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生命去歌唱
2014-04-29王延荣
王延荣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93-02
炎暑已过,金秋始来。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后备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期间,我们抛却生活的芜杂,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对教育艺术的不懈探索之意,静心地聆听了每位专家的教诲,感受了每位专家的风采,在此,请允许我引用于漪老先生的话来概括我此行的感受,那就是:我要用生命去歌唱。
“用生命去歌唱”,多么撼人心魄的话语,它不仅是于老先生及上海各位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的人生追求,更是他们人生的真实写照。不管我和于老先生他们之间有多大差别,但这句话真真切切地表达了我对他们的无比敬仰之情,对未来工作的无限憧憬之意。我要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不断激励自己在教育教学事业中追求更高的境界。那如何让自己成长得更快,让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觉得自己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探索。
一、净化心灵、陶冶学生。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不仅要具有泉水喷涌一般的智慧,而且还要有为人榜样的高尚的思想行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的不只有“传业解惑”的责任,而且还有“传道育人”的责任。因此,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高尚情操,愿意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全部的爱投注到教育中去,像我们的各位专家那样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没有用严厉的批评、恐吓的语言、教条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而是用四颗糖果循循善诱地处理了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的事件,阻止了事件的恶化、教育了学生、感染了学生。他用宽容阻止暴力,用诱导化解仇恨,演绎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教育传奇。
于漪老师把对学生说的一句有伤学生人格的话深深地烙在自己的心底,在后来四、五十年的教书生涯里,她不断的反思这句话,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从而不断地用人格、用道德感染她的每一位学生。她用反思改变理念,用人格彰显尊严,演绎了“相互尊重,教育和谐”的教育成就。
他们无疑都是育人的模范、师德的表率。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做教师首先要做一名有爱心、常反思、懂宽容、善鼓励、乐奉献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位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他们作为一面鲜活的旗帜,沿着他们的方向不懈追求,努力探索,以达更高境界。
二、完善自我,追求卓越。
上海一行,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让我看清了自己,明白了差距。要想与时俱进,超越梦想,我就必须坚定时时学习、事事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念。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自我既要认识自己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用长处增长自信,增强斗志;用短处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在不断努力和反思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因为作为教师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无从支撑教书的大厦,没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无以彰显育人的力量,博学与深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所以,在往后的工作中,我要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短板。学习重要知识和专业理论,让教研的河床源源不断地流淌时代的活水;学习专家同行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授业的课堂绵绵不断地绽放教育之花,让教育阵地频频不断地传来教育的捷报。
勇于反思,完善自我。以前我也写教学反思,也经常进行反思,但听了陆伯鸿教授的讲座后,我才明白那叫反省,不叫反思。反省的内容既不深刻,也不及时,更谈不上整改措施。而反思却完全不同,它要我们去掉浮躁,洗尽铅华,沉于一隅,潜心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于漪老师之所以伟大,就是她敢于反思,她能做到每节课都备三遍,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追求完美,可她还说:“教了一辈子书,留下了一辈子遗憾;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学习于老先生这种敢于面对自己、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教育教学中做好反思工作。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每节课后自己要有针对性做好反思工作;其次,每个教师听课后必须虚心向他们请教,让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包括助教);第三,开通学生互动平台,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取课堂教学效果及整改意见。我相信,只要能端正态度、沉淀浮躁、理性接受、潜心积淀,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会有大的提高,也会像专家那样享受科学育人的幸福,实现追求卓越的梦想。
三、更新观念,追求高效。
高中实施课程改革已有几个年头了,全国各地也曾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改革浪潮,我及时地直接或间接地学习了这些课改经验,虽获益匪浅,但总觉得每种经验都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冲突,让我感到迷茫与无措,本次学习各位专家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至此,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绝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不是条条框框的模式,而是追求教学方法的灵活、教学课堂的高效。
四、夯实细节,注重过程。
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大于结果。要想做好一名教师,就必须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上海的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们都是教学的专家,他们个个都从基础做起,都从常规做起。83岁高龄的于老讲座字字如珠玑,句句撼人心,我从她的讲座里感受到了平凡,几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备课,反反复复修改,兢兢业业上课,孜孜不倦育人,但我从她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是常人所不具备的伟大,她勤学、善思、乐教,她执着、谦虚、奉献。她每节课要备三次,要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还要备出一切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她上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和技能提升,一定要做到和学生心与心的交融,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表达的技能。作为一名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于老先生“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实”的精神,脚踏实地的教学,殚精竭虑的思考,气定神凝、锲而不舍地把教学的各个常规环节作细、做实、做出独特、做出成效。
教育是一项工程,需要我们用高尚的师德去建造;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用求真的态度去实践;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创新的精神去探索;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奉献。让我们在教育这一平凡又伟大的工作岗位上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勇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專家;让我们用学习滋润教育的生命,用创新提高教育的魅力,用生命去歌唱教育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