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
2014-04-29李旭
李旭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使学生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的脑、心、手全方位动起来,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0. 067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0- 0096- 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多年来,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高职院校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高职教育相对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是从普通高等教育中借鉴过来的。但高职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新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学生与普通教育中的学生主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适宜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1.1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活动围绕知识展开
传统式教学最显著特征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学生围绕教师所授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虽然在讲授中会涉及到对案例的分析、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启发学生思考,但教师的中心地位始终十分突出。教师以语言、文字(课件或板书)、图表等形式向学生传播理论知识和阐述思想观念。教师按教学计划要求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讲解、分析、论述知识、经验、思想观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掌握教学内容。这类课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即以教师的施教活动为主。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是围绕着知识展开,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知识是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工作工具。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负责把这个工具介绍给了学生,却没有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工具如何灵活熟练地运用。
1.2 学生没有进入到准工作者的状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没有太多的联系,这就导致相当多的学生感觉在学校期间所学习的知识,与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完全是两回事。教育的基础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那也就是说我们学校输出到社会的就应该是一个“准工作者”,而不仅仅是一名学生,简单的毕业生。由于学生没有进入到“准工作者”的状态,所以就出现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不能很快独立完成工作,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甚至是一个培养期的局面。而从企业立场来看,更希望这样的一个适应期或是培养期,能够提前到在学校期间完成。
1.3 知识到能力的转换靠个人悟性
学生在学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知识,而在企业工作,需要的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支撑。在目前的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学历危机”,“拥有知识”和“拥有能力”的矛盾开始凸现,有学历无能力的现象普遍。知识和能力之间当然是不能直接画等号的,但知识可以转换成能力。如何实现这样的转换,传统教学中很少考虑到,更多的就是靠学生的个人悟性。
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及实质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构建的特定学习情境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领域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学生通过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课业项目的学习,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使学生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课程的主持人、组织者和协调者,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建立学习形式,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与咨询。
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来说,“行动导向”强调培养学生形成解决特定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以特定工作岗位职业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敬业态度等为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来说,“行动导向”强调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这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些不同;从教学组织形式来说,“行动导向”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职业活动实践,这与课堂教学、实训(验)室等教学组织形式也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行动导向教学常用的教学的方法有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3.1 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在一种人造环境或虚拟的情况下进行的教育活动。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错误。
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具体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中的教学材料——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进行全班讨论。案例教学法通过选取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的工作过程中的实例,为学生设置一个近乎真实的职业岗位情景,通过对一个个具体实例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通常是指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完整的工作活动。项目教学法可以把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直接与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做中学,保证学生有独立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教师或师傅的现场指导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按照设计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同时,教师通过告知学生如何操作并对其操作过程及时做出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因此,项目教学法是实现高职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每个项目教学前,教师按项目分组,将项目指导书和任务书交给小组成员,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实施工作。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融“教、学、做”为一体。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主动学习变为主动创新,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4 面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应有的改变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高职院校在实践中探索引进的一种实效性极强的教学方法。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的脑、心、手全方位动起来,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作为高职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4.1 从传授者到主持人的身份转变
由于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活动,并非对于知识被动地接受,从这样的角度分析,“教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应由传统教学中主角地位转向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平等中的首席”,由传授者转化为主持人,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课程的阐述者转化为课程的创设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主持人,是方法上的牵头人、问题上的策划者、活动中的组织者,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站在学生中间,观察、倾听、交流、整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非展示专业能力,观察学生学习,调控教学过程,照顾差异,发现“火花”,而非控制学习内容;倾听学生心声,燃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伙伴和拉拉队长;交流情感与认知,教会学生做人;利用教师的监控水平,整合现代的教学技术、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情境,生成体验性或经验性课程,让师生在体验感悟中共同发展。
4.2 从“独白”到“互动”的转变
无论是从其历史来考察,还是从其现状来观照,我们可以发现,高职教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独白”。即教师通过讲解、讲演、讲述等不同方式,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以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独白”式的教学只是使学生掌握了很多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没有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没有落实在行为上。理论与操作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信息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是立体的、多样的,而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互动”的教学理念更加重要,行动导向教学中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为目的。
4.3 从平面型知识结构向广深型知识结构转变
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仅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以学科体系而是以职业活动为基础的,它既考虑了职业活动对人的知识、技能、态度、行动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也考虑了职业活动对人的心、手、脑协调作用的要求,从而形成了跨学科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广深型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专业内容和就业方向,针对当今社会对人才全方位、高技能的需求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壮国桢.试论高职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温宝阳.对行动导向教学的理性思考[ J].机械管理开发,2009(4).
[3]柴福洪,柳遂文.行动导向:“技术文化教育”的教学理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余浩.行动导向教改课的教学启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4).
[5]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6]陈士亮,王晓望.行为导向教学论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