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
2014-04-29周玉莲
周玉莲
目前我国动物疫情正处在活跃期,公共卫生问题令人堪忧。养殖模式、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病原体在多宿主间传递均影响动物疫病流行,并呈现新的发病流行特点。本文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动物疫病的流行趋势
1.1动物疫病种类繁多,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员、商品、牲畜流动日益增加,形成了经济发展与动物疫病不断上升的矛盾。一些地域流行的疾病逐渐变成世界性疾病,如印度的口蹄疫病毒,原来只在印度发现,但仅仅十余年的时间,中东、近东、东亚、南非、西欧等国家都开始出现,已超30个国家连续爆发重大动物疫病,这种趋势正在不断扩大之中。再如1986年首发英国的疯牛病,目前已扩散到日本、欧洲、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兔病毒性出血症、鹿加德纳氏菌病等。
1.2新型和新种病原引发疫病流行
同种病原不同血清型及异种病原在细胞内增殖,受免疫压力影响,病原不断发生突变、重组等,使一些新型病毒出现。此外,人和物流大数量、大范围流动,加速了这些病毒的增殖,特别是贸易自由化,客观上为动物疫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1.3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已发现的动物传染病有250余种,近一半是人畜共患病原,如西尼罗热病毒病、亨德拉病毒病等。近年来病牛病病毒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不仅可致牛死亡,还会使人患上克雅氏症。还有H7N9流感病毒,在我国已证明有13例该病。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疫情保密制度影响了疫病防治
目前,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动物疫情已经公开,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冲击我国的动物疫情保密制度,对诸如口蹄疫等疫情我国仍采用保守的管理方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对疫病的交流和控制,更不利于畜产品的出品,在许多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对我国动物疫情不明而拒绝进口我国畜产品。
2.2技术支撑体系支持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各级兽医站、兽医卫生监督部门所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然而真正掌握技术的专业人才却如凤毛麟角,合理人才的缺失、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体系的发展。而对农业大中专院校来讲,依然是以教育为主的圣地,虽然实验室拥有人才和技术,但没有用武之地,不能参与到动物疫病防治的主战场。
2.3体制不顺,全程化监控困难
无论是对动物疫情防控进行严格管理的美国、日本,还是注重绿色环保的欧洲国家,大多都建立了从加工、运输、贮藏、销售到餐桌的全程化监控管理。而在我国,防疫、检疫工作被分为几段,农业部、卫生部、工商部等各司其职,看起来管理井井有条,但由于这些部门尚存在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的情况,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使动物疫情的整体工作出现漏洞。
2.4防疫体系不健全,基础薄弱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对防疫体系产生了较强的影响,由于许多省、市、县级畜牧厅(局)被撤并,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强反弱。而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有限的人力、财力无法支撑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对兽医工作支持不够,如果一旦出现重大动物疫情,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破坏力,相关部门根本没有应急处理对策,只能坐以待毙。
3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建议
3.1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首先,成立动物疫病专业咨询机构。美国设有专门的动物疫情专家咨询机构,各方面专家参与疫病的研究及控制,同时还提出长远、有预见性的建议,从而大大提升了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能力。在我国也应建立这样的咨询机构,分为建议咨询与执行咨询两个部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同行之间为个体利益而产生的不良竞争。咨询机构对国家采取措施提出建议而不参与项目实施。
其次,建立全防控体系。建立动物疫情的监控、防治的全过程体系,上至省市,下到乡镇基层,都要有相关的组织机构。人才是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的关键,为此我国要大力培养相关的人才,为基层补充更多新鲜血液。防疫体系应包括:疫情测报体系、疫情报告体系、疫情防治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国外疫病防治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兽药、疫苗、诊断试剂)等。
第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目前,我国各大农业院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将其作为动物疫病研究的主战场。我国地域辽阔,疫病分散广泛,所以仅凭一个检测机构很难胜任所有工作,应以大专院校实验室为基础,成立区域性防控实验室。如病牛病的防控,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所以应充分发挥大中专院校的科技力量,尽快形成区域性防控网络。
3.2借鉴国外防疫先进经验,适时公开疫情
动物疫情是全球公害,所以保密做法是不可取的。应站在人类健康的认识上看待疫病防控工作,一旦出现疫情,应在适当时候公开,这样才有利于得到国际支持,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越多人参与疫情的防控工作,就越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使疫病得到控制。此外还有利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3.3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想使法律体系更完善,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对执法队伍进行考核,将思想品德好、业务素质精湛的人才留住,以充实现有人才队伍。相反,对那些不务正业、政治道德不高的人员,尽早清理出去,以免“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对违章情况坚决不姑息,做到防微杜渐。
其次,“无规矩不成方圆”,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动物疫情防控的基础保障。我国《动物防疫法》在颁布以后存在体制不顺、推诿扯皮的情况,可以说它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渐渐不适应新形势新问题的要求。《动物防疫法实施条例》一直处于理论验证阶段,始终未出台,而其他配套法律也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完善之处。法律涵盖面不广。目前主要有《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大体适应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控现状,但相比发达国家严密、完善的法律制度,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实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必须扩大法律涵盖不广泛,使职业权限梳理更加透彻。
2.4建立完善防疫补偿机制
对疫情区域实施强制性捕杀是解决病原扩散的有效方法,目前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完善的捕杀机制,不仅对强制性捕杀动物给予市场价格补偿,无害化处理、消毒、免疫接种、疫情监测等费用由国家来承担。国家出台一系列的导向政策,鼓励保险机构参与进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户的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目前,重大动物疫病呈现复杂多变、跨国流行的特点,对此我国应未雨绸缪,建立起完善的疫病防控机制,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从中汲取疫病防治的教训。面对疫病的发生,我们首先要去面对,及时公布疫情状况及防疫进展,不要在疫病防控上始终处于被动。只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相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取得重大进展,还人们以健康的生存环境。(编辑: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