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 分享智慧 助推我市教育内涵发展
2014-04-29叶同心
叶同心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的专业引领和强力支撑。近年来,西安教育坚持行政推动和教科研引领并重的工作思路,以“两改革、两创新”为抓手,强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西安市教科所紧密围绕市中心工作,坚持立足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深化和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为实现我市教育改革发展 “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战略定位提供业务支撑,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内涵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大校本研修”,搭建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平台
在我市“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推进过程中,西安市教科所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指导各学区长学校积极探索学区内学校“捆绑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打破校际间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的壁垒,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辐射作用,搭建“大校本研修”平台,实现学区内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合作、对话、创新、共进”的教研文化的形成。
目前,全市1788所中小学,共组建416个大学区。全市共同设立研究课题3736项,开展学术教科研活动2775次,参与校际交流教师49918人次,实质性互派交流教师1697人,短期交流教师5610人次;组织公开课4390节,示范课1924节,观摩课1789节;座谈会1431次,研讨会1223场,报告会777场,培训会987次;共享教育教学设施3074次,惠及教师24060人次,惠及学生80余万人。
(一)树立“大校本研修”理念。利用大学区优质教师资源,营造大校本研修氛围,形成大校本研修文化,本着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经验推广的原则,实现“大校本研修,优势共享、合作共赢”的工作目标。
(二)搭建“大校本研修”平台。以学区长学校为龙头,带动学区成员学校,建立大校本研修基地,构成了“学校—大学区—区县—全市”的四级研修网络联动运行机制。各研修基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组建大学区教研组及备课组,名师引领,共同参与,有效促进教师研修。
(三)探索“大校本研修”模式。大学区管理实施“捆绑式发展”,逐步在“大学区”内实施“九统一”:统一管理策略、统一共享设施、统一教师调配、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课程规划、统一教研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为了让这“九统一”落到实处,各区县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健全了相关规定。
(四)提升“大校本研修”质量。大校本研修促使区域联动、校际联动频繁,在学区长学校和名师的带动下,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拓宽了教师视野,同时也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一年来,各区县逐步实现了教师从“学校人”向“学区人”转变,先进经验从“学校智慧”向“学区智慧”转变,常规教学从“学校研修”向“学区教研修”转变,质量监测从“学校评价”向“学区评价”转变等,这一成效受到了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肯定。
二、小课题研究,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
小课题研究得到了我市一线教师的积极响应,在区县教科研部门和基层学校的大力配合下,形成了“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良好局面,极大地唤起了教师作科研的热情,成为驱动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剂“良药”。
(一)理念引领先进。小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为基本理念,构建了符合我市教育教学实际的实践路径,已成为我市教科研工作的一大特色。
2013年全市有14个区县的859所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共5692项小课题获得批准立项。与2011年(2343项)、2012年(3351项)相比,小课题申报数量分别增长了130.6%、68.7%,涉及学校分别比2011和2012年增长了70.8%、13.3%;根据课题申报数量和学校科研能力,小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学校也从2011年的25所、2012年的37所增加到64所,分别增长了152%、70.3%。涉及中小学、幼教、职教、特教共28个学科,研究范围涵盖了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些增长率既反映了一线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渴望,更反映出一线教师希望以小课题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需求。
(二)运行模式科学。传统的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多以文本形式呈现,西安市的小课题研究采用低碳无纸的网络呈现,通过课题研究者的“课题博客”全方位展现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获得立项的每个小课题都有一个专属博客和学科指导专家,课题研究过程中从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到课题研究的所有过程性资料和成果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至专属博客,学科专家及时点评指导,交流互动。课题研究置于一个公开的可以实现交互的平台上,打破了传统校本教研的时空局限。
小课题研究从课题的立项选择到实施研究,从文献研究到行动研究均由课题参与者自主完成,不再是培训活动中被动的“听”,而是动手动脑,方案设计、行动跟进、成果网络呈现,甚至博文的版面设计都需要研究者亲力亲为,许多教师感慨地说,“小课题研究不仅让我学会了研究,还让我学会了使用博客,精通了电脑技术。”
小课题研究允许“一题多做”,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就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他们通过“课题博客”之间的同题交流实现了跨区域的相互学习和研讨,仅2013年我市约有25000多名教师参与了小课题研究,从2011年至今的三年中有近10万名教师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显著。
为了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选聘了近百名各学科兼职指导专家,通过博客对课题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与课题研究者不断互动研讨,交流指导,实现小课题为载体的博客平台研修。
小课题研究“基于自身问题”的解决,采用小问题切入,小步子推进,小收获累积的方式进入以往显得高不可攀的课题研究,满足了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这种不预设门槛的“草根研究”,点燃了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热情。真正做到科研 “弯下了腰”与基层的对接。
