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人民没有包袱

2014-04-29牛文文

创业家 2014年1期
关键词:硅谷特斯拉

牛文文

我和黑马在硅谷待了六天,在纽约周围混了大概四五天。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改变世界的冲动。

那儿就没有什么悲催的事儿,一悲催了赶紧收摊儿干新的事儿去了。我觉得这个世界,只有美国人民不怕变革,而且主动说我要改变世界。我这个生意不行了,不行了就不行了呗,收摊儿很容易,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收摊儿太难了。

我们看到有一家2011年的公司,现在已经面临很大的挑战,是老公司了。在硅谷,没有一个说,明明你不行了,读者没有了,广告也没有了,你还要想办法。没有就没有了。

硅谷为什么有那么多伟大的产品出来?核心是因为有一大批敢试用最新东西的用户,什么新产品他都敢用。我们到斯坦福大学学了一天,斯坦福的教授自己主动应对大规模网上公开课,人人都这样。他们说,明年肯定没有现场课了,全是那种传播十几万人上百万人的课。

2013年年初徐小平跟我们讲,我还觉得有点儿夸张,到了硅谷一看还真的是,每个教授都在谋划。原先一年大概教200个学生,将来一年200万学生网上听我的课,为200万个全世界的人备课和为200个人备课完全不一样,全部都是用户互动的,跟他有关系。

到纽约,我带在美国上学的女儿去看NBA。在开场前很短的时间里,屏幕上说抽到了几个家庭,让他们坐到前排的空座上。这种基于手机端的粉丝管理软件,能在瞬间根据观众的消费习惯,以及你今天是跟谁来的、前排的空座情况等,搜索出现场那些值得奖励的人坐到前排,比如正好过生日的观众。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粉丝管理软件,已经非常流行。

我们黑马大赛一年搞十几场,3年来帮创业者融资100多亿元。有人给我拿来一张《华尔街日报》,说美国现在是这样的:你在比赛的瞬间,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众筹已经完成。

创业比赛这件事儿,在硅谷,解构得非常快。我们的创业比赛过去都是为了创业者和VC、天使对接的,但是现在人家已经众筹化了。众筹必须在网上进行,没有互联网达不到这个效率。创业项目一路演,下面就像赌球下注一样,结束以后很快就知道你融到了多少钱。

在美国,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美国人把每个领域都搬到移动互联网上玩儿。

美国人民没有包袱。

与吴军畅谈浪潮之巅

吴军老师是Google前400位的员工,是中日韩Google搜索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科技从业者、华人工程师和科技作家。他的著作《浪潮之巅》被誉为“科技从业者必读”和“商学院的第一推荐书籍”。吴军老师表达了以下观点。

第一,回望全球科技史,如同浪潮一般,一波一波,跌宕起伏,但总会有人抓住机遇屹立潮头,从IBM、思科到Google、苹果、Facebook,传奇再现,生生不息。

第二,硅谷的创业跟其他地区不同,因为硅谷汇集了全球最顶尖的人才。硅谷的创业,一上来就是面对全球市场,所以容易出现引领世界潮流的公司。

第三,中美创业无时差。北京中关村的创业气氛和热情是最接近硅谷的地方。

——E人E本总裁 蒋宇飞

【趋势之一】

学硅谷,学什么?

我们和硅谷,差在哪儿?

在硅谷,美国本土的白人、黑人现在可能只占所有创业者的40%~50%。硅谷是世界的。有个人从荷兰到了硅谷,他说这里具备创业的各方面要素,完全可以扎根下来。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并不完全因为美国人有创造力,而是这里有着全球化的人才。这里,移民中的“创一代”非常多,因为他们比较穷,“穷则思变”,创业能最快实现价值,输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往好的方面看,中美现在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但中国还有一个吃亏的地方。硅谷这种多元文化使创业公司国际化特别快,因为它组成的时候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在中国创业,人们首先会有意识上的假定:先做中国市场,然后做全球。例如,两年前,中国有两部很热的电影,《让子弹飞》和《赤壁》,在美国的票房都很差,都在一万多美金左右,原因是什么呢?《让子弹飞》有那么多隐含的东西,美国人看不懂,哪怕是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美国人也看不懂。观众必须了解电影的背景,而且并不是简单地了解。《赤壁》看上去是一个战争片,和美国拍的战争片好像没什么差别,其实除非观众了解中国两千年前那三个国家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否则没有人能看懂,这就是中国人的预先假定场景。

