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11”谈起
2014-04-29苏鲁
苏鲁,山东日照人,生于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名作欣赏》杂志上旬刊副主编。
11月11日,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检索我们有限的历史知识,能记起来的大概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的这一天结束。然而近几年,“双11”迅速变成了中国人的一个盛大节日。连续四个1,各是各的,形单影只,让人联想到没有婚配甚至没有恋爱对象的单身汉,这一天由此被好事者戏称为光棍节。具体是哪位“大神”最先倡议的已经很难考证,出人意料的是,生活单调、情感苦闷的青年们似乎一夜之间找到了情绪的宣泄口,他们以光棍节的名义自我调侃并彼此产生共鸣,以一种戏谑姿态、娱乐精神对乏善可陈的日常生活发动了一次小小的反叛。
这类源自草根、毫无章法的文化“暴动”,大抵会在围观中乱哄哄地散场,终究成不了什么气候。然而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个农民都有一个做皇帝的梦想,有些起义也的确走到了推翻旧主、改朝换代的地步。我们更清楚的是,群体行动通常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之徒所利用,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幸的是,草根青年们的想象力这一次是真的被歪曲和利用了。这种措辞大概显得言过其实、咄咄逼人,不妨称之为借用或者雀占鸠巢。来自官方政策的“十一黄金周”早已过去,舶自西方的圣诞节还可望不可即,这样秋风乍起、天气渐凉的11月就显得有些平淡而落寞了。而正当此际,人们纷纷开始寻觅冬装,内心的购物欲望也在“秋收之后的喜悦”中悄悄膨胀起来。商家们货源充足,却苦于找不到一个开展促销活动的噱头,这时“双11”出现了,光棍节出现了。这个滥觞于情感苦闷的节日被绑架和改造,顷刻间演变成为一个盛大的购物狂欢节。据统计,2013年11月11日零时起,淘宝交易额仅仅用了55秒钟就达到了1亿元,全天交易额则突破了350亿元。
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至今还有比较明显的象形特征和图画痕迹。见字如见其物的习惯性思维转移到阿拉伯数字上,对11月11日进行形象化的解释,对于国人来说完全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莫道君行走,更有早行人。”台湾和香港早就盯住了这个特殊的日期。1987年,这一天成为台湾人的“双胞胎日”,取“成双成对”的意思;2002年,这一天成为香港人的“夫妻节”,取“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意思。两相比照,颇为有趣。台湾和香港的同胞们已经结婚生子,而大陆的同胞们却还在苦于单身。就算单身也不要紧,这一天完全可以发展成以爱情或婚姻为主题的节日,就像台湾和香港那样,渲染一种温馨气氛,传递一种正能量。戏谑也好,发泄也罢,都不是问题,单身的男女们只要聚在一起,就有了缔结良缘的可能。然而为时已晚,我们的光棍节尚在襁褓中就被“奸人”掳去,从此认贼作父。
作为购物狂欢节的“双11”,不仅反映出当前这个消费时代的面貌,还折射出当代人时间意识的改变。关于消费时代,之前多有论涉,不赘。可以预料,2014年“双11”的购物狂欢节还会继续,交易额也会大幅攀升。说到底,它无非是一场借助于网络技术的盛大庙会,中国的庙会和赶集传统源远流长,有谁不想凑个热闹呢?庙会通常设在寺庙附近并由寺院名来命名,比如老北京的隆福寺庙会、护国寺庙会。除了购物,庙会还兼具祭祀、娱乐、人情往来等许多功能。“双11”则只限于购物,并且以时间来命名,在一定程度上,它具有了“中秋”“春节”这类节日的性质。需要注意的是,“中秋”“春节”这些节日的传统内涵正在削弱,而“双11”这类以消费为主导的节日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再如“黄金周”,与“双11”自下而上的民间性质不同,它来自于上層的政策规划,但同样是时间概念,而“黄金”二字更赤裸地暴露出它的消费性质。所谓“黄金周”,就是给你时间去旅游,由此衍生出交通、食宿、购物等各种需求,从而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毋庸置疑,“黄金周”、“双11”这类概念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侵蚀着我们的时间意识。
说到时间谁都不陌生,但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想必很多人不甚了了。当然,我们无意从物理学或哲学的角度来讨论它。反观日常生活,提到时间你会想到什么呢?首先是作息,也就是起床、睡觉时间。一觉睡到自然醒在今天绝对是奢侈的事情,绝大多数人必须在某个时刻醒来,仿佛冥冥中在被某个监工驱赶下床。后面的时间,则手执皮鞭早已等候在那里,上午上班时间、下班时间,下午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工作日、休息日、加班、调休、交稿时间、付印时间、出产周期、开会时间、出差日期、年中考核、年终总结、最后还款日、还款年限……当然,这些时间规定本身没有问题,它们架构起了我们的生活。有问题的是,它们正试图重新塑造我们的时间意识。何为作息?先秦古诗《击壤歌》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说古人的作息是与自然世界相关的,那么今人的作息则完全是一个时间节点。正如与庙会的丰富性相反,“双11”也仅仅是个时间节点。年复一年、上班下班,我们的时间感正变得单调、固化而了无生趣,我们的时间意识形成了一种投入——产出模式,它成为异化于我们自身的强大力量,规约和压抑着人们的生命冲动,从而实现最高的生产效率。而类似“黄金周”、“双11”等,则无疑强化了这一投入——产出模式。
日升日落,斗转星移,时节轮转,这类时间概念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即便春夏秋冬,也在人们的感受中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无关紧要,似乎只剩下夏装、冬装的差别。时间到底是什么?它不该仅仅是某个时刻、某个节点,不该仅仅是生活的条块分割和精确度量。如果是那样,我们就沦为了一台台会呼吸的机床。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它并非某种东西,而只是我们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应该与天地万物的自然流转相连,与“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生信仰相连,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历史喟叹相连。换句话说,时间意识说到底是自然意识、生命意识和历史意识。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时代,这样一个将不断制造出“双11”购物狂欢节的时代,我们去哪里寻找那种素朴、严肃而庄重的时间意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