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新 精心呵护热土
2014-04-29齐林梅
齐林梅
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立足本市实际,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保发展、保资源、保权益”,呈现了“保障有力、运转高效、服务优质、创新发展”的国土资源工作新格局。本刊记者就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亮点对乌兰察布市国土局局长刘常华进行了专访。
记者:据我们了解,目前中国国土资源部、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及高校的专家对“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而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请刘局长介绍一下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
刘常华局长:先说说“一张图”及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它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厅“信息化”相关要求把已有的以及有待完善的国土数据整合到一起,有行政审批、土地、矿产、地质灾害等95项内容,建立“一张图”综合数据库,以及在综合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一站式的国土业务管理应用系统,最终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矿、以图防灾”。这一项目成果可以满足全市国土资源日常工作需求,有效提升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应用管理水平。
再说说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和目的。简要的来说,其任务就是以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技术支撑,整合全市范围内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布的数据资源,整合核心数据,形成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综合数据库。并且按照综合数据库管理维护和应用服务的要求,开发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市国土资源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维护。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目的,就是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将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与国土资源管理规划、计划、审批、利用、保护、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管理系统叠加,与国土资源各业务数据库挂接,建设集地政、矿政、测绘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和以网络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全市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综合监管的目标,形成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运转协调、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综合监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综合数据库的建设,一是全面、快速和准确地掌握全市国土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空间布局,准确记录资源开发利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信息,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二是整合全市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及其业务办理、行政办公业务流程,实现“批、供、用、补、查”在应用系统中的全面实现和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及服务。三是提高国土资源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实现国土资源数据最大限度地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和技术保障。
“一张图”综合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需要不断完善。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一张图”综合数据库和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数据交换和服务体系,在综合规划、耕保、地籍、用地、地矿、储量、执法监察等业务数据库基础上,加快了市级电子政务系统与区厅、旗县级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下一步可以实现如日常业务的接待、查询、交办,公文交换、申请项目的上报及批复等管理功能网上运行,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
信息化综合平台的建成,使我们的每项工作都能到量化,心中有数,可以准确到每一个属性,如一块土地,可以查到地藉号、土地坐落、土地使用者名称、权属性质、细节变化等,对耕地保护和新增建设用地可以达到量化控制。同时,对经济方面各项指标一目了然,起到了警示作用,而且使工作透明度更高,效率更高,过去查阅一项内容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
记者:我区废弃居民地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也是国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头戏,乌兰察布市这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刘常华局长:不错,这项工作确实是国土管理工作中的重头戏之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下发通知后,我局启动快,实施早,制定了一整套工作措施和办法,把这项工作列为“帽子工程”,采取一票否决,完不成任务者,丢官换将。严把工程质量关,在工程施工方面,采取招标制,透明、公平,让最有实力的单位承担施工任务;在质量监控方面,对工作“回头看”,对质量进行跟踪,成立了两个督查组,每月督察一次,而且将此项工作常态化。同时,我们还对各项工作都进行科学实施与管理,对于废弃地复垦利用,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项目选址和测量中,充分利用高科技设备,确保准确无误。在废弃地复垦工作中,耐心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做到复垦的土地,归还原使用者,受益原主,在复垦工作中,未发生权属纠纷事件,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惠民工程。2013年,按规划要求完成3,400公顷复垦任务。2013年7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李世镕厅长对乌兰察布市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全区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工作现场会”在乌兰察布市召开。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抓好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工作。去年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帽子工程”,今年仍然是这样要求。要多措并举,加大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工作力度,加快复垦工作进度,确保上年度复垦任务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2014年度2,800公顷复垦任务在年底前完成。认真做好2013-2014年规划建新区报件工作,按时完成复垦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评审和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做好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督促检查工作。
记者:乌兰察布市虽然不是寸土寸金,但耕地和建设用地保护和占补平衡也是个重要任务,请问这一任务的完成情况怎样?刘常华局长:在建设用地保障和基本农田保护方面,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夯实基础性管理工作,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在管理好建设用地,保障发展上,我们积极改革创新,超前谋划、主动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一是2013年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报件187件,面积6,158公顷;二是通过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两年解决用地指标6500多公顷,共为各级政府节约新增费和造地费约8亿元。三是全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45宗,面积2,520.0846公顷,其中划拨方式供地122宗,面积1,219.4143公顷;出让方式供地423宗,面积1,300.6703公顷,出让价款50.3362亿元。全年农转征项目供地率为32.67%。
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方面,我们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狠抓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和补充耕地储备库建设,实现了全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一是市、旗县、乡镇、村民委员会层层签订了《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二是按时完成了各年度全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工作;三是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科研基地和耕地保护科学技术科普基地在我市挂牌成立;四是超额完成2012年和2013年自治区下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五是2013年全市又建设补充耕地储备库项目七个,拟建设总规模2021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996公顷,预算总投资4,500万元,确保在2014年6月底完成。六是积极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市11个旗县市区划定永久基本总面积79万多公顷,高于自治区下达指标。
记者:地质环境治理在国土管理中工作中也是个难点,常常旧账未清,新账又欠,乌兰察布市的情况如何?
刘常华局长: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我市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乌兰察布市可以说有新变化,具体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自治区地质环境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我市共实施55项,已完成的45项,其中36项通过自治区竣工验收,9项通过市级初验,正在实施的10项。其中2013年我市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6项,包括矿山环境治理项目2项、地质遗迹保护项目2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2项,预算资金总额17,436.07万元。二是建设“绿色矿山、和谐矿山”——组织大苏计钼矿、兴和石墨矿等6家生产矿山申报“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建设,并计划以后每年申报3-5个矿山企业进入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和谐矿区”行列。三是开展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和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建立对矿山企业环境治理的责任机制;2013年生产矿山组织编制《分期治理方案》,已有12家矿山企业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任务,矿山企业共投入资金234万元,治理面积0.4226平方公里。2014年要确保30%以上的生产矿山开展分期治理,争取达到40%,其中要完成验收20%以上。今年还要进一步强化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按照国家确定的“三区两线”地质环境治理目标,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