如果一个产品,背上了这么一个假定的话,就没法全球化了。好莱坞的电影都简单明了,它不要任何背景知识,剧情无非就是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泰坦尼克号》或者《阿凡达》的背后也是很肤浅的,但是世界任何国家的人都看得懂。

Facebook虽然起源于美国,但是它没有一个功能是特定给美国人用的。Google的搜索也是,就是一个简单的搜索框。还有iPhone,看似复杂,但用户不要说明书,拿着就会用。

硅谷的创业者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我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不对用户做任何限制。就像好莱坞拍电影的时候,预先想到票房可能50%在海外,所以拍的时候,尽可能减少这种假定。

我个人认为,硅谷还有一个科技创新霸权,因为只要是硅谷的公司,它很容易获得全球的认同。美国创业文化特别好,我正在和大公司高管聊天,他看到小年轻过来找他,马上不跟我谈话,认真地尊重年轻人。Google会和小公司合作,而不是剽窃它的创意,这一点除道德约束之外,与它的这种文化有关系,但在中国我看不到(这种情况)。

《浪潮之巅》作者吴军对来自祖国的创业者知无不言。

瀚海科技园、Google公司、特斯拉

瀚海科技园是第一个中国人在硅谷建立的创业园区。我们准备通过瀚海科技园来初步了解硅谷的创业氛围,非常巧,正赶上一位美国创业者的路演。

这个美国小伙子发现很多希望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苦于不能得到工作签证,他通过地图找到最近的一片公海海域,距离陆地只有12海里。他的创意是通过废弃的邮轮,在公海上建立一座漂浮的办公场所,以此来规避在美工作签证的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硅谷创新无界限的案例。如果在国内,这个想法很难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包括执行上也会面临很大的法律、政策风险,但是在硅谷,创新无界限的定义就是:只要法律不禁止,都可以去做。

——E人E本总裁 蒋宇飞

【趋势之三】

硅谷公司陷入A轮困境

硅谷有个有趣的现象:拿到天使投资很容易,但拿到A轮融资却越来越难,原因是硅谷的天使越来越多,创业愈发是个稀松平常的事,而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硅谷创业公司的估值比中国企业还低,其中还没有计入购买力的差异——A轮困境,在硅谷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

A轮即一家公司从机构投资者那里进行的首轮融资。此前,创业者可以获得资金数量更少的“种子轮”投资,但是一旦要募集的资本超过120万美元,“种子轮”便显得力不从心了。

2013年初,泛伟律师事务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如今硅谷企业由种子期融资阶段向A轮融资阶段过渡越来越难。根据其统计的数据,在2011年获得种子期投资的硅谷公司中,仅有27%能在2012年底展开A轮融资。相较之下,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在45%的高位。

更加有趣的是,连续种子融资成为新选择。在2011年创立的硅谷公司中,23%展开后续种子融资,这一数字是同期的一倍。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事实上,供求两端都应为此“负责”。

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在半公开地指责新近“天使投资人”的疯狂,这些人相对缺乏投资经验,怀揣五万美元热钱,便投资给了好友中做App的想法还挺棒的那一个。随后,这款应用可能会瞬间成功,甚至高价出售给一家大公司,但在机构投资者的眼中,这些产品和公司是不需要A轮融资的,因为这不会是一个巨大的生意。

Menlo Ventures合伙人PravinVazirani则表示:“其实完成A轮融资的交易数量在上升,但获得种子轮投资的公司数量增长得更快,和往年相比,这一比例严重失衡。”由此而来,越来越大的天使投资泡沫制造了一场假象。

对风险投资公司来说,原本的A轮投资实际上已经变成B轮投资。现在,风险投资通常会故意在A轮投资中投入大量资金,原因是他们认为有必要在每家公司的A轮投资中拿下大笔股份,以防止可能损失董事会席位的机会成本。众所周知,A轮融资的规模真正的决定因素是风险投资公司希望参股的比例,以及由市场制定的估值及投资额。

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的观点更加前瞻:“创业的成本越来越低,创业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通常要等上好几代人才能发生一次。20世纪中期诞生的那些等级森严的大企业将被小公司构成的网络取代。创业成本的降低正是创业风气流行的原因之一。”对此,格雷厄姆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我常常告诉创业公司,每次融资完成后,都表现得像是最后一次融资。”

格雷厄姆曾在自己的博客中警告创业者:“真正受到打击的初创企业将是那些来钱过于容易的公司,它们以优惠的条件获得融资,然后大手大脚花钱,对盈利不加关注。当市场紧缩时,这类创业企业首先将遭到破坏,因此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创业企业。如果融到大笔资金,不要急于花掉,这不仅仅是因为很快就会花光,而是因为这会把你变成无法在艰难时期生存的那一类公司。”

——文/本刊记者 吴澍

要学会顺势而为

张凤来

懒人网络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创始人

我们参观了谷歌公司,谷歌的愿景是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快捷、方便地分享互联网,所以他们赢得了世界。由谷歌出发,我想为什么美国文化可以创造这么多卓越的企业?