三、立体式培训,增强教师队伍持续发展后劲
(一)实施每年培养1000名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工程。自2011年起我市启动西安市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连续三年进行了“能手、骨干、学科带头人”梯队工程的培养、培训和赛教认定工作,共培养教学能手1797名;骨干教师869名;学科带头人797名。初步建立起西安市骨干教师体系,造就了一支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实施“大学区”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培训工程。配合我市“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西安市教科所从2013年起,每年计划从“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校本研修两大内容的结合点上培训教师2500名,鼓励一线教师积极、深入探索“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大校本”研修效能,提升薄弱学校的软实力。
(三)实施学科能力提升培训工程。 鼓励学科教育科研工作百花齐放,逐步探索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学科教研活动,探索“研训一体化”模式。计划从2013年起,中小学24个学每年进行两次各具特色的学科教科研活动,总计参与教师不少于5000名。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市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则在于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我市以教师骨干队伍体系建设为核心的立体式教师培训工作有效地激活了教师的成长热情,为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了应有的师训保障机制。
四、综合素质考试,推动全社会素质教育实践
2013年西安市“两创新两改革”中的素质教育创新实践初显成效,学生和教师综合素质考试试卷的鲜明导向作用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试题的质量和水平非常好地发挥了助推全社会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考试定位: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学生实施更好的教育。因此,西安市六月份的学生综合素质考试和11月份的教师综合素质考试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采取综合性措施来推动、落实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
(二)试题特点:为了命制好这两份试卷,西安市教科所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认为,试题在引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引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转变教师落后片面教育方式和教学方式、增强社会各方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等方面,有着很强、很鲜明的导向性。试题素材绝大部分来源于教师身边发生的典型教育教学事例,发生在学生身边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并注意选择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典型案例和有关教育的名言警句,整张试卷充满正能量,有很强的教育性。试卷中的分析应用实践与创新两大题型,分值占全卷的一半,不仅考查教师、学生对具体问题、事例的看法,更侧重考察教师、学生的做法,即使在选择题当中,也有很多点考查教师、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使试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试题选点尽量注意与国家和地方教育改革大政方针政策相结合,与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热点问题相结合,试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三)试题依据与目的:学生综合素质考试以引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根本出发点,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综合能力。考试内容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六个维度的内容为依据(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既关注学生基本学习态度、主动学习意识,更关注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教师综合素质考试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结合我市新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进行命题。通过试题的实践性、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教师重视自身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引导教师终身学习、不断反思,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尤其重要的是引导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和落实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和质量。
学生和教师综合素质考试是全国迄今为止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的创新之举。这一创新型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充分运用了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和反馈校正功能,使得我市教师和学生以及全社会形成了培养综合素质的意识、研究综合素质的热情和提升综合素质的渴求,引发了全社会对师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积极呼应,对我市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大力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软实力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在实践中,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科研来反思教育行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规律,才能改变“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耗时、耗量、耗精力”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才能带动基层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化办学,形成独特的风格、品牌与传统,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以科学研究为引领,努力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和服务,围绕教育改革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引导学校和教师开展扎实的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我省、我市基础教育发展软实力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