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29王跃
王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正逐步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而成为有效的教学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计算机的介入,可以把文字、图像、影视片断、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信息集成,并显现在屏幕上,使教学内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证。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几点体会。
一、刺激多种感官、集中学生注意力
在以住的教学,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往往只能采取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把各种传播手段综合起来利用,使学生的感觉器官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而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三种媒质的一体化,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听到声情并茂的朗诵,而且看到了如诗如画的图像。这就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新奇的兴奋感,他们的思维就能时时聚集在教师的控制下,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深入到教学的内层。尤其是学习科普性说明文,由于这类文章与科学密切相关,学生掌握课文小难,但很难把学到的科学知识与实际联系。比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篇课文,文中写了魔鬼的海和鸣沙现象的特征,虽然文章写得形象生动,但学生学完课文,仍然一头雾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配上各种现象的图片,再让学生找出文章相应的段落朗读复述,这样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写作思路,又培养了他们观察自然的兴趣。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改以往的沉闷,变得轻松活跃,课文的重难点也不攻自破。
二、创设审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面,选入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和精美散文,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但由于受教师自身条件和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往往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尽管教师讲的激情奔放、意兴横飞,学生却茫然一片、不知所措。如果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像《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按照以前的分析,学生很难领会苏州园林的那种“如在图画中的自然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制作了课件:在一阵悦耳的古筝曲中,屏幕上出现具有代表意义的苏州园林图片。配上优美的配乐朗诵,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北京园林和苏州园林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南北传统建筑从色彩到布局的区别,直观形象。然后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荻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体会到文章的美,进而把获得的感知上升到理性上去,把它升华为热爱祖国、珍惜青春的感情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三、精心设计练习,加大教学密度
多媒体计算机存语文课突破难点上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还由于计算机有储存量大、兼容性强、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用他分层来设计练习:先来完成课后练习,再有重点地进行课外拓展,可以和学生一起欣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章和诗篇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来扩充学生的信息量,这样就可以把课下的練习在课堂就完成了。还可以把课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项扩展练习。其中有课文背景介绍、作者生平、课文相关资料介绍,和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学生的信息储备量增多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积少成多地渗透给学生,长时间这样下来,那么我们语文教学就会有很大的成效,这种成效一旦显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有很大提高。可以说,计算机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从外在改变了课堂结构,从本质上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一定有着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徐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