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盘”我做主:土地整治试水“四自模式”
2014-04-29江翔彭小云
江翔 彭小云
所谓“四自”指的是村集体自定设计、自筹资金、自主施工、自我管护。2013年年底,攸县柏市镇凤塔村被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全省土地整治“四自模式”的试点之一。然而,村民的施工水平、资金保障、监督验收等问题,还有待考验。就试点而言,尚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实践,才能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
头顶草帽,身着T恤,在田地里走上二十公里,拽着一把尺子随时测量水渠,看上去有些单调而枯燥,62岁的周正汤两个月来几乎天天如此。
周正汤一边测量水渠,一边对记者说:“水渠质量对指望好收成的农民来说如同是‘命根子。”
周正汤和四个村民被村里选为“监督员”,按他的说法,手上这把卷尺量的水渠工程尺寸,测的却是良心。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柏市镇位于湘赣边界。2013年年底,柏市镇凤塔村被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全省土地整治“四自模式”的试点之一。
所谓“四自”指的是村集体自定设计、自筹资金、自主施工、自我管护。“省里的土地整治项目,还交给咱自己负责,对于村里,这些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自筹资金,就是村民要先自己来筹到钱。”周正汤说。
村民的喜与忧
两碗昨天的剩菜,一锅早上熬好的稀饭,就是张丹平的午餐。这位在村民眼中节俭的农村妇女,却在两个月前不声不响掏出五万元借给村里。
株洲攸县柏市镇凤塔村村民张丹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我来说,能够做到的我就去做。我也跟我老公说了,他说这是好事,也举双手赞成。五万块钱是我跟孩子和妹妹借的,村上做这么大的好事,我能做到的一定做到。”
在凤塔村村委,记者看到了一张出资登记表。一笔一笔地记载了张丹平在内的16个村民募集的资金,总计82.7万元,村里给1%的月息。按照村委会的设想,每一笔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村里理事会和监事会每周都要碰头,逐笔审核开支。
株洲攸县柏市镇凤塔村村民、项目理事会委员周正其解释说,项目到现在已经用了一半的钱了,40多万,所有项目使用的资金全部来自村民集资。
对于项目资金的监管,周其正很有信心。“要村支部书记同意,村主任签字,然后经过监事会、理事会签字审核同意,才可以报账。”他说。
根据预算,凤塔村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为379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用为323万。为减少村里资金压力,项目从整体验收变成了分三期,分别在八月底、十月底和年底前验收,验收合格后拨付当期费用。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原定在8月底验收的首期工程,因各项资料不齐全,到现在还没有验收,近70万工程款还没有拿到手。
株洲攸县柏市镇凤塔村村主任张海兵说:“集资80万,启动一大部分之后就是资金还有点紧张,目前的资金缺口还有四五十万。”
他担心的是,因为村民做完之后必须要通过政府的验收才能够拿到钱,所以担心投入的成本和工钱。
土地整治的“四自模式”,就是让项目当地老百姓成为施工方,由村集体自定设计、自筹资金、自主施工、自我管护,项目竣工后由政府验收,再支付工程款的模式。
目前,全省除了株洲攸县柏市镇凤塔、富头两个村之外,还在长沙望城区进行小范围试点,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便于推广。
与传统土地整治项目相比,“四自模式”最大的改变是施工方从国土部门招标施工,变成村集体组织村民施工,老百姓由被动参与,变成自己作主,为自己修渠开路。给自己干活总会更符合本意,更尽心、上心和放心,不至于会弄个“豆腐渣工程”,让“民心工程”成为“伤心工程”。这也是试点的一个初衷。然而,村民的施工水平、资金保障、监督验收等问题,还有待考验。
“四自”模式困境
每天早上七点,当天空刚刚翻出鱼肚白,63岁的谭德林就会在家门口用塑料瓶灌上一大瓶凉水,拎着去工地干活。和谭德林同在一支施工队的还有65岁的谭楚保,65岁的陈德伟,48岁的陈新莲和32岁的张建军,这是他们头一回修水渠。
经验是慢慢积累的,谭德林所在的施工队之前修的30米渠道被推倒重来。按每米62元造价计算,推倒了30米水渠,就意味着1860元钱打了水漂,其中,每人每天60元的工钱也一并“清零”了,相当于白费了力。在凤塔村,每天都有13支近百人这样的施工队伍,不行、推倒、重来,这在施工中成为一种常态。
张海兵说:“开始的时候不懂,边学边摸索,政府也组织老百姓培训,越来越熟练.在标准方面越来越高,按照要求做好应该没问题。”
土地整治项目不允许重复立项,对于试点的凤塔村而言,第一次就只能是成功。
株洲市攸县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谭敬东担心的是,施工过程中都是老百姓在施工,以前大多数都没有做过,老百姓的施工要求,包括施工技术,跟国土部门的要求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试点过程中就已经显出了劳动力的不足,并会导致工程质量和施工时间能不能按照要求完成。
试点项目在柏市镇凤塔、富头两个村能够顺利进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柏市镇将试点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该镇党委书记主管这项工作,并多次到两个村和施工现场协调,解决相关矛盾和问题。在其他地方进行试点,基层政府能不能这样重视,对试点项目的支持与否,也是决定试点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担心归担心,对于长年跟土地和农民打交道的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原处长张永忠来说,“四自模式”把国土资源部门从“费力不讨好”的现象中拉出来,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我做主、自我受益。
张永忠认为,以前是财政项目立项,由国土部门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去整理农民的土地。有些施工单位操守比较低,监管不太到位,导致资金没有最大限度用到农村,这样导致项目质量问题,引发老百姓的不满。然而,现在“四自”模式使得这种情况根本性地转变了。财政先不投资,由农民先筹集资金,完工后验收,验收合格再补助。村民用自己的钱整理自己的土地,就会爱惜,资金就用到刀刃上。
试点中出现的问题也在逐步完善。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湖南省农村土地整治“先建后补、以补促建”试点方案》,明确从项目立项到验收操作全流程,并已经确定在全省推开全面试点。
张永忠还介绍,明年湖南还将进一步加大试点的力度,每个市州在安排原有土地整治项目的同时,至少要安排两个“先建后补、以补促建”项目。在全面试点的前提下,省国土资源厅还将出台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管理办法。