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主题:从珠算申遗说开去

2014-04-29

农家书屋 2014年1期
关键词:珠算技艺文化遗产

背景: 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编者:从龙翔凤舞的中国书法,到复杂精细的宣纸制作技艺,再到韵味醇厚的京剧……对于这些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你了解多少?和众多申遗项目相比,珠算申遗即便成功,带来的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也屈指可数,类似珠算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难道非要盖上世界认可这枚大红印章才可以得到继续保护吗?

丁先觉(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会长):保护珠算文化遗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中国珠算项目的“申遗”成功,是对中国传统的珠算文化的认可,标志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演绎了中国文化的又一个精彩,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又将书写新的华章。

珠算文化博大精深,其算理算法非常严谨科学,是机械化计算与人脑结合运用的产物。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的理论及文化内涵被忽略和淡化,某些需实践才能掌握的运算方法面临失传的危险。珠算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对珠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同时,在珠算基础上产生的珠心算,通过形象记忆在脑子里打算盘,经过训练后的儿童,计算速度惊人,而且记忆力明显增强,注意力更集中,是开发儿童智力的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这是珠算文化利用与发展的杰出成果。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与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造福子孙后代才是我们的目标。

房清江(湖北嘉鱼公务员):文化传承别总盯着课堂

非遗的传承一直都是尴尬的话题,已经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30项技艺中,除了端午节、书法之外,几乎都面临着传承无人的困境。原因其实并不复杂,这些文化技艺已然失去了现实的生存土壤,实用性的失去,已然使得其生命力变得相当脆弱。即便如中国书法,这项与汉字关联紧密的技艺,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勃兴而日益式微。

一些技艺申遗成功的同时,入学校入课堂的声音也随之而起,但是因为它们在生活中离普通大众很远,所以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些技艺学而无用,且不说是不是包袱,学过后很快便还给老师,也没实质意义。更何况,教育不是一个筐,啥都能往里装。珠算亦是如此,20年前它还是会计职业的必备技能,10年前还在学生教材里有一席之地。但会计电算化取代珠算,其实是技能工具化的替代,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

“非遗”的价值内涵,并非外在的形式,而是智慧与创新。如珠算其实是建立在五进制与十进制基础上进行数理计算的智慧创造,是思维的成果;又如,木结构建筑其实是建筑力学原理与材料科学的完美结合。类似这些成果,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创新是其生命力。换言之,文化需要传承其样式之内思维精华与创造精神,要传承这些基因,创新则是其律动不息的生命源泉。非遗亦是如此。

郭文婧(自由撰稿人、时评家):别拿“珠算申遗成功”做“复辟”文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从2012年开始,一些全国性的会计比赛也取消珠算项目。伴随于此的是,“推广”和“复活”珠算的呼声时而传来,理由无外乎五点:珠算手脑结合具有开发智力的功能,珠算能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珠算具有直观作用和模型作用,珠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如日本、汤加王国、巴西、墨西哥、加拿大等国至今仍很重视珠算。这次珠算申遗成功,极可能成为另一个强有力的“理由”。但我认为,珠算逐渐退出主流生活,已成必然趋势,没有必要人为强力“复辟”。

不否认珠算具有计算功能之外的很多功能,也不否认珠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毫无疑问应该加以宣传保护。但是,这种宣传保护,应该基于自然状态,不应教条、机械地为了宣传保护而宣传保护,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文化遗产与现实社会是关联的,社会是必然要向前发展的,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是变化的。如果不考虑现实,仅仅借“珠算申遗成功”而大做“复辟”的文章,甚至回到“从娃娃抓起”,进教材、进课堂,就极可能再次遭到孩子、家长和社会的拒斥,反而更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猜你喜欢

珠算技艺文化遗产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与文化遗产相遇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新中国珠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清代珠算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珠算与《数术记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