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的执著探寻者
2014-04-29王晓琴
王晓琴
摘 要:被“五四”运动震上文坛的冰心,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先河;随着思想革命的深入,她力图以“爱的哲学”解答人生问题;在现实和时代激荡下,她以作品反映战火中的妇女命运。建国后,冰心热情关注少年儿童成长。新时期,她高扬爱国信念精神理想。总体上,她的创作率真自然,女性意识鲜明,形成独具一格的冰心体,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作出开创性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冰心;问题小说;爱的哲学;女性意识;冰心体
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4)01-0047-04
“二十世纪同龄人”冰心,被“五四”惊雷“震”上文坛,坚持小说创作70余年,始终关注社会问题。其创作可谓20世纪中国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产生极为深远影响。她是当之无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元勋,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作出开创性巨大贡献。
一、初试啼声:冰心作品中的“人的觉醒”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州。祖父谢子修是教师,同近代文化名人严复、林纾过从甚密。父亲谢葆璋,参加过甲午海战,为海军将领。母亲杨福慈温柔贤惠,深明大义。在此开明和谐家庭,冰心度过美好童年——“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梦。[1]42先随父活跃在军舰炮台、码头营房。后入家塾,背诵古典诗文,饱览《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再生缘》、《天雨花》等传统小说,涉猎林纾翻译的西方名著,英国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遗事》等。
1913年她在家阅读《妇女杂志》、《小说月报》,试写文言小说《女侦探》、《自由花》等,经此“生命路上第一段短短的隧道” [1]71,开始萌生小说创作兴趣。
翌年,冰心考入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接受基督教影响,逐渐形成“爱的哲学”。她积极投身反日讨袁爱国集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参与意识。
1918年冰心谨遵父教考入协和女子大学。轰轰烈烈“五四”运动爆发,她决定弃医从文。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五四”运动高潮时,冰心每隔一、二周就有小说发表。她说:“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惊觉,方能想去改良”,“这‘痛恨和‘努力改良,便是我做小说所要得的结果了。这样便借着‘消极的文字,去做那‘积极的事业了”。 [1]130-131为此,她着力反映人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正如她在对话体小说《一个忧郁的青年》中所言:“从前我们可以说都是小孩子,无论何事,从幼稚的眼光看去,都不成问题,也都没有问题。从去年以来,我的思想大大的变动了,也可以说是忽然觉悟了。眼前的事事物物,都有了问题,满了问题”。而且“世界上一切的问题,都是相连的。要解决个人的问题,连带着要研究家庭的各问题,社会的各问题。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连带着要考察过去的事实,要想象将来的状况……这千千万万,纷如乱丝的念头,环绕着前后左右,如何能不烦恼……不想问题便罢,不提出问题便罢,一旦觉悟过来,便无往而不是不满意,无往而不是烦恼忧郁”。 [2]454-455这闪烁着思想解放理性之光的声音,是冰心创作心境的写照,也是“五四”新青年的共同心曲。于是其开创的“问题小说”风靡一时,激动了无数青年的心。
处女作《两个家庭》,采用对比手法提出家庭改良问题。前者描写留英归来的三哥和陈先生,因妻子教养不同,家庭迥然相异。三嫂是新知识女性,与丈夫相爱相知,“红袖添香对译书”,善治家懂教育,故家庭、事业美满。陈太太为旧式官宦小姐,整天打扮得珠围翠绕打牌应酬,家政凌乱,儿女啼闹……陈先生整日借酒浇愁,终英年早逝。冰心以此说明女子教育对改良家庭的重要性。
