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孝道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014-04-29邹海霞

新课程·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爱国心孝经青少年

邹海霞

《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的立身之本。朱总司令著《回忆我的母亲》,拳拳孝子之情,溢于言表;陈毅元帅帮母亲洗衣的故事已被载入小学语文课本。还有一代名将许世友将军“生为国家尽忠,死为老母尽孝”的肺腑之言,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伟人们崇高的孝道。在诚信和孝道严重滑坡的今天,把孝道教育纳入小学德育教育行列,笔者以为大有裨益且势在必行。

一、从小进行孝道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基本道德素养的形成

儒家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孝经·圣治章》)。子女在接受父母养育和教诲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亲情,并由此产生了反哺回报之心,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良知本性。这种亲情回报的纯朴情感,造就了人类最基本的孝意識。在青少年中进行孝道教育,使他们从小懂得自己发肤来自于父母,爱惜自己、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养育自己是责任,自己孝敬父母也是义务。《孝经·开宗明义》宣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孝老爱亲是人类一切高尚道德的源泉,只有有了对自己父母、亲人的小爱,才能有对社会、对国家的大爱。

二、开展孝道教育,能很好地改变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心态

当今独生子女的社会,家庭中往往以孩子为中心,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心态,他们往往对亲人、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孝道教育,让他们对周围给予其关爱的人及事心存感激,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感恩的国度,自古就有“知恩当报”“滴水之恩,涌泉以报”之说法。提倡感恩意识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可在生活中“知恩不报”者大有人在,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缺乏一种感恩的环境,具体原因:(1)社会转型期,市场中的经济法则被用到社会关系上来,使社会关系易化为物质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传统道德的退化;(2)感恩思想的缺失,也就是认知因素的缺失。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知道了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进而增强他们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孝道教育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赡养,对别人、对社会、对朋友哪还能有真正的文明之举?这样的人当干部不可能成为好干部,与人交朋友也不可能成为好朋友。古人言:“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如果每个家庭都是和谐之家,则整个社会环境必定和谐稳定。“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每个人如果都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别人、爱人民、爱国家,多尽爱的责任,那这个世界一定会和谐。正如曾子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因此,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

四、提倡孝道有利于弘扬爱国精神

儒家思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践行对家、对社会的孝道之后,还要对民族、国家行大孝,这就是爱国主义。爱国是孝亲的升华。孝是爱国心的根源,中国人的爱国心不仅包括对家乡土地的眷恋,而且包含着对祖先的崇拜。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爱国就是爱祖,这也是家国同构血缘文化的主要特色。在我们看来,爱国心与孝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孝是爱国心的根源,所以,加强孝文化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青少年,这个群体思想活跃,个性强。但他们在现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可塑性强,在这个群体弘扬孝文化,把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既有利于小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整个宏观社会,对于我们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城县逸夫小学)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爱国心孝经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如此“爱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蒙古文《孝经》及其词语释义研究
两种爱国心,我们该要哪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