首先是强大的国家给了每个人一个优势心理:我们是最牛的,我们应该领导世界。这个发自内心的愿景,支撑了企业有力量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全力以赴。

其次是改变世界的梦想,有一种美国精神叫改变世界。加州阳光明媚,幽静、整洁,是学习和思考的好地方。这里更有一种阳光的精神,乐观、淡定地迎接成功与失败。大学里的每个人都在追随梦想,他们是“生来就为改变世界”愿景的践行者。

再次是创新。在硅谷,你如果不创新都不好意思创业。而围绕着创新有创业者,有金融家,更有连接者(律师、会计所)等。这些人也使得更多人愿意尝试创新。

由此反观,中国精神在哪?

作为创业者,在硅谷,我也看到了未来的创业趋势。

第一,信息技术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身边正在发生、已经发生、仍将发生一场产业革命,无论你处在什么行业都要关注并且积极参与到其中,否则你将失去这个时代。

第二,信息技术人才日益重要。这个时代,往往一个技术人才就可以发动一个重要的商业活动,一个软件就可以决定你在一个产业中的优势地位。

第三,学会跨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期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快的一个时期,所有的商业活动以及社会活动都在快速发生变化,这是挑战但也是机会。跨界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全行业、全社会都面临着巨大的创新机会。大势已定,要学会如何顺势而为。

在斯坦福

第三天,我们在斯坦福先后聆听两位商学院教授的课程,非常震撼的是两位教授首先谈的都是硅谷对失败的态度,失败在硅谷仅被称为“创业的实验”。创业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失败是创业者首先应该学会的第一课,如果你没有做好失败的准备,就不要创业,因为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

主讲投资的Ilya教授提供了一个很惊人的数据,在硅谷,低于5个人的公司不少于7万家,其中99.9%的企业死掉,却总会有一两家改变世界。

接受失败,尊重失败的人,是硅谷通行的创业观点和文化。

——E人E本总裁 蒋宇飞

【趋势之四】

MOOC:在线教育的革命

在线教育正在迸发出巨大的威力,一个教授的覆盖半径可从几百人顷刻间激增到上万人,而实现自由平等的教育正是硅谷乃至美国的精神之一。

两三年前,我在教授MBA学生的时候,是可以写出一本授课指南的,授课的过程对于一名教授来说,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感。

如今,网上出现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这一免费授课形式。MOOC模式可以同时针对5000到10000名学生授课,而且时间和空间成本非常低。

可以说,我现在的授课已不仅限于MBA学生,而是面向国际上所有想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为此,我现在也在开发针对全世界的硅谷投资课程,2014年夏天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在线听到这门课。

任何事物,如果把视野放眼国际的话,对需求的理解就会不同。例如面对公开课程开发的时候,就要想到全球授课时间,以及文化因素。长此以往,将来无论授什么样的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国际的学生,而不仅仅是MBA课堂。

我的做法是将在斯坦福讲授多年的电脑课程直接搬到MOOC上,当然其中一些课程也做了充分的修改,然后才能成功地移植到上面。在过去20年中,我的电脑课程只有3000名学生听,但是一旦放到MOOC上,我的学生群体就将超过20万名。

在线教育带来的变化不仅限于大学和机构,还包括中小学、企业培训等各方面。譬如我前两天遇到的一名教育者,他想帮助3至8岁的孩子更好地学习音乐,方法是要建立一个音乐社交网站,让孩子们在上面共同学习。

我除在斯坦福商学院授课外,也是一名天使投资人,主要关注在线教育领域,在过去12~18个月之内已经见了50多家教育机构的创始人。如今,硅谷的很多风险投资都只专注于投资教育界的高科技公司,还有一些大VC会为教育产业预留资本。

我个人投资教育产业更多的并不是赚钱,而是想如果这些初创企业成功的话,它们将改变整个教育环境。刚才也有在座的创始人曾提到怎样避免失败,其实成功有两点,一是要能赚钱,另一个就是你能改变整个世界。

——口述/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 伊利亚

整理/本刊记者 吴澍

【趋势之五】

特斯拉未来何去何从?