诸如成名作《斯人独憔悴》,反映“五四”运动父子冲突。热血青年颖铭、颖石兄弟,认为“国家危险的时候,我们都是国民一分子,自然都有一份热肠”,毅然到街头演讲,以唤起国民“鼓起民气”。但是却被封建官僚父亲,叱骂为“无君无父”,软禁家中。这两个“黑暗的家庭”叛逆者,只能手捧唐诗,悲痛吟诵:“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该作一发表即引起轰动效应,很快被北平学生剧团改编为话剧,被誉为“情节都不错,演得也好……这剧里明明演的‘五四的故事”。[1]12可见作品具有相当的社会代表性和现实感。
《秋雨秋风愁煞人》和《最后的安息》,则敏锐反映妇女问题。前者中英云,是德才俱佳高材生,“志向也极其远大”。但是被父母包办许配纨绔子弟,整日“宴会打牌听戏”,“比囚徒还要难受”。后者里翠儿,为勤劳聪慧童养媳,成天遭婆婆打骂凌虐。她从来“不明白世界上还有什麽叫做爱,什麽叫做快乐”。被折磨致死竟满带微笑,仿佛“去到极乐世界”,享受“初次的安息,也就是她最后的安息”。作品以妇女精神与生命被毁灭悲剧,揭示出女性在中国“第二性”的悲惨境遇。
可以说,冰心“五四”时期小说应和着时代精神,既是实现“人的觉醒”的思想革命结果,也是实现“人的觉醒”的思想革命需要,喊出了当时民众共同的心声。
二、爱的哲学:冰心的社会问题意识
随着思想革命深入,正如瞿秋白所言:“五四”青年的思想“渐渐的转移,趋重于哲学方面,人生观方面”。[3]冰心应合社会之需,力图用“爱的哲学”解答人生问题。
代表作《超人》中,知识青年何彬信奉超人哲学,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房东小佣禄儿摔腿呻吟,使其梦忆“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在潜意识爱心引领下,他治好禄儿腿伤。受禄儿话语启迪,省悟到:“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终皈“爱的哲学”。显然,冰心以何彬心路历程,指出人生应以“爱”化解“憎”。该作在《小说月报》发表,附有《冬芬附注》:“雁冰把这篇小说给我看过,我不禁哭起来了!谁能看了何彬的信不哭?如果有不哭的啊,他不是‘超人,他是不懂得吧!”[4]真实表达出了读者强烈的思想共鸣。
1923年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得金钥匙奖和美国威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奖学金。赴美期间,提倡“爱的哲学”,可很快就被社会现实撞击得粉碎。1926年冰心归国返京,面对内忧外患,兼以受到“普罗文学”影响,思想渐变创作小说《分》。正如茅盾在《冰心论》中指出:“这五年内世界的风云,国内的动乱,可曾吹动冰心女士的思想,我们还不很了了,但是在她的小说《分》里头,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些‘消息了。这是她在1931年写的,这是借新生的婴孩抒写她自己的思想,这不是‘童话,也不是‘神话,这是严肃的人生的观察”。[1]252《分》采用寓言形式,描写两个婴儿对话。教授儿子“我”和屠户儿子“小朋友”,同时呱呱坠地。在医院里,他们睡同样小床,穿同样衣衫,成为好朋友。但是出院时,却被分到两个世界:“我”偎在母亲怀里,穿着温软衣帽,乘车回富裕之家;“小朋友”却被迫离开去还债的母亲,裹着破衣烂衫,伏在父亲肩头顶风冒雪,“要到社会的战场上,同人家争饭吃呀!”对此,“小朋友”露出“凄傲的笑容”,“我”却“哭了”。这说明冰心已感悟社会不均,指出人们“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都永远分开”,想把矛盾“融化在爱的调合里”,[5]纯属美丽梦幻。
确实,在现实生活教育下,冰心愈益积极投身社会活动。1936年6月,毅然在中国文艺家协会宣言上签名。同年10月,又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共同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她说“中国已经临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任何一个中国人,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都开始有自己的、哪怕是模糊的走出黑暗投向光明的倾向和选择”。[1]93
三、关于女人:冰心的女性意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冰心与家人先赴昆明后迁重庆。此间,她用“男士”笔名,从男性角度察人论世,反映战火中的妇女命运,结集为著名小说集《关于女人》。
其中多为知识女性,诸如名篇《我的学生》和《我的邻居》。前者女大学生S,“生在上海”,“长在澳洲”。外显欧美少女开放、活泼,内涵中国女性沉静、娴淑,深爱“读书外很少活动”的学者P。抗战后流徙滇边深山,盖茅屋、钉家具、洗衣服、种菜园、喂鸡羊、做餐食……料理各种繁杂家务,“一个人做着六七个人的事”,最后为抢救同事太太献血身亡。
