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一年级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2014-04-29耿葳
耿葳
“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预习有重要的作用。
一、要求具体,行动有效
1.简化要求,明确任务
(1)积累新出现的字词和语言,做到会认、会写、能理解、能运用;
(2)熟读课文,能简单复述出课文主要内容;
(3)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能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重在落实,行动有效
预习要求出台,教师就要及时将这些要求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我是这样做的,做法也许并不新颖,但确实收到一定的效果。
(1)把预习作为作业布置。在大多数学生心中,他们都认为抄抄写写或者做练习才算作业,预习压根儿就不是什么作业,自己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针对这一思想,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纠正错误的认识,并且把预习这个任务在每教完一篇课文后就布置下去,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后作业或家庭作业。
(2)持之以恒,努力培养预习习惯。每篇将要新学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必须预习,教师每过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进行一次预习习惯的思想教育,重在鼓励大家认真对待每次预习,让学生持之以恒,慢慢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准备一个“预习本”,以便把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和预习时读懂的内容及时地记在本子上,同时方便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预习本”,我们能准确地了解孩子们课外的预习情况,并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
二、有语文味,指导有效
1.降低要求,初步感知
低年级的首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由于学生在家预习了生字,第二天课上再经老师点拨和强化,记忆就会更深刻;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所以最后就是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因为要求低,学生容易完成,对预习作业乐意接受。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习语文,首先就要学会读书,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经过半个多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培养他们从小读书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到了后半学期,我便提高预习要求,增加预习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借助拼音初读课文两遍;第三遍是边读边划出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词;自学生字,要求做到:(1)读拼音识字,(2)按笔顺书空再描红,(3)用生字组词,扩词,(4)想想怎么记生字,准备第二天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再熟读课文两遍,要求正确、流利。
古人提倡的“书读百遍”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容忽视。无论是哪个年级段,课前预习时,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都是读熟课文。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一障碍。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课前预习始终的最基本方式。
三、培养习惯,方法有效
1.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论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可以从强化预习的趣味性入手,让预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好奇心,产生对预习的乐趣,从而增强预习的有效性。我在实践中经常采取以下措施:
(1)评价激趣。平时,我提出预习要求后,只要学生能完成,都会给予肯定,在书上盖红花或红五星等,如果是家长会,会送家长一颗“小五星”。采用多种的手段不断评价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及获取的体验和进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2)表演激趣。在预习过程中,如果把预习内容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无拘无束,表演恰当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小松树和大松树》前,布置学生读书,预先布置学生和家长亲子互动,根据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课本剧,分别担任课文中的角色,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表演,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在不知不觉的情和知的渗透中快乐地学习,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读书,很快把课文背熟。
2.授之以渔,培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应该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刺激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是一种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如《北风和小鱼》一类的童话类文章,则向学生提出注意故事的情节,故事中都有谁?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明确预习目标。这样不断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提供适时的帮助,学生预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逐渐喜欢上预习这一学习活动,渐渐地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四、严格检查,保证有效
教师布置了预习,如果事后不闻不问,就容易使学生认为老师不重视预习的作业,自己就可以马虎,久而久之便不再做。因此,要增强预习的有效性,就要严格检查,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预习作业的检查上,力求检查的面要广、质要高,并时刻以“严”把关。
1.课前检查
课前我们要坚持及时检查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对预习细致到位的学生大力表扬,呼吁大家向他们学习;对于预习不认真的学生,一方面加强教育,另一方面着重对这些学生予以帮助,及时了解他们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但此时的检查结果只是学生预习效果的部分体现,到底他们预习得如何,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2.课中检查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学情调查、展示交流等板块,通过让学生板演、讲解、随时抽查等方法,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预习质量。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的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从一年级学生抓起,重视预习,保证学生预习得充分、合理、有效,就一定能够高效、精彩,也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实现自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