在斯坦福,黑马营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深度的“汽车课”,在国内被膜拜的特斯拉,在教授的眼里不过是刚进入赛道的新手——开局不错,但别忘了,这是一场比拼耐力的拉力赛。

在硅谷,创造的动力不在于一个高增长或者大项目,而是这个项目能够改变世界。特斯拉公司迄今只有10年历史、3000名员工、两款车型,它几乎是电动汽车的代名词。特斯拉两位创始人对运动汽车、跑车非常感兴趣,与此同时,他们又希望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基于这样的信念和热情,特斯拉得以诞生。

未来方向:走向中低端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特斯拉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是要成为拉力赛冠军,还是赢得一个赛段,还是只是整场比赛的参与者?

特斯拉现在的产品定位很清楚:高端的电动跑车系列。但是如果想要在这个领域成为赢家、成为冠军,就要保证能够存活在这个市场上。

现在的特斯拉产量非常小,年销售量大概是22000~25000辆。感知价值决定产品价格,所幸特斯拉的感知价值非常高,可以对冲它的高成本。使用成本上,虽然现在一次充电能够行驶200多英里,但多数人依然承担不起。即便特斯拉的销量可以持续,也比保时捷和法拉利都多,但需要注意,后两者属于菲亚特集团的一部分。

在汽车产业,每个公司年产量至少100万辆车,才能保证独立发展与延续,否则必须研发新的车型。照现在的趋势,一个车型销量200万辆左右才能继续保持。作为硅谷的新创企业,特斯拉做得固然好,但是持续性到底多长还是有待考验的。

特斯拉本身确实是一款非常好的车,但是它必须向业界证明可以更好,那就要花5年进行相关项目的研发,然后再用7年生产所有产品。在7年之中,同时要进行迭代,使车型升级,保证接下去的几年当中不被淘汰。车辆最终定型并投入市场之后,要保证配件能够持续供应。作为一个新创公司,特斯拉要向业界证明它有这样一个持续的物流产业链,仍然比较困难。

Tesla的专利更可怕

特斯拉的故事非常吸引人,虽然这些想法其他人也有,但他们都没做到,特斯拉却实现了。这是因为Elon Musk 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连续创业者,毕竟他曾创办过SpaceX及PayPal。特斯拉有个“三步走”的计划,其实曾在PayPal中全部得以应用。

首先,它使用的是已有资源,不是重新创造。在雇员上,特斯拉会雇佣德国和底特律汽车界的专业人士,他们是能够去粗取精的。特斯拉的两款车Model S和Roadster都是用已有资源改造而来。由此可见,特斯拉的用人理念和他们制造产品的理念是非常契合的。其次,要让电动汽车获得大家的信赖,特斯拉还需更多资金来获得良性循环。在2008、2009年,特斯拉还是出现了资金周转问题,公司濒临破产。但是Elon Musk很聪明,他不会说需要4000万美金继续周转,而是说如果投资4000万就能参与其中,你愿不愿意。

现在摆在眼前的问题是:老牌车企是否害怕特斯拉?这些汽车巨头害怕的并不是特斯拉本身,因为它现在的生产量并不高,收入也不及。巨头害怕的是同行会收购特斯拉,最终特斯拉的资本和专利都会转移到竞争对手那里。

——口述/斯坦福大学教授斯文·柏克尔博士

整理/本刊记者 徐利君

【趋势之六】

汽车将变成移动终端

未来,没有什么不能与互联网结合。汽车,这个看起来粗笨的钢铁产品,其实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终端,首先尝试娱乐等应用,而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创业机会。

传统汽车行业会不会被互联网模式颠覆?在黑马营的硅谷行中,斯坦福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斯文·柏克尔教授告诉大家颠覆不太可能——即便是特斯拉也还没有走到最终的成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汽车业将会与互联网产生越来越深地融合,而这将会产生巨大的创业机遇。

为什么颠覆不大可能?斯文·柏克尔认为,汽车制造和流通环节非常复杂,互联网公司缺乏该领域的经验,而且它们也没必要颠覆整个行业。比起智能手机,汽车更笨重、更像一个机器,但其实际上并非朽木。汽车内部嵌入了很多智能模块,有超过20个通讯系统,而这些通讯设备占了汽车40%的成本。所以,汽车实际属于“内秀”。