后者M太太,亦大学高材生,资质超群。与作家M结婚来到昆明,在警报不断艰苦环境中,“生着火,拣着米,洗着菜,缝着鞋子,补着袜子”,感受着“劳作的快乐”。在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重负下,“从来不曾抱怨过任何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也出现劳动妇女高大身影。诸如《我的奶娘》和《张嫂》。前者“奶娘”是农村妇女,善良正直,总“笑眼看着我”,盼望“我”“作大官,挣大钱,娶个好媳妇,儿孙满堂”。她爱憎分明,牢记日本兵强占土地气死丈夫的罪恶,期盼“我”“将来像薛仁贵似的跨海征东”,“打死东洋鬼”,报仇雪恨。
该集中女人皆真、善、美化身,她们从外貌到内心都优于周围男人。作者以此说明女人“感觉得更锐敏,反应得更迅速,表现得也更活跃。因此,她比男人多些颜色,也多些声音”。故而也就比男人“更温柔,也更勇敢;更活泼,也更深沉;更细腻,也更尖刻……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2]403这样就从性别比较角度,充分肯定女性社会价值,昭显冰心的现代女性意识。因此,小说集《关于女人》,极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系列,亦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四、再创辉煌:冰心小说的成功转型
抗战胜利后,冰心随夫赴日考察。此间,“自己研读”香港朋友秘密寄来的毛泽东著作,“也偷偷地收听解放区的广播”。新中国的诞生,使她“感到了毕生未曾有过的欢乐”。 [1]93于是,1951年借美国耶鲁大学邀请任教之机,她和丈夫毅然回国。
冰心目睹北京翻天覆地变化,内心兴奋不已。她说:“回到祖国,回到我最熟识热爱的首都,我眼花缭乱了!几年不见,她已不再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而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了。”她满怀喜悦,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表示:“愿为创作儿童文学而努力。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光明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6]29
她开始以饱满热情反映少年儿童成长问题。中篇《陶奇的暑假日记》和短篇《小橘灯》都是广受读者欢迎的佳作。前者描写小女孩陶奇勇敢诚实、活泼淘气。她和同学——调皮捣蛋的美猴王李春生,聪明好学的范祖谋,思想进步的陶真,努力上进的资本家小姐王瑞萱,患有腿疾的新加坡归侨曾雪姣,还有可爱娇气的日本归侨小秋……在循循善诱的班主任张老师帮助下,互相关心,共同成长。这是当时充满快乐光明的少先队员生活写照。
这些作品明朗欢快又童趣盎然,“努力创造正面艺术形象,表现新型人物,让新中国的儿童看到祖国的新生的、前进的、蓬蓬勃勃的力量,鼓舞他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乐观的、英勇刚毅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6]30因此,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特别是《小橘灯》,不仅荣获当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还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一直广受喜爱。
文革十年,冰心负“文艺黑线”、“黑帮分子”罪名,被迫停笔。粉碎“四人帮”进入新时期后,有“文坛常青树”之誉的她,又恢复创作青春,荣任中国作协名誉主席。她发出“生命从八十开始” [7]豪迈誓言,迎来继“五四”之后又一个创作高峰。
冰心在耄耋高龄,于不断升温的“出国热”中,创作了著名短篇小说《空巢》。小说中美籍华人梁教授,是守着空巢的孤独老人。当他回到祖国古都,看到老友历尽磨难壮心不已,三世同堂家庭温馨,对比自己——老妻去世,儿子、儿媳宁肯养猫也不要孩子——凄惨境遇,由衷赞叹“你们这个‘巢多‘满啊!”以此高扬爱国信念精神理想。作品立意冷静深刻,笔法炉火纯青,受到一致赞誉,一举夺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她却谦逊表示:“我写了一辈子文章了,年轻时由于得文学硕士学位,得过一次金钥匙奖,但是作品得奖,这还是头一次。谢谢大家的鼓励吧。”[1]115她确实是中国文学园地上生命不息,思索不止的探寻者、耕耘人。
五、自抒心声:冰心的文学观和创作贡献
冰心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光辉旗帜,追求率真自然,“能表现自己的文学”。 [1]172笔下虽多以所生活地方为背景,但并不刻意写景状物,而着力剖露“发出的心声”、“内心的咏叹”[2]1,故地域色彩不浓而女性意识突出。正如郁达夫所指出的:“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8]
