究学生,有针对性地设定第一课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精神,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方法。在上第一课(中职英语第一册Unit 1 Greeting)之前,我已经先行一步,对任教班级的学生现状做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词汇量少,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和信心。针对学生实际,我从三个方面给学生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方面,引领学生始终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了解英美国家见面打招呼的基本用语与礼仪。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呈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二是学习策略与方法方面,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三是语言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自我介绍,能模仿文本写作与创意英语简历。
二、精彩亮相,点燃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当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尽收眼底,影响至深。因而,要上好第一堂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争取一出场就给学生一个精彩的亮相。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要衣着整洁,仪态大方;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其次要说话精炼,表情生动,语言风趣,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你是一位有个性、有情趣的老师,从内心里欣赏你接受你。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做到以上基本要求之外,精彩的英语开场白会为你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中职英语教材的第一单元就是学习问候(Unit1 Greeting),因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一进教室,就要用纯正娴熟的英语主动热情地跟学生打招呼,问候学生,然后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have an introduction in English)。介绍自己的时候一定要面带笑容,环视学生,语音语调要清晰生动,这样就会感染学生、瞬间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这来。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会令学生对你“肃然起敬”,内心已经为你的个人魅力添加了不少分数。在这样的印象基础上,他们一定会对你上的英语课产生好奇心,教师要抓住这个势头,因势利导,与学生进行互动(ask and answer)、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展开活动(talk with each other),然后从中挑选几个较突出的学生出来展示(action),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出来。
三、贴近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班级授课的总指挥,只要是坐在课堂上的学生,即使是程度最差的,也应该是你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你不能坐视不理。而全班上下,学生各异;能力高低,参差不齐。特别是我们所面对的是被普通高中“淘汰”下来的中职学生,相对而言,他们的入学分数普遍偏低,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也普遍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是无法选择,也无法逃避的现实。这就要求老师在上第一堂课时,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储备,既要春风满面、激情洋溢,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用自己的学识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又要感觉细腻、观察敏锐,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忽视任何学生,不造成教室“死角”,尽可能跟每一位学生产生互动。
给中职学生上的第一堂英语课,老师不要从头到尾都说英语,特别是在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班级更不能满口英语,这样会把学生“吓”住,会让他们对老师产生距离感而由此惧怕学英语,因而老师说英语时适当的穿插些中文,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学生互动时,学生不会说英语,不要给脸色让学生难堪,更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多微笑、多鼓励,多加示范引导,要把自己的点滴关爱传送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往往是在老师细致的关照和无声的渗透中树立起来的,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是这样油然而生的。
实践证明,学生在第一堂课上受到老师的关注,令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格外”友善与重视,对他今后的学科学习会起到非常大的激励和督促作用。而教师在第一堂课上能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今后顺利开展课堂教学也将产生良性循环的效应。笔者曾教过一个全班男生的电气班,英语基础都很差,如果上第一堂课就一味强调英语的重要性,硬性要求学生必须达到自己所规定的种种标准,那么势必引发学生的排斥和反感心理。因为中专生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学科起点偏低,又没有升学压力,因而比较随意、散漫,而电子科电气专业的学生是全校入学分数最低的一个群体,更是这种共性中的典型。针对这一特点,我上第一堂课时,对学生的要求就一个单词“cooperation”,即“合作”:老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老师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为避免出现学生什么都不学(因听不懂而干脆放弃学英语,上课呼呼大睡)或什么都没学到(因内容太多而无所适从),我对学生没有太高的要求,而是尽量包容、尽量鼓励,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内容也尽量“肢解”、浅化,引领他们积极参与(practice makes perfect)、快乐学习,学多少算多少。在我的鼓励和带动下,我的第一堂课充满笑声,学生充满活力,我布置的学习任务(unit task),学生都乐意配合、认真完成。我们的课堂如沐春风,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愉悦,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学到了知识,收获了快乐,为今后的教学作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
四、制定规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一旦开了个好头,以后的事就好做很多。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学校不少教师常常为学生消极懒散的学习状态感到头疼,着急而又无奈。笔者认为,学生的不良习惯虽然是由其个人长期养成的,但如果老师在开始接手的时候就能严格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还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要与学生做好沟通与交流,在大多数学生都认同的前提下,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必要的要求(necessary rules)。所谓必要,就是说对学生有用、对教学有利而多数学生又不难做到的要求。譬如,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就明确告诉学生每个单元的单词(words and expressions)必须过关,每次上新内容之前我都会安排默写或听写(dictation)环节,内容和数量会跟学生事先商量布置;每上完一个新的单元内容之后,除了完成练习册(Workbook)上必做的练习(homework)之外,都会安排一项“模仿与创意写作”(imitative and creative writing)任务,设定主题,内容随学生自由发挥,要求学生必须事先准备、当堂完成。
在上第一堂课时,我会很清楚地讲解默写或听写以及作业、平时小测和考试的规则,凡是没有过关的学生,我会安排英语课代表(最差最顽固的学生我会亲力亲为)帮助他们“补默”“补考”“补做”,只要学生愿意配合,每个人都有能力过关,這些和平时课堂表现一样都会计入总成绩。我也会告诉学生,他们的学期总成绩就是平时的上课考勤、课堂表现、默(听)写成绩、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测、统考成绩的总和——这样就给了那些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相对较差的同学以好好努力的希望,只要他们平时达到了老师所规定的要求,那么即使统考成绩不过关,学期总成绩也一定会合格。
实践证明,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种要求并不高,虽然严格,学生操作起来却一点也不难。只要老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用心备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做到率先垂范,把课上得生动有趣,给学生树个好榜样,开个好头(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能一以贯之),并且及时批改和点评作业、小测和每次的默(听)写,绝不敷衍,绝不姑且,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既平易近人又治学严谨的威信,让学生既喜欢你,又信服你,那么在你的耳濡目染下他们也会逐渐养成严谨的学习作风。好的习惯需要师生双方在开始的时候就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一旦养成,学生就会恪守规则、训练有素,老师的教学就会游刃有余、挥洒自如,那么上述所面临的烦恼和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笔者从事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工作多年,任教过各种类型的班级。任教班级中学生普遍喜欢上英语课,没有学生不完成英语作业。学期结束时,其英语学习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学期成绩也无一人不合格——这样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好了第一堂英语课。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陈胜华.职业中专英语趣味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0).
[3]李伯黍.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