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眼中的规则与自由

2014-04-29柳佳

父母必读 2014年1期
关键词:压制规则教室

柳佳

网上有个妈妈说:我希望给孩子美国式的教育,即让孩子像小鸟一样在蓝天中自由飞翔,愉快成长。因此,我从小尊重孩子,不过多约束孩子。结果,当孩子到了三年级的时候,一直很难适应小学的生活,开始上课不听,作业不做,后来迷上电脑。我很困惑,不知道哪里做错了?

像这样对自由的教育存在着误解,或者是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自由教育中去的父母大有人在。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没有规则的自由不能称之为自由。规则是在保护孩子,告诉孩子行为的边界,给孩子安全感。

从中国教育传统中走出来的很多父母会反感规则这个词,希望孩子拥有快乐、自由自在的童年,认为规则就等同于禁止、束缚或者反抗。但是,我并不觉得规则压制了孩子的个性,或者压制了孩子的创造力。

规则在干什么?

即便在美国,自由也与这位妈妈所想象的自由相距甚远。在美国,提倡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但是,为孩子设立的规则也是很多的。我们不妨借由美国的实例,一窥规则的门庭,看看好的规则到底在干什么?

规则在规范行为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老师比较重视行为规范,他们每个星期都会让孩子把行为成绩单拿回家,而学业成绩单一个学期才发4次。行为成绩单包括:

是否能听从指令。

是否能和同学一起玩:比如,是否能轮流,遵守秩序;是否会排斥别人/孤立别人;是否会合作。

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是否会打扰别人:比如打扰老师;不举手;大声喊出来/不举手就脱口喊出来;在别人讲话的时候,讲话干扰别人。

是否在独立学习时间产生干扰:比如,学习时间讲话或者玩;不好好坐着,在教室里闲逛。

是否能遵守纪律:在教室;在学校走廊;在厕所;在食堂;在别的课上……各个场所的基本规则都一样。

是否尊重别人……

凡此种种,这样的规则和礼仪,从幼儿园起就一直在不停向孩子传递,慢慢训练,慢慢规范。

规则在培养习惯

老师还非常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遇到做作业(assignments)时不听从指令;不认真做作业/不合理使用时间;作业不整洁;在一个任务过渡到另一个任务时不专心或干扰他人;没有保管好个人/学校物品等问题,学生是要被扣分的。孩子在这样的规则要求下,会逐渐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

我的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书包,里面是他们的个人物品:自己想看的书、本子、文具盒、自己的水杯等。我每次带他们去拜访亲戚朋友,当要离开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己把东西收好了,自己背上。即便出去旅行,他们也会自己背包,管理自己的物品。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这些习惯都得益于他们从五六岁起在幼儿园的训练: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通常在下午,孩子们有独立学习的20分钟时间,用来复习这一天所学习的内容。这个独立学习时间由老师事先安排,比如,小宝,你先复习单词,接下来做数学游戏,然后去图书馆借书,最后写日记等。在这个时间段,孩子要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有些孩子去图书馆,担心超时,他们会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说,麻烦你给我定时,我需要10分钟。计时器响了,工作人员就提醒他们回教室。孩子们正是在这样的训练中,养成了学习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规则如何保护个性?

从中国教育传统中走出来的很多父母会反感规则这个词,希望孩子拥有快乐、自由自在的童年,认为规则就等同于禁止、束缚或者反抗。但是,我并不觉得规则压制了孩子的个性,或者压制了孩子的创造力。

美国小学的教室外面,墙壁上常常贴了孩子们的课堂作业,有写的文章、做的手工、画的图画等等,我看的时候常常会笑出声来,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个性和兴趣,他们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想所感。那为什么个性没被规则所磨灭?事实上,我们公认的是:孩子需要一些合适的规则。问题在于,什么样的规则是合适的?

合适之一 :不制定做不到的规则

规则之所以不至于压制了孩子的个性,是因为这些规则阐述得非常清楚,并且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做到的规则。比如,规则是“上课的时候你不能打扰老师,不能打断别人讲话”,这样的规则界定清楚了上课的时候不能做的事情,但是别的事情都是允许的。比如,不要求孩子整节课端正地坐着,因为不打扰别人是6岁孩子可以做到的,整节课端坐,6岁的孩子可能就做不到了。如果要求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情,往往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一方面没有办法遵守这样过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承受了来自老师,甚至是父母的批评,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合适之二 :只制定具体的规则

老师对规则会去详细地解释,比如“和同学合作,做作业或者游戏的时候不孤立同学等”是非常具体的行为规则,而不是“爱同学、团结同学”这样的抽象规则。只有详细的、具体的规则,孩子才能理解,才能执行。

合适之三 :不拿规则当魔法棒

对于规则老师们需要去解释,并且不断提醒孩子。因为遵守规则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而不是魔法棒。不是说,今天孩子入学,我告诉你,这些是规则,从今往后你就必须遵守规则,做不到就要训斥或者惩罚。

我家小宝在美国刚入幼儿园时,我陪了一个星期,每天在他们的教室里观察一小时。那是2岁小班,有个孩子也是新入学,喜欢推人,用玩具砸人。老师每次都注意到这种情况,耐心地抱住他,说:“我们要友好地对待他人,触摸别人要友好,轻柔,不能推人,不能打人。玩具是用来玩的,不能砸到别人身上。”每次看到,老师都这么说,还示范什么样的接触是友好的接触。过了几天,我确实发现这个孩子的不良行为减少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知道他们需要不断提醒,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一旦输入规则程序,就能毫无差错地去执行。不断耐心地纠正,直到这些行为不再出现。

只有详细的、具体的规则,孩子才能理解,才能执行。

猜你喜欢

压制规则教室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313”教室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一种新型无人机数据链抗压制干扰技术的研究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