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及其实践
2014-04-29崔向涛
崔向涛
[摘 要]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正在全面向信息化迈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当前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渗透于我国经济建设各个领域。本文就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与实践进行了探讨,有利于践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关键词]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理论;融合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0. 025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0- 0038- 02
1 引 言
工业化是人类物理机械不断发展而推进的文明进程,是工业生产活动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信息化则是人类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推进的文明进程,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逐渐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目前,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正全面向信息化推进。很显然,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则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将不断与信息化融合向新型工业化发展,两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并相互促进,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研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党的十八大上,也明确强调了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指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直接关系着我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水平,能否全面迈入小康社会。当前,我国在多个领域已经不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践,下面本文就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和实践进行浅要的探讨。
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
2.1 信息化是工业化不断演进形成的新的生产方式
在20世纪初期,全球多数国家还处于以农业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但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机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社会分工不断走向专业化方向,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向工业生产领域转移,工业生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人类社会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智能化工具成为新的生产力,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体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交往、思维方式,构建起了以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有着巨大的区别,前者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力量,后者以物理机械技术为主导力量。
2.2 不同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特点不同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背景、发展水平、体制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特点并不相同。例如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其完成工业化的时间比较早,在信息化进程上,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在信息化发展中构建起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在全球信息化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坚实的工业化基础为信息化铺平了道路,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于还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面对着国内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身处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中,需要工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在不断促进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紧跟全球发展趋势不断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所处的历史背景、发展水平、体制结构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国家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途径上并不相同,而针对发展中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尤为重要。
2.3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内容
早在20世纪中期,国际上就开始加强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最初只是针对计算、印刷、广播产业边界交叉、融合现象进行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融合开始拓展到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层面,形成覆盖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产业、技术、市场三维融合体系。包括如通信、金融、能源、运输、工业制造等都在不断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具体的社会生产方式的融合,因此产业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内容,必须从产业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内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产业的重构,最终构建起新的产业市场和业务领域,不断用新的产业结构来替代竞争力衰退的产业体系,形成优势的产业结构。
3 港口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践
3.1 构建全港信息系统提升融合深度与广度
港口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枢纽,虽然近年来港口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如在物资管理、生产调度、口岸数据交换、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量应用了信息化技术,但还主要是浅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两化融合,很多地方还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当前,应当构建起全港信息系统,加大硬件投入与软件配置,使全港业务管理、资源管理、客户服务纳入同一个信息化网络之中,建立起集中的数据中心和管理平台,使全港数字信息系统覆盖所有的业务应用,与所有的工艺流程接合,全面提高信息化的覆盖面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深度。
3.2 以信息化优化港口业务流程
港口业务极为复杂多样,同时各业务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前很多港口信息化系统存在信息闭环现象,各业务之间信息流通受阻,使得港口业务效率大为降低,应当根据各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新的信息化协约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如对港口作业机械、码头业务办理、库场管理、靠离监管、安全监测、航线管理、出港申报、边检查验、闸口控制等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利用统一的数据信息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将港口进出港调度、拖轮公司、引航站、理货公司、码头公司、货运代理、海事海关、边检国检等业务相关单位部门吸纳入同一个数据平台中实现业务信息化协作,这样能有效地提高港口业务效率,使业务流程更为清晰明了,减少因传统信息闭环造成的业务阻塞。
3.3 构建全港信息化资源配置体系
在港口运作中涉及大量资源配置工作,包括设备、燃油、配件、电力等资源的配置,缺乏统一协调的配置将造成巨大的配置失误或浪费现象,造成大量的资源配置冗余。构建全港信息化资源配置系统,纳入全港数字信息中心统一管理,一方面能有效地提高港口设备管理水平,根据港口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维保、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能对港口物料的采购、配送、仓储等进行优化管理,降低物料采购、配送、仓储成本;第三方面在能源配置上,包括如车辆用油、机械用油、设备用电、照明用电等,都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为节能降耗措施的拟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