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一些认识
2014-04-29张建荣
张建荣
摘 要:师生互动是让老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师生互动水平,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课堂;师生互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和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有效的课堂必须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生物作为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更有必要积极地实行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因此,探求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就成了教师必须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一、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教学的本质来讲,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甚至连学生都已知道的一条原则。在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注意到了课堂上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师生间并没有体现真正的互动。根据课堂现场记录发现,目前高中生物课堂的师生互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互动形式单一,大多数都是“控制—服从”型的单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组互动等形式极为少见;(2)互动内容单调,多以强调知识为目的,对学生情感和心理需求的关注较少;(3)互动对象存在差异,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会更多关注优等生,“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的实现有困难。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师生间、生生间并没有体现真正的互动。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课堂上确实也实现了“议论纷纷”的“热闹”气氛,但很快教师就会接着问题:“谁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谁还有不同的看法?”等等,根本没有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一番“热闹”之后,教师只是象征性地抽几个学生来回答。这样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讨论,只是“合”而未“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合作学习和讨论中的角色定位。究其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信任学生而剝夺了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或是教师本身对“互动”教学理论理解得不够,以为多问几个问题,抽一些学生回答就行了,殊不知这远远不够;或者是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平等、互相协作的师生关系,缺少民主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动”不起来。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呢?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实现有效互动
创设情境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包括情感情境、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不论是哪一种学习情境,都要突出问题性,使学生经过思维和探究才能实现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如果能提出问题,那么说明他是真正地理解了知识,学会了知识。“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教师要想办法设置有效的问题情景。当然,设置问题时要注意两点:首先,问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上是否能够鼓舞学生心情,取决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是否使学生感兴趣。教师可以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讲渗透作用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用盐腌萝卜、青菜时坛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变多?蔬菜放的时间长了为什么会萎蔫或者向学生展示一些教学道具,如,渗透作用装置,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验过程、原理,由于这些东西要么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具体生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次,问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提问时选择适当的提问对象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判断型的问题比较简单,此类问题的提问对象最好是知识层次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而类似于分析性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想法来阐述其独特的见解,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参与发言、讨论,然后由小组选派代表阐述集体讨论的意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照顾到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自主探究,学有所获。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互动
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生物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例如,在观察渗透现象演示实验中,学生看到漏斗内液面不断上升,教师可以提问:“漏斗内液面上升是因为烧杯中的水分进入漏斗了,那么漏斗内部的水分有没有进入烧杯呢?”这种情况很自然地会引发学生的疑问:“如果没有进入烧杯,则说明水分不能透过半透膜,如果有进入,那么漏斗液面为什么还会上升呢?”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果,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生物知识的“再发现”,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现有效互动
在生物教学中,探究过程的实施离不开小组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不再是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而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每个学生都能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被动地学习。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那就首先需要建立合作小组,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3)小组内应设小组长,小组长选择成绩较好、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和监督,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和探究活动,是全组的核心人物。当然,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注意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总之,师生互动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师生互动水平,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中学)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