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寓教育管理问题探讨
2014-04-29冯会林
冯会林
摘要: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新形势下的高校公寓化管理中,如何拓展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育人方式,力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完善大学生公寓教育管理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字: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制度保障
山东大学东区新校2002级学生推行院部混住和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的试点工作,驻楼辅导员以学生操行分评定为抓手开展各项工作,负责所住楼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指导、安全防范、指导学生党团建设和公寓文化建设。这必然要求我们要顺应新形式、新体制的变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拓展素质教育载体,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浓郁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的素质教育基地。
一、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尊重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以民主平等的“尊重态度”,拉近师生问的距离。发扬民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学生心目中,驻楼辅导员不应是警察,而应是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辅导员要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从“以学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出发,与学生达成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做到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促进师生问的彼此信任。大学生正在经历着“精神断乳”的痛苦和喜悦,逐步建立起自己新的思维视角—主体意识,并且主体意识呈现进一步强化的趋势。他们正处于情感脆弱时期,渴望友情,希望理解,驻楼辅导员对学生的功过是非,不能不加选择地滥用奖罚手段,要与他们真诚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以思想友情影响打动对方,使其心情舒畅地自觉接受教育,而不是让人感到在强制和灌输。这样便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热点和难点,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以便做好他们的参谋,及时解决问题。
2.以艺术的语言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尊重教育”。辅导员主要是通过语言媒介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达到心理上的沟通,因而讲究语言艺术,是使学生思想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身为老师,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语言要富有爱心,充满真情;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对犯错误的同学,不应姑息迁就,而应进行严肃批评,指出其错误的原因、危害,指明改进的方向、方法。当然,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批评要紧密联系实际,采取恰当方式,讲究批评艺术。辅导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教育,才易被學生接受,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所以我们要把以学生为本的“尊重教育”作为突破口,让大学生在成长的体验中学会辨别、学会选择、学会自我管理,不断提升生命质量,从而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力,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二、加强公寓文化建设,营造“健康、优雅、团结、有序”的氛围
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寓教于乐,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性活动,弘扬健康向上的宿舍风气,努力营造具有楼域特色、有利于学生成才的良好环境。
当代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青春一代,对于他们,“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活动,用高格调的精神产品去提高同学们的境界,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根据大学生的一些新特点:群体结构和素质状况呈现多层次性,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我们要坚持通过一种“公寓的主旋律文化优势”创造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使大学生在相互作用下,彼此接近并趋向相同,从而使个体产生从众行为。通过公寓文化建设这个窗口,告诉大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及人生路途要遵守的守则,必须提倡的、坚决反对的;可以做的,不应该做的,利用典型事例对在学生中具有倾向性的问题、普遍性的问题或潜在问题,通过“主旋律舆论文化力量”的剖析和教育来增强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这种“主旋律规范”一旦内化,即具有一种公认的力量,并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尺度,就成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起点和行为指南,大学生就会自觉地用它们约束和支配自己的活动,增强自身的群体凝聚力,从而很好地发挥一种无形的“软约束性作用”。
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营造公寓文化氛围,寓教育于各种公寓文化生活之中,充分体现学校公寓文化的核心内容:健康、优雅、团结、有序,即:“健康向上的情趣,整洁优雅的环境,团结互助的氛围,紧张有序的生活”,寓教于乐,就会产生“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的良好效果,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公寓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
三、完善学生公寓制度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标尺,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也只是盲目的,没重点、没系统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该体现在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上。目前各高校关于学生公寓管理的规章制度或多或少存在前瞻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各校区管理制度不能完全统一等问题,因此,学生公寓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一定要克服以上问题。在驻楼辅导员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应特别强化和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1.将学分引进学生公寓的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管理。目前,有不少高校的思想品德课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应该把大学生在公寓中的各种表现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考核体系。例如:可以尝试着开展“学生公寓行为指导课”的课程,这门课程是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延续,也是必修课程,占德育课的2个学分。在学工部的指导下,驻楼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公寓社区的课程教学;学生社区行为养成教育及成绩评定;学生社区文明行为评定。教学形式可以是:(1)本课程从学生入学教育导毕业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在学生毕业前给出课程成绩,成绩不合格作结业处理。(2)本课程教学分各院部教室和学生公寓社区两大教学区域,分别由院部和公寓社区组织实施教学。教学内容又分为课程内教学和日常行为指导两个版块,课程内教学在学生第一学年内选择一学期完成,日常行为指导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3)本课程与学生社区行为档案卡融会贯通,在学生毕业前由驻楼辅导员给出成绩。
2.将学生在公寓内的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基础素质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认证考核体系。
大学生在公寓内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基础素质是指应具有的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公民的身份相符的文明语言、行为举止、宿舍内公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集体意识、理智的思维判断能力以及政治素质。具体实施如下:
(1)大一至大二期间通过对学生进行上述基础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接受并逐渐形成全新的宿舍生活理念,自觉规范自己在宿舍内的行为,正确处理与室内其他人员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宿舍风气;使学生尽快适应宿舍集体生活,熟悉宿舍管理制度,在思维判断能力方面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使学生对什么是与大学生身份相符的文明语言、行为举止以及宿舍应遵守哪些公德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
(2)在一、二年级基础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大三至大四期间着重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及正确处理室内成员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解除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误区,减少人际摩擦,形成个人言行与宿舍荣辱密切相关的集体意识,认识到良好的基础素质对今后的成长之路有重要影响。
只有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拓展素质教育载体,力争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浓郁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的素质教育基地。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公寓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