当前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汽车的潜能发挥出来,如何创造一系列体验良好的车载应用软件——这是互联网公司的机会。车载应用可以分为四类:娱乐/通讯、维护/维修、安全/效率、服务/信息。斯文·柏克尔认为,从大众的付费习惯上来看,娱乐应该是首选方向,而从互联网公司的特性分析,娱乐也应该成为他们切入汽车业的入口,至于安全等方面,从行业成熟度来说还要“等些时日”。

娱乐为王,但这似乎与中国的事实有些不符。在《创业家》2013年黑马大赛总决赛的8强企业中,就有两家涉及互联网与汽车的跨界:上海车水马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用O2O的方式切入汽车的维修、保养领域,为车主和4S店提供双向便利,并且开辟了维修问答社区;联车(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具备汽车总线设计和解析能力,其面向车主的产品可以获得汽车全数据,并提供故障预报,同时可通过手机进行反向控制。

两家企业都受到评委的关注,但却均以维护、安全为切入口。斯文·柏克尔表示,汽车娱乐的基础在于汽车与网络、与移动设备的连接,而这却是当下暂缺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斯文·柏克尔展示了他的构想:搭建与公众移动通讯配合使用的汽车专用短程通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由公共或私人WiFi组成,“你在十字路口停下来,这个红绿灯就会提供WiFi信号,可以让你快速下载一些东西,还有就是汽车自身也可以成为一个WiFi热点”。

各位创业者,为汽车业搭建一个新的通讯网络,这同样是个创业机会。

——文/本刊记者 邓超

文化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段建

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

硅谷之行,如此多的冲击和感动,到底是什么造就的?拨开财富、制度、人、技术这些保障要素,发现其实是文化决定和造就的。这种文化会吸引到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给这些最聪明的人最舒适和喜欢的环境,技术、制度、持续创新等等就会变成自然和唯一的结果。

真正的强大不是军队,不是经济,不是某项技术进步或某项应用的爆发,而是文化的强大。真正吸引人,令人尊重,令人信服,令人接受的是文化。用户使用产品实际是接受和认同背后的文化。优秀的文化会团结和吸引优秀的人,并在其引导和支撑的远大目标牵引下,凝结优质资源,成就伟大的产品和持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立意高远,凝结和透射着优秀文化产品会推动文化认同。

产品发扬文化,文化引领产品,二者互相促进,共同提升和发展。这些文化包括:一、尊重和包容失败的文化,没有失败,只有试验;二、全球视角;三、用户第一,而非客户或者金钱;四、产品设计着眼未来至少3至5年,而非当下;五、做到极致;六、团队精神;七、达成目标的路径会有调整,但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和企业使命不会变。

访问Linkedin 、Fenwick

Linkedin是美国知名的商务社交网站,在全球都比较知名。Linkedin展现给我们一种迥然却又合理的创业轨迹,没有剑走偏锋、精彩绝艳的招式,起步较早,客户发展比较缓慢,但在细分领域比较坚持,如今的市值已经达到200亿美金,没有波澜壮阔但却是很扎实、很典型的创业代表。

Fenwick(泛伟律师事务所)号称“硅谷的接生婆”,是硅谷最优秀和出色的法律事务所,更是硅谷发展的见证者。1976年,Fenwick帮乔布斯和沃兹注册了苹果公司,很多硅谷的传奇公司都是Fenwick的客户。有一个戏说,在硅谷你遇见10个人,有5个VC、3个创业者及两个律师,这足以证明在美国法制环境下律师的重要性。

——E人E本总裁 蒋宇飞

【趋势之七】

2013年美国风险资本走势

泛伟律所是个神奇的机构,它其实与硅谷融为一体,亲手接生了“苹果”等伟大的企业,但几十年来依旧干着本分的事情——为创业者服务。它对风投也有研究,看看他们的结论吧。

自2000年~2001年的“Dot Com”泡沫破裂,风险资本交易的估值和条件发生了重大且快速的变化,因此泛伟律师事务所自2002年起,开始出版硅谷风险资本调查报告。这份最新的趋势报告中,除数值上的变化外,同样可以让我们看到,太平洋彼岸的风险投资在内部都在进行着哪些变化。

公司估值显著增长,但并非“泡沫”来袭

2013年第三季度,在得到融资的硅谷公司中,73%获得了比上一轮更高的估值,只有8%的公司折价融资,另外19%的公司估值持平。这是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公司融资情况最好的一个季度。

