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珐琅彩的发展
2014-04-29张娟
张娟
摘要:珐琅彩瓷器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有名的瓷器画法,盛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因其绝妙的工艺备受皇家贵族的喜爱,那么珐琅彩瓷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又是谁把珐琅彩瓷器工艺推向顶峰的呢?本文就从几件珐琅彩瓷器的精品为线索,来了解珐琅彩的发展过程。
珐琅彩的由来: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是用于奖赏各功臣的。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欧洲传教士带来的金属胎画珐琅器,作为贵重的工艺品,敬献给当时的康熙皇帝。这些珐琅器不仅技法十分精细,而且装饰风格也十分华丽典雅,所以备受康熙皇帝的喜爱。
康熙时期珐琅彩的发展:于是,他想让中国的画师也掌握这门西洋技巧,因此,到处寻找会做畫的欧洲传教士,不仅让这些技师教中国师傅珐琅彩技术,而且想把这些技法运用到中国的器物上。康熙经过多次的实验,终于想到在中国的特产,陶瓷上。因为陶瓷洁白如玉,那珐琅彩的颜色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了。这个想法很快就能实现了,从此以后中国就有了新的瓷器技法,珐琅彩。并且烧制珐琅彩的作坊,被设置在养心殿,以此为了方便康熙的亲临现场指导。于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这种品种就叫珐琅彩瓷器。珐琅彩的瓷器,一直为皇家所独有,所以显得高贵而神秘。在经过多年的实验以后,在康熙皇帝的授下,我国的珐琅器瓷器有了一些代表作,比如:《蓝底牡丹纹碗》,这个蓝底牡丹纹碗显得尤其珍贵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珐琅料非常的稀缺,蓝色的就尤为少见,这个碗在宝石蓝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成的缠枝牡丹,娇美异常,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的特征,从康熙时期的珐琅彩器物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珐琅彩的特点,都带有欧洲铜胎画法的风格,且图案都是以花卉为主。这是因为从当时掌握的技法有限。但是不管怎样,康熙皇帝开创的珐琅彩瓷器,不但把中国陶瓷发展推向新的高峰,而且为瓷器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
雍正时期珐琅器的发展:雍正皇帝继位以后,继续发展了珐琅彩画法,甚至亲自设计图案的样式和上面的装饰图案。雍正皇帝甚至想出办法,自己研制生产珐琅彩的颜料,不再从国外进口,以便于加快珐琅彩的发展,最后研制出来的珐琅彩的色彩品种比当初从国外进口的还要多。宫廷技师也加入到珐琅彩瓷器的绘画当中来,把珐琅彩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潮。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的特点,已经摆脱了铜胎模印,而是以色地装饰,直接就在洁白如玉的色釉上进行彩绘,。这些白瓷胎除了极个别为清宫收藏的明代永乐百瓷外,绝大多数是由当时的景德镇御窑厂特制提供的。雍正珐琅彩瓷器在图案装饰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由原来康熙皇帝的珐琅彩只绘花卉,有画无鸟的单调局面转为大量的花鸟,竹石,山水等图案。空白处再配以与画面内容相应的诗句。珐琅彩瓷器真正成为了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书画的意境。比如《松竹梅纹橄榄瓶》,此瓶就是以珐琅彩绘“松竹梅”的图案,松树苍劲,翠竹挺拔,梅花秀丽,绿叶村托红花,画笔委婉细腻。图案上方墨书“上林苑里春常在”七个字。在诗句的上、下方则是用胭脂彩画成印章式款,分为“翔彩”、“多古”、“香清”三组。足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6字款。此瓶造型是橄榄状,又称橄榄瓶,这款瓶,造型优美,工艺精细,胎体轻灵。是雍正时期珐琅器瓷器的杰出代表。
乾隆时期珐琅彩的发展:雍正皇帝去世后,乾隆皇帝继位,虽然是位年轻的皇帝,可是与自己的主父和父亲一样,十分中意和青睐珐琅彩,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装饰题材较雍正时期更为丰富。除山水,花卉和花鸟外,还有中国或西洋人物。那时受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的各种洋花图案,同时还有许多新的器形的诞生。代表作:西洋人物图葫芦瓶《婴戏图两组》一组画面中四个孩子,在与三只羊戏耍,寓意为三羊开泰;另一组为九子嬉戏图 寓意为多子多福。这款瓷器
总结:在中国八千年绵延不断的陶瓷发展史上,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古陶瓷顶峰的作品。不仅作为清康雍乾三代皇室的秘制秘藏之物,而且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艺术格调上都反映了那个时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瓷器艺术品制作的崇高成就。由于其创制初衷和工艺要求的特殊性,其艺术成就空前绝后。他也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史上的又一个高峰,由于珐琅彩瓷器烧制费时费力,让本来产量不高的,再加上有些还在战乱当中流失到海外。因此我们今天能见到的珐琅彩瓷器数量有限。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陶器》 张旭 著 地质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1
《走近中国传统艺术》 韩鉴堂编著 华语教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1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