冰心小说“发出的心声”,首先表现在对女性性别的礼赞。她庆幸自己11岁时,“从父亲身边走到母亲怀里”,开始了“少女时期”,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一个男性的女人,心理也许就不会健全”。[1]45也就是说,她不愿意“学做男人”,而坚定选做女人。她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特质是:“似乎更重视亲子的爱,弟兄姊妹的爱,夫妻的爱,朋友的爱……她愿意为她所爱的对象牺牲了一切”。女性的价值为:“上帝创造她,就是叫她来爱,来维持这个世界。她是上帝化工厂里,一架‘爱的机器……她就这样‘无我的,无条件的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403-404
故而,冰心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为真、善、美化身。笔下少女,温柔可人,“女儿情性”,是“光明的使者”。诸如《庄鸿的姊姊》中的姊姊,品学兼优,才华出众,为成全弟弟,毅然牺牲自我。笔下妻子,善良聪慧,属新型贤妻良母。诸如《两个家庭》中的三嫂,知书达礼,善解人意,既能“红袖添香对译书”,又长于相夫教子。笔下母亲,慈蔼可亲,是爱的化身。诸如《第一次宴会》中的母亲,身患重病,仍强颜欢笑,临别把珍贵银花插,偷塞女儿箱底。
其次表现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冰心不同时期小说,都贯穿着妇女问题思考。诸如1919年创作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中英云,才学出众,志向远大,但是包办婚姻,使她形销骨立、心灰意冷。1936年创作的《西风》中秋心,为事业前途,放弃远的爱情。再遇已为人夫的远时,倍感惆怅失落,恼恨“自己十年劳碌的生涯”。对于女性婚姻事业矛盾,冰心用教育和爱心作为“光明路”和“万福桥”。诸如1942年创作的《我的学生》热烈礼赞S,说明学贯中西,具现代思想,又充满夫妻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才能成为“什麽都可以做”的“大艺术家”,获得生活幸福。
冰心在艺术风格上也力求“发挥个性,表现自己”[1]172,带有鲜明女性特征。她主张创作“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她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推知”,“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的文学”。[1]171-172在小说中,多采用书信或抒情独白袒露胸襟,诸如《遗书》、《烦闷》、《悟》等。小说主人公也多用第一人称,或用“婉莹”谐音,宛因、维因等,道出心声。小说人物,多慈蔼母亲、贤惠妻子、可亲姊姊,充满家庭温馨。而化解矛盾药方,不外乎“教育”、“改良”、“爱”等,充满亲情关怀。因此其笔底总喷涌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柔情。
冰心又是继鲁迅之后,中国现代文坛的优秀文体家。冰心活用文言,去其艰涩而取其凝炼典雅;加工口语,去其平俗而取其流畅通达;汲取西语,去其冗长而取其灵动活泼。所以遣词用句,雅而不古,丽而不艳,清新洗煉,流畅自然,华美优雅,含蓄隽秀,极富韵致,形成独具一格的冰心体,在当时风靡一时,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亦光彩照人,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冰心.我的童年[M]//冰心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冰心.一个忧郁的青年[M]//冰心文集:第1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7.
[4]小说月报社.小说月服[J].12(4):1921-04.
[5]冰心.笑[M]//冰心文集:第3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17.
[6]冰心.归来以后[M]//冰心全集:第4卷.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29.
[7]冰心.生命从八十岁开始[M]//冰心文集:第5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641.
[8]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M]//散文二集导言.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
(责任编辑 钱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