虽然现在估值较高,但泛伟认为目前的情况不同于1999年,因为VC在选择公司时比过去更加挑剔,同时投入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总额和风险资本投入企业的资金总额远远低于1999年,亦低于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此外,比起“.com泡沫”时期,当下获得同样估值的公司更加成熟,经营情况和商业模式更好,收入也更高。在IPO上,市场对企业的选择也比“.com泡沫”期间更挑剔,在2013年前三个季度中,只有52个VC支持的公司上市,这个数字甚至落后于2007年的80个。

风险资本募资减少,回报率不如股市

在过去10年间,风险基金给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甚至低于同期纳斯达克或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增幅。因此,风险投资基金的募资减少了,目前仍然远低于2000年代中期的筹资金额,风险基金的数量多年来也一直呈下降态势。事实上,在同一时期,企业投资基金、后期私募股权基金、非美国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者增加了投资数额,弥补了由于风险基金减少所带来的投资不足。其中,企业投资的增长特别引人注目,2013年前100个风险交易中有39%的交易含有一个企业投资方,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22%。

目前风险资本最青睐哪些行业?

在过去几年中,风险资本支持的主要行业是互联网、数字媒体和软件。从估值角度看,软件行业在估值方面超过互联网和数字媒体,在投资数量方面当然也是如此。硬件、生命科学和清洁技术公司均位列其后。

泛伟认为,硬件行业的创新大多数为大公司所为,但机器人和商业无人机业务方面有可能会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风险资本支持的硬件行业将会有所改善。同样,对于生命科学行业的IPO而言,2013年是一个好年头,已上市的生命科学公司表现也不错,可能预示着生命科学公司在2014年会实现增长。

天使投资前景如何?

天使投资在过去的几年中有明显增长,2009年约有500轮种子投资,而2012年超过了1700轮,但是在2013年中似乎趋于平稳。同样,在过去几年中,孵化器和加速器的数量也显著增长,从2006年全球25个增长至2013年170个,似乎也趋于平稳。

天使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改进和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平台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创办互联网或软件公司的费用。此外,从这些行业中获取了大量财富,并且希望继续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参与这些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投资增长型公司的风险资本并没有随着天使投资的增长而增长,造成了一些人认为的“A轮融资短缺”,这可能导致天使们在为早期阶段的公司提供资金时更加挑剔。随着美国国会和证交会(SEC)放宽了适用于天使投资的法律法规,在未来一两年内,这种类型的投资可能会增加,但可能是来自不那么老练和富有的投资者。

VC开始提供新的“附加值”

由于过去几年中,风险投资日益集中于有限数量的基金,因此风险资本家想方设法为其投资组合公司提供新的“增加值”,例如提供集中的辅助服务,如人力资源、公共关系和会计服务。风险基金还在其投资组合公司之间创建先进的社交网络,使这些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能够进行互动,互相帮忙解决常见问题。

在退出端,风险资本家们日益接受与从创始人和初始投资者那里购买风险企业股票的二级投资者合作。这给早期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可以部分清偿投资并降低风险而无需出售公司或上市的方法,使被投资的公司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独立和非上市性质,并增加更多的价值。

——文/泛伟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科百瑞(Barry Kramer)

在变化中找到机会

潘定国

南京五格货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

在硅谷,我看到了这样一些故事。

公海上建一个大游轮,全球的企业可以免签证在上面办公、生活和娱乐,是不是超级酷?徐小平老师己经投资了! 一家设计公司,设计UP手环、自动咖啡机、人工智能办公桌椅等酷品。它对认同的创业公司不收取设计费,而是收取5%-15%的股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是一家上市公司,它将社交、大数据和招聘相结合,树立了很高的竞争壁垒。在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已有2.59亿用户,年收入几亿美金。

这些成功,我想是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远大的梦想。硅谷是面向世界的,这里汇聚了全球的创新思想、创业人才,每一个创业者都抱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在这里,我与企业家、初创业者、教授、工程师等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了交流,他们都说要颠覆传统、改变世界。

第二,重视学习、尊重教育。斯坦福校园很漂亮,100多年的大树随处可见,100多年前的建筑依然林立。这里有30多个图书馆,200多件罗丹雕塑,是全球第二大罗丹作品收藏家。斯坦福教堂为每届毕业生做一块地砖,1930起,在每块地砖下放一个学生纪念物。

猜你喜欢

硅谷特斯拉
特斯拉Model S Plaid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
特斯拉大战爱迪生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硅谷设计师Yves Behar
新发布的特斯拉Model 3你会开吗?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浦东科投入主飞机中的“特斯拉”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